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1)
2023(3905)
2022(3232)
2021(3023)
2020(2487)
2019(5533)
2018(5525)
2017(10403)
2016(5936)
2015(6790)
2014(7222)
2013(6848)
2012(6317)
2011(5829)
2010(5979)
2009(5662)
2008(5516)
2007(5378)
2006(4752)
2005(4479)
作者
(18886)
(15494)
(15373)
(14614)
(9875)
(7357)
(7070)
(6139)
(6010)
(5678)
(5379)
(5252)
(5171)
(5143)
(5065)
(4828)
(4714)
(4498)
(4428)
(4352)
(3980)
(3887)
(3754)
(3691)
(3607)
(3461)
(3461)
(3353)
(3305)
(3210)
学科
(21383)
经济(21345)
管理(16696)
(13659)
(11440)
企业(11440)
方法(8536)
(8471)
数学(7367)
数学方法(7313)
(6995)
银行(6976)
中国(6876)
(6750)
(6678)
金融(6671)
(6438)
(6419)
(6097)
(5698)
理论(4678)
(4357)
制度(4356)
业经(4207)
(4200)
贸易(4194)
体制(4186)
(3998)
市场(3965)
(3747)
机构
学院(85381)
大学(85222)
(33774)
经济(32844)
研究(31614)
管理(30030)
中国(27782)
理学(24426)
理学院(24154)
管理学(23724)
管理学院(23557)
(18954)
(18891)
科学(18418)
(17401)
(16847)
中心(15259)
研究所(14878)
(14744)
财经(14074)
农业(13510)
业大(12880)
(12696)
北京(12184)
(11664)
(11561)
(11155)
财经大学(10354)
(10313)
经济学(10265)
基金
项目(51937)
科学(39734)
研究(37861)
基金(36652)
(32644)
国家(32370)
科学基金(26786)
社会(22689)
社会科(21391)
社会科学(21385)
(20366)
基金项目(18654)
教育(17627)
自然(17371)
(17301)
自然科(16989)
自然科学(16979)
自然科学基金(16681)
编号(15797)
资助(15771)
成果(13778)
课题(11742)
重点(11639)
(11387)
(10675)
(10469)
(10437)
(10055)
创新(9848)
科研(9704)
期刊
(41703)
经济(41703)
研究(28458)
中国(21667)
学报(15875)
(15851)
金融(15851)
(15773)
(15731)
科学(12981)
管理(12281)
大学(11680)
学学(11099)
教育(10926)
农业(9920)
财经(8069)
技术(7295)
(6859)
业经(6841)
经济研究(6653)
理论(5451)
问题(5233)
(4994)
实践(4894)
(4894)
(4846)
(4454)
国际(4406)
业大(4036)
商业(3914)
共检索到145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晓广  王晟先  
近几年,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生态格局发生变化,传统的操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信用风险逐渐被重视,市场成员对票据市场融资效率及风险防控的要求更高,各方对票据市场信用评级的呼声日益高涨。信用评级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债务人的主体信用评级,二是对债务的债项评级。以债券信用评级为例,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识别,即寻求会对债券的到期偿付造成影响的因素;二是预测,通过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上海资信公司联合课题组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关乎交易标的的我国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尚未起步,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本文分析了我国票据信用评级的现状、问题和建立票据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总体思路、实施路径和具体方法。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祁群  
文章从票据市场结构、市场交易以及票据立法等角度指出当前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发展票据贴现公司,以丰富票据市场主体结构及活跃票据流通;票据市场建设应根据我国票据出票、流通的实际情况,逐步建设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内有集中、又有分散的市场体系,并就进一步完善票据流通立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韩枫  
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的构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云华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在这场危机发生和蔓延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本文在分析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正威  
根据国际上运用信用评级进行金融监管的趋势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惯例 ,运用市场手段通过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 ,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多  
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环节,其规范发展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强化行业自律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以来,交易商协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规范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精神,持续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信用评级是关乎债券市场发展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为了顺应银行间债券市场改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立新  
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可以为商业银行的发展保驾护航。完善和发展商行的信用评价体系应该从坚持“三结合”、提高评级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着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査慧园  王静梅  颜凌  
本文从应收账款风险的现状入手,分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如何通过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掌握债务人隐含的资金风险信息,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实现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控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建  
对信用评级体系的验证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参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除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违约预测力和违约拟合度统计检验外,还突出了样本分布稳定性的定量验证分析。同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料建立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信用评级体系具有较高的违约预测力、违约拟合度和样本稳定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支农  朱士友  
信用评级关系到一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一方面,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以美国国家利益为重,"恶评"他国信誉级别,严重损害他国利益,造成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另一方面,美国正在通过大规模收购中国信用评级机构,试图控制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重塑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构建我国自主信用评级体系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军果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问题越来越关注。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不仅关乎该国的金融稳定,而且关乎该国的经济社会安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战略地位单纯从金融视角看,国家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状况直接关乎一个国家"四种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华峰  
金融的本质是社会信用,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以比较低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没有社会信用的支持就寸步难行。金融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经济状况的集中反映点以及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风险的反映点。金融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非常重要,金融信用缺失对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金融信用环境的恶化在严重影响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快速发展,重建金融信用环境、整治金融秩序迫在眉睫。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焕  孟枫平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路径。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家庭农场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考虑政府、金融机构和家庭农场的需求,研究提出家庭农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办法。以密切结合家庭农场的特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选取了九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构建家庭农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再按照评级满分100分,计算赋予各指标满分值,设计了家庭农场信用评分表和评级办法,有助于政府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家庭农场融资中对其进行客观评价,防范融资风险,同时为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马素红  申晓旭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凸显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该文指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高度垄断,为此应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推动现有评级行业的改革,并推动国际信用评级行业新秩序的建立。中国应从宏观政策层面出台措施,扶持和推动本国自主信用评级体系的做大做强,并参与到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重建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