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9)
- 2023(6460)
- 2022(5515)
- 2021(4859)
- 2020(4101)
- 2019(9189)
- 2018(9198)
- 2017(17315)
- 2016(9166)
- 2015(10501)
- 2014(10480)
- 2013(10334)
- 2012(9403)
- 2011(8493)
- 2010(8634)
- 2009(8288)
- 2008(8258)
- 2007(7436)
- 2006(6708)
- 2005(6354)
- 学科
- 济(39035)
- 经济(38958)
- 管理(33781)
- 业(28622)
- 企(24646)
- 企业(24646)
- 制(13311)
- 财(12089)
- 方法(11277)
- 农(10374)
- 地方(10321)
- 体(10246)
- 中国(10158)
- 数学(9560)
- 数学方法(9434)
- 业经(9305)
- 贸(9110)
- 贸易(9103)
- 易(8782)
- 体制(7596)
- 银(7157)
- 银行(7148)
- 融(7058)
- 金融(7055)
- 务(6959)
- 财务(6938)
- 环境(6922)
- 财务管理(6918)
- 行(6839)
- 农业(6519)
- 机构
- 学院(132544)
- 大学(132171)
- 济(56393)
- 经济(55168)
- 管理(50309)
- 研究(46665)
- 理学(42537)
- 理学院(42076)
- 管理学(41518)
- 管理学院(41248)
- 中国(35518)
- 财(29271)
- 京(27375)
- 科学(25900)
- 所(22795)
- 财经(21981)
- 江(21278)
- 中心(21049)
- 研究所(20132)
- 农(20122)
- 经(19700)
- 业大(17671)
- 院(17365)
- 北京(17317)
- 经济学(17072)
- 州(16709)
- 范(16294)
- 师范(16165)
- 财经大学(16150)
- 经济学院(15237)
- 基金
- 项目(87264)
- 科学(69388)
- 研究(65717)
- 基金(63567)
- 家(55073)
- 国家(54651)
- 科学基金(47121)
- 社会(43073)
- 社会科(40851)
- 社会科学(40845)
- 省(34112)
- 基金项目(33523)
- 教育(29632)
- 自然(29354)
- 划(28699)
- 自然科(28595)
- 自然科学(28585)
- 自然科学基金(28055)
- 编号(26050)
- 资助(25148)
- 制(22983)
- 成果(21788)
- 重点(19931)
- 部(19553)
- 发(19236)
- 课题(19053)
- 创(18786)
- 国家社会(17974)
- 创新(17790)
- 性(17047)
共检索到211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丘志乔
粤港澳紧密合作区框架下粤港澳之间的主要争议表现在合作目标、产业规划以及合作机制构建等方面欠统一。鉴于CEPA突出的政治性特点,又是国内区际协议,争议不宜采用法律强制方法,可适用CEPA第19条协商解决。但是,关于协商解决的实体性与程序性规定有待完善,应建构"以协商解决方法为主、以法律非强制性规范为辅"的协商解决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
跨境通勤是世界经济发展日趋紧密的一个指标。本文首次运用"跨境通勤"的概念分析粤港澳大珠三角区域合作,视之为粤港澳都市圈同城化、人力资源互补共享与产业集群错位发展等区域一体化新指针,用经验数据分析影响这一指标的多方面因素、社会经济效应、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以及调控的可能,进而提出降低跨境通勤成本的若干管理措施,以促进大珠三角高效优质的跨境产业圈、都市圈和生活圈的形成。
关键词:
边境 通勤 广东 香港 澳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成惠
粤港澳大湾区的共享合作协同机制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为了克服大湾区"9+2"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货币、税收、社会环境和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摆脱地区资源配置和发展不平衡的困境,通过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层设计和大湾区政府间的行政协调治理建立共享合作协同机制,通过共享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建立健全涵盖多领域的差异化优势互补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促进港澳特别行政区融入国家经济建设共享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共享平台 合作协调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如 唐明琴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信用经济阶段,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因此,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背景,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及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信用合作机制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静嘉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制度红利,也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单独关税区的叠加。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需构建在一定的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基础之上,既包含宪法性法律文件、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又包含WTO规则和区域性的CEPA补充协议及《CEPA投资协议》。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出台,大湾区投资合作的法律基础、法律性质、适宪性等问题尤显突出。破除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敦促粤港澳三地制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政府合作协议,形成平等、自愿和协商的软法法律机制,并通过完善《CEPA投资协议》等法律文件明确大湾区投资合作的法律性质、法律授权等法律基础,细化投资"负面清单"的内容和实施机构,以及健全多元化区域政府合作投资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杰 刘佐菁 苏榕
深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的形势,发现湾区人才发展存在人才结构、引才机制、人才流动、平台载体等方面的不协同问题。通过总结凝练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先行经验,构建了基于人才引进协同、人才交流合作、国际猎头培育、平台载体建设、人才流动畅通、人才环境优化六个维度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机制,以深入开放引领深度合作,畅通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湾区人才协同创新制度优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亚平 李彬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跨区域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相互协商程序作为解决跨境税收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被广泛应用,但实施效果仍有待提高。尤其随着BEPS成果的推进和落实,税收规则的变化给跨境经营企业带来更大不确定性,给相互协商程序的有效实施带来新的挑战。文章在对比内地和港澳地区相互协商程序机制差异的基础上,分析该机制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结合BEPS第14项行动计划的成果,建议从税收争议的预防机制、协商机制和终结机制三个方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的协同与完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剑辉
近年来金融科技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监管沙盒"则是监管金融科技新业态发展的可行性选择。构建大湾区跨境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合作机制,推动大湾区金融合作创新与金融风险防控非常必要。现阶段大湾区已具备良好的经济与政策基础、较高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稳固的金融科技合作模式等条件,鉴于监管体系、监管标准、协调沟通等制约因素,建议大湾区先确立与协调沙盒监管主体,然后打造信息共享与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最后从单一通行证、联合沙盒准入与运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构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合作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衔春 夏洋辉 单卓然 许顺才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2010—2019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变机制,探讨了中国城市群区域治理的形成机制。进而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网络特征上,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呈现逐步多中心化的发展态势,网络结构由“深圳—香港”转变为“广州—深圳—香港”三核驱动的网络结构;第二,大湾区合作领域集中在经济、社会、制度三方面,其中社会事务的网络密度和多中心化程度始终最高;第三,节点特征上,深圳在大湾区经济、社会及制度事务的合作网络中均处于核心地位,而广州仅在制度性事务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香港则在经济、社会事务合作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总体来看,大湾区府际合作网络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区域,珠海、佛山、澳门、肇庆、中山、江门、东莞及惠州为边缘区域的“核心—边缘”模式。未来大湾区城市政府需要在城市管理和空间规划一体化上进一步加强合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洪超 张春杨 王琳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安排,在粤港澳大湾区硬法建构无法短时间内完成的前提下,以软法为视角,着力构建软硬法协同化发展格局,健全湾区软法治理框架,发挥软法多元治理的"功能约束",丰富区域治理手段,或是可行之举。
关键词:
软法 粤港澳大湾区 合作与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崇辉 傅愈 钟柳青 王兵 焦桂花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同是当今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特征,无论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工具的准备,都需要准确把握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协同的影响机制。基于此,论文以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以创新体系、差异性和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协同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创新体系对系统协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近人口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效应强度;经济子系统不仅直接作用于整个大湾区的系统协同,而且也是其他因素产生协同作用的中介,经济子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人口子系统有其自身的惯性,调控的空间相对有限,而环境子系统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关政策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系统协同 影响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崇辉 傅愈 钟柳青 王兵 焦桂花
人口、经济与环境协同是当今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特征,无论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工具的准备,都需要准确把握人口、经济与环境系统协同的影响机制。基于此,论文以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以创新体系、差异性和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协同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创新体系对系统协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近人口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效应强度;经济子系统不仅直接作用于整个大湾区的系统协同,而且也是其他因素产生协同作用的中介,经济子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人口子系统有其自身的惯性,调控的空间相对有限,而环境子系统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关政策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系统协同 影响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昭 梁淑贞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1—2019年间的科技创新数据,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来测度科技创新协同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区域间、部门间的科技创新协同度较低但发展趋势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有序度的差异性是导致协同度较低的重要因素;第二,在新经济地理的3D框架下,经济密度、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市场化、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等的发展都对科技创新协同度产生积极影响,但人口密度的增加没有提高其协同度,这些经济地理要素构成协同机制系统,同时呈现空间个体异质性;第三,在拓展分析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具有自主技术创新临近特征。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系统又全面地研究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将给粤港澳探索推进协同创新为科技湾区建设加添动力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袁沙
粤港澳法域不同、法治环境相异,因此三地之间跨境商事纠纷解决一直是难点,不利于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商事纠纷的手段很多,诉讼和仲裁是重要形式,但程序繁琐、成本高,不是解决商事纠纷的最佳途径。而调解,其简易性、灵活性、普遍性、自愿性等特点,能够高效便捷地解决商事纠纷。将调解运用到涉粤港澳跨境商事纠纷中,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化解商事纠纷、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治理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商事纠纷调解 制度 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 林仲豪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9市2区19个行业数据,对湾区分行业区位熵以及城市间和行业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位熵反映出各城市在不同产业上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但是除了澳门在湾区产业协同的整体关联度为0.888以外,其他城市的灰色关联度都在0.9以上,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结构趋同,其中最高的为深圳、广州和珠海。而湾区分行业关联度的测算结果反映出批发零售商业服务、文化旅游业、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等优势差异行业是未来产业协同的方向。因此,要从国家层面顶层规划和建立产业耦合机制,突破同质竞争难题,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等,促进优势差异行业融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