- 年份
- 2024(728)
- 2023(1110)
- 2022(882)
- 2021(837)
- 2020(668)
- 2019(1368)
- 2018(1386)
- 2017(2616)
- 2016(1416)
- 2015(1493)
- 2014(1557)
- 2013(1431)
- 2012(1372)
- 2011(1357)
- 2010(1367)
- 2009(1351)
- 2008(1289)
- 2007(1190)
- 2006(1053)
- 2005(937)
- 学科
- 农(7152)
- 管理(5727)
- 济(5658)
- 经济(5653)
- 业(5264)
- 农业(4392)
- 环境(3782)
- 划(2431)
- 企(2387)
- 企业(2387)
- 土地(2351)
- 资源(2182)
- 规划(2003)
- 业经(1997)
- 制(1990)
- 环境规划(1970)
- 发(1848)
- 村(1842)
- 农村(1841)
- 问题(1570)
- 农业经济(1521)
- 体(1500)
- 技术(1382)
- 方法(1314)
- 地方(1265)
- 发展(1256)
- 展(1256)
- 学(1243)
- 财(1229)
- 生态(1195)
- 机构
- 学院(21972)
- 大学(20450)
- 济(9635)
- 经济(9462)
- 管理(9032)
- 理学(7911)
- 理学院(7845)
- 管理学(7770)
- 管理学院(7733)
- 农(7164)
- 研究(6881)
- 中国(5572)
- 农业(5335)
- 业大(4451)
- 科学(4120)
- 财(3906)
- 京(3893)
- 中心(3429)
- 所(3321)
- 农业大学(3319)
- 江(3275)
- 财经(3092)
- 经济管理(3060)
- 研究所(3010)
- 经济学(2828)
- 经(2804)
- 范(2648)
- 师范(2634)
- 经济学院(2592)
- 州(2565)
共检索到31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白臣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起因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随着我国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不断扩大,所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毫无疑问,我国在向小康社会迈进这一现代化进程中,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都将急剧增长。如果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继续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不仅要葬送工业化的现在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战林 朱道林 杨俊孝
现阶段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决定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事关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提出了现阶段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海洋
环境产权是一种宽领域、多权能的财产性权利,具有权能有界性、时空性、外部利润内部化等特征。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环境产权路径有四:一是通过环境产权有效界定促进农村生态利益协调;二是通过环境产权合理配置统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工作;三是通过完善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发挥市场生态调节治理机制;四是通过创新环境产权保护机制,推进农村环保建设的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慧玲
在"十三五"规划中,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战略目标。但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也出现了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为此,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党中央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作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但在传统环境治理模式之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明显弊端,仅仅依靠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并不能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性。由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亟需新的主体加入,而农村社区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慧玲
在"十三五"规划中,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战略目标。但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也出现了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为此,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党中央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作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但在传统环境治理模式之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明显弊端,仅仅依靠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并不能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性。由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亟需新的主体加入,而农村社区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晖
在政府投资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中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的项目管理模式将是未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从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项目咨询市场;推行全方位工程监理制度;以及全面实施工程招投标制度和项目监督评价制度等方面,探索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市场化外部运行机制。
关键词:
政府投资 林业生态工程 项目管理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韬
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管理,是国家利用土地供应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通过控制农用地转用总量,有效抑制了建设用地规模的过度扩张。但由于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偏紧,下达时间滞后,也往往造成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的被动,"未批先用、未供即用"等违法违规用地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对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和完善。提前下达年度计划指标近几年,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一般要到六月底七月初才能下达到市、县,由于农用地转用报批程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辉
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对节约集体用地和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义非凡。而要切实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必须首先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科学的村庄发展规划,建立严格的宅基地审批和监管制度,建立科学的宅基地市场流转机制。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管理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辉
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对节约集体用地和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义非凡。而要切实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必须首先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科学的村庄发展规划,建立严格的宅基地审批和监管制度,建立科学的宅基地市场流转机制。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管理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鲍文前
本文基于安徽省情况,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如下建议:(1)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加快构建财政补偿政策措施;(3)着力强化财政激励引导政策功能;(4)创新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5)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持续效应;(6)不断提高财政政策资金使用绩效。
关键词:
安徽省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鲍文前
1.细化各级政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事权和支出责任。建议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责任"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收益性、层次性和外部性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支出责任。对于全国性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事务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对于列入世界级、国家级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等项目,一些跨区域的重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如长江、淮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流域环境保护与治理,大气农业和土壤面源污染防治等列入中央政府职责或为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职责,中央与地方责任大小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鲍文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区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点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日益严重,对农民健康及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不断加深,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笔者从财政体制的角度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坚实有效的财政体制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进 周宏彬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但目前,农村环境管理缺位、体系制度不完善等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令人堪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寻找一个新的介入点,将生态可持续性与社会可持续性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正中
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之后,原人民公社体制下所形成的统收、统支、统配、统管等基本经营管理制度,很难保证新体制的正常运行。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集体经济薄弱,财务管理混乱,服务难以开展,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正是新体制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合成
本文着重论述建立全国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制度,并从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制度性安排进行了阐述:一是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的思想体系,提出资源消耗应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自然资源当作资产管理;二是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的理论体系,提出应研究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农业资源观,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模型;三是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的制度框架,强调要建立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体系,摸清农业资源底数,建立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开展农业资源评价和报告。
关键词:
重要农业资源 监测 管理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