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67)
- 2023(3996)
- 2022(3248)
- 2021(3127)
- 2020(2491)
- 2019(5403)
- 2018(5487)
- 2017(10712)
- 2016(5881)
- 2015(6363)
- 2014(6256)
- 2013(6510)
- 2012(5989)
- 2011(5565)
- 2010(5708)
- 2009(5377)
- 2008(5179)
- 2007(4815)
- 2006(4507)
- 2005(3931)
- 学科
- 农(43733)
- 济(29556)
- 经济(29524)
- 农业(29018)
- 业(26237)
- 业经(11976)
- 管理(10426)
- 农业经济(9816)
- 村(8969)
- 农村(8964)
- 制(7994)
- 发(7714)
- 地方(7570)
- 中国(7342)
- 土地(6885)
- 发展(6688)
- 展(6686)
- 劳(6518)
- 劳动(6517)
- 财(6474)
- 体(6398)
- 方法(6365)
- 及其(6328)
- 收入(6274)
- 策(6271)
- 农业劳动(6270)
- 方针(6219)
- 人口(6059)
- 数学(5999)
- 政策(5984)
- 机构
- 学院(85144)
- 大学(78363)
- 济(41169)
- 经济(40505)
- 农(38145)
- 管理(33282)
- 研究(29242)
- 理学(29154)
- 理学院(28940)
- 管理学(28621)
- 农业(28535)
- 管理学院(28489)
- 中国(24258)
- 业大(20418)
- 农业大学(17197)
- 财(16910)
- 科学(16664)
- 京(15156)
- 所(14860)
- 中心(14737)
- 江(13738)
- 经济管理(13489)
- 业(13423)
- 研究所(13187)
- 财经(12051)
- 省(11964)
- 发(11734)
- 经济学(11352)
- 经(10934)
- 发展(10814)
- 基金
- 项目(55981)
- 研究(45240)
- 科学(44225)
- 基金(40099)
- 家(34055)
- 国家(33620)
- 社会(30111)
- 科学基金(28741)
- 社会科(28043)
- 社会科学(28038)
- 农(24482)
- 省(23892)
- 基金项目(21896)
- 编号(20468)
- 教育(18013)
- 划(17830)
- 自然(15963)
- 成果(15571)
- 自然科(15538)
- 自然科学(15537)
- 自然科学基金(15255)
- 发(14680)
- 资助(14555)
- 制(13825)
- 业(13482)
- 部(12891)
- 国家社会(12563)
- 课题(12557)
- 发展(12548)
- 展(12359)
共检索到132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农业司课题组
按照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支农投入要实现"三个高于"和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另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放大"支农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努力构建稳定增长的支农投入机制以及规范、安全、有效的支农资金运行机制。(一)目前,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创新支农机制,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1.地方财政支农投入相对不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菲
一、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支农机制及弊端 在传统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出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总体上是一种间接的投资关系,即通过投资农业,增加农产品供给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投资生产领域,通过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启动粮食自给工程,建立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等措施,确保增加农产品产量。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增产即意味着增收。1979—1984年的5年中,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庆水 张学威 孙丽娟
近年来,各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增加较多,增长较快,但依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笔者在阐述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是推进新农建设的客观要求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统计年鉴资料,对财政支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出财政支农中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四点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军
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稳定农户收入,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从2004年到2008年,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要求,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洪丹 朱显平
本文首先通过对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结构的分析发现,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存在"路径依赖",农村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相对比例较低,这不利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然而,中央政府能够适时改变发展战略,愈加尊重市场的作用,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逐渐协调。然后,实证检验了1952-1977年、1978-1993年和1994-2012年三个不同的市场化进程阶段的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逐步显现,且作用的力度不断增强。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制度和结构的分析结论。最后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视角...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位鑫
结合具体实际,介绍做好情报报导,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编辑出版农业科技书籍,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加强情报分析,及时向领导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等服务方式。
关键词:
情报服务 情报机构 农业科技情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智华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如何科学转变发展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通过考察西部欠发达省份青海现代高效生态农牧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就财政支农机制创新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之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发展方式 财政支农 青海生态农牧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单哲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执行到位,是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应紧紧抓住支农资金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晓霞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完全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仍有相当差距,需要深入分析有关原因,加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霞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延续了好的势头。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财政支农工作又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谋划好"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财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斌
经济发展为金融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着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能力,而要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就必须改善金融机构的服务,发挥信贷投入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支农信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推进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银保监会的政策规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政策性定位,紧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积极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小荣 刘化标
浙江省温州市通过狠抓村经济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使村级社会化服务既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机活力。目前全市村级基础服务已由原来低层次的应急性服务发展到比较高层次的科技、信息、购销、保险等方面的全过程系列化服务。既有村社服务组织的直接服务,也有民间的互相服务,还有与政府部门、专业户等其它组织联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