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
2023(479)
2022(438)
2021(398)
2020(318)
2019(705)
2018(735)
2017(1443)
2016(756)
2015(859)
2014(816)
2013(776)
2012(748)
2011(689)
2010(710)
2009(619)
2008(669)
2007(617)
2006(611)
2005(517)
作者
(2137)
(1839)
(1750)
(1627)
(1142)
(874)
(818)
(710)
(644)
(643)
(640)
(627)
(617)
(589)
(583)
(538)
(495)
(493)
(478)
(468)
(459)
(413)
(409)
(403)
(402)
(391)
(390)
(355)
(347)
(344)
学科
(4543)
(3938)
企业(3938)
(2879)
经济(2830)
管理(2673)
(1990)
农业(1196)
(1107)
私营(1101)
(1101)
私营企业(1095)
业经(1066)
方法(970)
领导(872)
(837)
(783)
社会(734)
(709)
(708)
中国(687)
技术(667)
数学(662)
(659)
保障(658)
数学方法(658)
社会保障(658)
福利(652)
(586)
(560)
机构
学院(11353)
大学(11273)
(5226)
经济(5156)
管理(4914)
理学(4238)
理学院(4191)
管理学(4143)
管理学院(4116)
研究(3913)
中国(2974)
(2520)
(2459)
(2287)
科学(2059)
财经(1998)
农业(1908)
(1884)
(1852)
(1824)
中心(1815)
业大(1737)
研究所(1666)
经济学(1541)
财经大学(1501)
商学(1462)
商学院(1452)
经济学院(1390)
经济管理(1384)
(1350)
基金
项目(7675)
科学(6308)
研究(5930)
基金(5863)
(5339)
国家(5104)
科学基金(4423)
社会(4130)
社会科(3838)
社会科学(3838)
基金项目(3104)
(2947)
自然(2718)
自然科(2654)
自然科学(2652)
自然科学基金(2611)
教育(2544)
(2365)
编号(2298)
资助(2227)
(2114)
(2072)
成果(1910)
(1851)
(1725)
国家社会(1717)
重点(1716)
教育部(1612)
人文(1608)
(1597)
期刊
(6541)
经济(6541)
研究(3101)
(2649)
管理(2489)
中国(2440)
农业(1936)
(1928)
科学(1613)
学报(1447)
(1288)
大学(1228)
学学(1207)
业经(1178)
财经(1075)
世界(1059)
(905)
问题(883)
技术(846)
经济研究(748)
(730)
金融(730)
教育(705)
现代(663)
经济管理(646)
经济问题(637)
改革(595)
(595)
技术经济(584)
农业经济(575)
共检索到17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曾光  刘思禹   熊秋芳  
科学合理的种业审定制度,是保障种源和粮食安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历经多年的改革和完善,极大促进了种业发展,但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相对照,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在健全品种审定机制、提高品种审定制度的有效供给水平的基础上,完善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激发种业科技创新以培养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化种业企业,保障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从制度、法律、市场等多层面多维度推动种业振兴,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若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建立和落实,我国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达到12039亿斤,实现了世所罕见的"十连增"。但在粮食供求平衡方面,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潜在威胁,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十连增"(一)坚持多予少取,不断完善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静  陈亮  冯卓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农业政策为利器,不断推动本国农业垄断资本国际化,凭借技术优势、规则优势与资本优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体系,引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困局,逐步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与贸易,力图蚕食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达到控制全球粮食产业的目的。而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垄断资本更是利用粮食的金融化、能源化趋向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因此,为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积极应对国际农业垄断资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应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合理运用WTO规则和政策规制国际农业垄断资本为抓手,以金融制度支持农业、促进农村发展为依托,尽快实现中国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静  陈亮  冯卓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农业政策为利器,不断推动本国农业垄断资本国际化,凭借技术优势、规则优势与资本优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体系,引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困局,逐步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与贸易,力图蚕食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达到控制全球粮食产业的目的。而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垄断资本更是利用粮食的金融化、能源化趋向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因此,为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积极应对国际农业垄断资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易  何君  张晨  耿建忠  储学玲  张利利  李海燕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并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一方面,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国内粮食生产在提升自身潜力、缓解资源约束、调整种植结构以及降低投入成本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日趋加重。本文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契合国内外形势发展新路径,探索性地提出了利用境外农业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并从政策、路径和行动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扩展研究视野、做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帆  宋洪远  高鸣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社会化服务主要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背景和政策要求出发,基于生成逻辑的视角,分析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机理,探讨农业生产托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托管的生成逻辑由逻辑基础、生成条件、表现形式、主要目的、重要前提等内容构成,在稳定产权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要素投入、降低成本与风险、提高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业生产托管面临服务体系不健全、供需矛盾问题突出、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晰、服务组织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建立新型粮食生产托管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推动小农户积极参与、完善粮食生产托管政策支持方式等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殷切嘱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全区建成国家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和“奶罐”、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保险规模持续增长。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曼  
期货市场在国家粮食安全激励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粮食安全涉及多方利益,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在推动各方加大投入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粮食安全激励机制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粮食期货市场实现风险规避和形成真实价格的机制,指出了我国农户现阶段不适合参与期货市场,探讨了粮食期货市场通过消除价格垄断、完善国家储备粮制度、加强国际协作、促进现货市场交易等机制,加强了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和平   杨光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国英  
种业安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基础。在国际种业市场快速转型、种业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种业供给端迎来颠覆式变革的机遇,种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竞争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安全。避免受种业“卡脖子”技术的制约,加快种业自立自强,构建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在借鉴国际种业巨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突破重点领域技术,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收集和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培养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和跨界融合发展的种业企业,并以规模化扩大育种企业商业价值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守杰  
我国连年增长的粮食生产总量起到压舱石作用,然而国内仍存在自然、市场、技术、政策风险,对国家粮食数量、质量、生态、能力安全构成挑战。为此,必须从政策、制度、技术、市场四个方面来切实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这对于顺利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世琦  
【目的】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态势,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方法】从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化肥施肥量、化肥生产效率的国家比较,氮肥施用量的环境风险与产量风险判定,省域尺度下的化肥施用量及面源污染风险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和化肥施用情况;从两次全国污染普查比较分析了国家面源污染减排成效,从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及其占比、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空间(养殖业、种植业、氮肥减量和节约粮食)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结果】(1)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08年超过400.0 kg、2012年超过450.0 kg和2019年达到475.0 kg,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很大,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保障。(2)国家尺度上的农田氮肥施用量近年来逐渐降低,2019年降低为161.1 kg·hm~(-2),处于合理区间的下沿,但局部施肥超量与不足应予以重视。(3)全国尺度下的氮肥施用量160.0—170.0 kg·hm~(-2)能够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450.0—500.0 kg的较高水平。(4)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方案,首先是畜禽粪便全部还田利用,养殖污染排放量基本趋零,基本消除农业面源Ⅴ类水体;其次种植业总氮(TN)排放量降低至4.0×10~5—4.5×10~5 t,总磷(TP)排放量降低至4.0×10~4—5.0×10~4 t;三是节约粮食和减少农产品浪费能为农田减肥、减排、去压、休养和粮食安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核心是适宜施肥、土壤保育和作物生产,提高要素质量和协调关系,形成适合地域的农作制度,并开展推广应用。【结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是由科学家、农业生产者和政府构成的三位一体和协同合作整体,调动科学家能动性,激发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发挥政府的职能,实现国家粮食和环境双安全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德富  邹进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北省三农问题研究会、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社科农经网络大会暨湖北省第三届三农论坛",于2011年孟夏时节在神奇美丽的恩施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各省社会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洋  董雨瑞  李姿莹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要素,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兼具储碳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供给载体。协调好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厘清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上,论证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协同推进的制度可行性,明确二者间制度协同具有助力双碳目标高质量完成、防范粮食风险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研究表明,现有制度安排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管理体制等领域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进行整体性制度统筹。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前提下,科学提升耕地质量,以耕地碳汇市场交易为抓手,通过立法补足耕地非粮化和耕地碳汇交易规则,构建耕地碳汇多元化市场实现机制,完善耕地规划和用途管制、财政补贴、投融资等制度配套来推动二者间协同,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侯东民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之间曾两次出现跷跷板关系。这预示着受人均资源制约,我国农业战略同时追求农业效益与粮食自给双重政策目标,在实践中将反复出现矛盾。今后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自给出现矛盾时,应果断进口粮食,支持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建立战略与常规措施相配套的基本独立的双重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