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4)
- 2023(9556)
- 2022(7704)
- 2021(6901)
- 2020(5720)
- 2019(12755)
- 2018(12185)
- 2017(23354)
- 2016(12490)
- 2015(13947)
- 2014(13679)
- 2013(13501)
- 2012(12557)
- 2011(11292)
- 2010(11660)
- 2009(11571)
- 2008(10501)
- 2007(9725)
- 2006(8886)
- 2005(8423)
- 学科
- 济(45705)
- 经济(45559)
- 管理(44002)
- 业(39680)
- 企(34811)
- 企业(34811)
- 融(26669)
- 金融(26667)
- 银(24173)
- 银行(24140)
- 行(23396)
- 中国(20660)
- 财(19300)
- 制(18503)
- 方法(16691)
- 数学(14344)
- 数学方法(14181)
- 农(13103)
- 业经(12613)
- 务(12459)
- 财务(12404)
- 财务管理(12375)
- 体(11997)
- 企业财务(11862)
- 中国金融(11092)
- 体制(10331)
- 地方(10289)
- 学(9852)
- 环境(9440)
- 度(8585)
- 机构
- 大学(177721)
- 学院(176907)
- 济(74951)
- 经济(73258)
- 管理(63555)
- 研究(62850)
- 中国(55113)
- 理学(53581)
- 理学院(53015)
- 管理学(52111)
- 管理学院(51812)
- 财(40864)
- 京(37320)
- 科学(36380)
- 所(31974)
- 农(31854)
- 财经(30875)
- 中心(30674)
- 研究所(28546)
- 江(28330)
- 经(27918)
- 业大(26137)
- 农业(25047)
- 经济学(24570)
- 北京(23498)
- 财经大学(23111)
- 院(22909)
- 州(22502)
- 经济学院(22115)
- 银(21054)
- 基金
- 项目(115244)
- 科学(90586)
- 基金(84591)
- 研究(83042)
- 家(74274)
- 国家(73642)
- 科学基金(62836)
- 社会(54424)
- 社会科(51643)
- 社会科学(51629)
- 省(45432)
- 基金项目(43732)
- 自然(39922)
- 自然科(38981)
- 自然科学(38966)
- 自然科学基金(38287)
- 划(38084)
- 教育(37364)
- 资助(34807)
- 编号(31691)
- 制(27211)
- 成果(27002)
- 重点(26763)
- 部(25577)
- 发(25148)
- 创(25064)
- 创新(23685)
- 课题(23352)
- 国家社会(23212)
- 科研(22353)
共检索到285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永飞 孙慧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2016年8月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体系 激励机制 绿色信贷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胥爱欢 杨苌苌
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绿色金融支持的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必须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在现实中,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的商业可持续性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传统上单纯地侧重于激励市场主体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政策,只会造成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加剧、投资收益率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金融机构向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所提供的金融支持缺乏商业可持续的价值基础。因此,有必要考虑从需求端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激励机制,补齐绿色发展过程中需求激励不足的短板。具体来看,一是要建立健全以税收抵扣为核心的需求激励机制,促进消费者对带有明显市场竞争属性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二是要建立健全以"政府强制征税+政府购买服务"为核心的需求激励机制,促进消费者对带有公共品属性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软性需求转化为刚性需求;三是要建立健全以"使用者付费+价格补贴"为核心的需求激励机制,促进消费者对带有准公共品属性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四是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需求激励机制,减少激励政策外溢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需求牵引供给倒逼机制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具有商业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新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俊山
首先介绍了供应链绿色物流的基本内涵,提出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主要目标,进而在供应链视角下,以核心企业为主体,分别探讨供应链透明和供应链不透明情况下的绿色物流激励机制构建,从而在供应链层面促进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建设。
关键词:
供应链 绿色物流 激励机制 核心企业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周华强 王俊卓 卢明银 陈雪啸
膏体充填开采技术以其提高资源采出率、促进安全生产、有效保护环境的特点,成为煤矿绿色开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膏体充填协调采煤维护原有环境状态的同时,会带来新的环境治理成本。考虑建立政府与煤矿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不同约束条件,设计政府对企业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用膏体充填协调采煤,实现完全成本核算体系。这对于实现煤炭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明 李干滨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态学视角,将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效益作为重要补偿因素,对绿色建筑开发者收益损失和绿色建筑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构建了绿色建筑开发者损失型补偿模型和绿色建筑生态环境效应型补偿模型,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利润函数,探讨了损失型补偿额度,利用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生态恢复费用法测算绿色建筑环境效应,以此建立基于生态环境效益补偿的绿色建筑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申亮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旨在促进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它通过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而达到系统环境的最优化。在市场机制下,较高的生产成本会延缓甚至阻碍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的进程,此时政府的有效介入则可使这一过程顺利进行。本文以线性需求函数的产品差异化模型作为研究基础,运用演化博弈论针对政府激励机制对制造商生产策略演化行为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演化博弈 政府激励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丽杰 郑艳丽
为了推动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解决产品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绿色供应链的有效运营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在内的二阶供应链的激励机制,从经济激励、技术激励、合作激励、契约激励多个角度提出了提高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绿色水平的激励机制,这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供应商 激励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继东 杨月巧 马志超
深入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制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提出从政府规制、行业中介组织监督评价、消费逆向拉动、顾客参与因素等四方面的激励机制,为构建绿色创新型经济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沈吟才,徐克俭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要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求医心态和保健需要都产生了显著变化。如何使医院跟上形势的需要,激励医务人员“学技术、学科学、学知识”,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医疗保健任务,医院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医院工作的开展和改革的进程。目前,农村各级医院大都把奖金分配作为主要激励措施,把经济指标落实到科室,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水长,史晓川
医院激励机制的建立是近年来我国医院管理学界广泛研讨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举办的主体不同,服务层次和领域有所差别,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相比,非营利性医院要求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一种有利于整合医院内部资源,使之能够与环境相匹配的内部经营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愿望更迫切,难度更大。本文拟借鉴当代国外管理实践,就医院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戴娜 潘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乃贵 吴桐
"绿色金融"又被称为"可持续性金融",主要是基于环保考虑,以全新视角审视金融业经营理念及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本文结合兴业银行在践行"赤道原则"方面的经验及其获得的成果,并研究了不久前在我国举办的G20峰会对绿色金融法律构建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为我国绿色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发展的主流观点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国内绿色金融行业相关机制的不完善及实践展开的难点和法律不足进行探讨,并对比研究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法律实践状况;最后,基于构建全面性绿色金融机制的思维角度,提出了绿色金融激励机制的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绿色金融监管机制的构建、金融机构违反绿色金融法律要求的责任追究机制构建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风险 社会风险 赤道原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乃贵 吴桐
绿色金融又被称为"可持续性金融",主要是基于环保考虑,以全新视角审视金融业经营理念及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本文结合兴业银行在践行"赤道原则"方面的经验及其获得的成果,并研究了不久前在我国举办的G20峰会对绿色金融法律构建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为我国绿色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发展的主流观点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国内绿色金融行业相关机制的不完善及实践展开的难点和法律不足进行探讨,并对比研究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法律实践状况;最后,基于构建全面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风险 社会风险 赤道原则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去非
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本课题在回顾总结浙江绿色金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绿色金融自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机制性、制度性问题,主要包括: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绿色金融生态环境有待优化等。基于此,提出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落实支持激励政策、有效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和信息评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规则统一和互联互通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强化绿色金融配套保障措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产业 激励约束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