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7)
2023(2905)
2022(2533)
2021(2483)
2020(2244)
2019(4726)
2018(4857)
2017(9775)
2016(5209)
2015(5607)
2014(5651)
2013(5691)
2012(5231)
2011(4724)
2010(4821)
2009(4615)
2008(4833)
2007(4585)
2006(4093)
2005(3574)
作者
(13889)
(11505)
(11099)
(10911)
(7225)
(5389)
(5337)
(4495)
(4453)
(4185)
(3982)
(3757)
(3611)
(3605)
(3565)
(3487)
(3395)
(3302)
(3299)
(3262)
(2859)
(2698)
(2688)
(2687)
(2597)
(2580)
(2545)
(2524)
(2264)
(2257)
学科
(17587)
经济(17448)
(15887)
管理(14059)
(12629)
企业(12629)
(10934)
保险(10843)
方法(9270)
中国(8405)
(7731)
(6903)
(6720)
银行(6714)
(6277)
数学(6178)
数学方法(6100)
(5436)
业经(5348)
理论(5345)
(5211)
金融(5210)
(5029)
财务(5026)
财务管理(5011)
企业财务(4754)
(4706)
各种(4503)
类型(4430)
种类(4418)
机构
大学(67996)
学院(67256)
(27380)
经济(26708)
管理(26074)
中国(22491)
研究(21706)
理学(21115)
理学院(20901)
管理学(20467)
管理学院(20334)
(18351)
(14384)
财经(13260)
科学(12128)
(11932)
中心(11281)
(11239)
(10874)
(9993)
财经大学(9820)
北京(9579)
研究所(9139)
(8735)
(8367)
(8223)
金融(8216)
经济学(8189)
业大(8131)
人民(8098)
基金
项目(39867)
科学(31258)
研究(29818)
基金(29780)
(24971)
国家(24704)
科学基金(21487)
社会(21120)
社会科(18603)
社会科学(18593)
基金项目(15226)
(14556)
自然(13409)
教育(13283)
自然科(13098)
自然科学(13095)
自然科学基金(12892)
资助(12762)
(12421)
编号(12144)
成果(10849)
(9290)
(8559)
重点(8438)
教育部(8249)
(8127)
课题(8096)
国家社会(8038)
人文(7937)
科研(7924)
期刊
(32092)
经济(32092)
研究(25294)
中国(16752)
(16147)
(14655)
金融(14655)
学报(9779)
(9587)
管理(9561)
科学(8809)
大学(7915)
学学(7528)
财经(6668)
农业(5765)
教育(5615)
(5481)
经济研究(5018)
财会(4567)
保险(4323)
(4323)
会计(4292)
理论(4258)
技术(4165)
业经(4156)
(4019)
实践(3906)
(3906)
统计(3731)
(3690)
共检索到115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恒  
针对公民社会保险权的救济,我国社会保险争议处理程序立法采"二元救济路径",兼有私法处理程序和公法处理程序。通过对现行立法进行梳理和解读发现:国家层面立法较为模糊,对具体社会保险争议类型适用何种程序采取"回避"态度;地方层面立法则采取诸多"土政策"以回应国家层面立法的不明确性,出现"多元立法"现象;我国该领域立法总体上呈现出体系不协调、规范相互矛盾、立法目的落空等困顿局面。这些困顿局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险权利救济路径与所救济权利的本质属性不符。未来我国该领域立法应回归社会法理念,当前则应明确规定和适度修正两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恒  
针对公民社会保险权的救济,我国社会保险争议处理程序立法采"二元救济路径",兼有私法处理程序和公法处理程序。通过对现行立法进行梳理和解读发现:国家层面立法较为模糊,对具体社会保险争议类型适用何种程序采取"回避"态度;地方层面立法则采取诸多"土政策"以回应国家层面立法的不明确性,出现"多元立法"现象;我国该领域立法总体上呈现出体系不协调、规范相互矛盾、立法目的落空等困顿局面。这些困顿局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险权利救济路径与所救济权利的本质属性不符。未来我国该领域立法应回归社会法理念,当前则应明确规定和适度修正两级层面的立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复卫  
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变革方向应是去私法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客观上造成强制的社会保险演变为商业保险。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机制不畅,亦是源于对私法化的坚持。为此,需剥离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完善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机制以适应社会保险特殊性。同时,构建独立的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娟  
商业保险中,保险双方争议的解决遵循不利解释原则。随着社会保险争议的日益增多,社会保险争议处理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险当事方的切身利益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文章在界定社会保险争议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和争议处理现状的分析,指出社会保险同商业保险相似,由于被保险人的弱势地位,使其在社会保险争议中往往成为利益受损者,处于被动地位,得出商业保险的不利解释原则在社会保险争议处理中具有适用性,应该成为合理解决社会保险争议的可鉴之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社会保障支出是现代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预算管理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又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总体要求,本文借鉴国际立法实践,对社保基金预算和政府财政的关系及如何合理划分支出责任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骏  
目前法院以民事审判方式解决与社会保险费用征缴相关的劳动争议,并不是一个有益的救济方式;劳动保障部门或税务机关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给予保障才是高效、便捷、法律依据充分的途径。相关当事人对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如有异议,亦可按行政诉讼的途径给予救济。制度的设立、完善与落实是根本,行政诉讼是制度实现的保障,民事诉讼的介入则会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在实践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的社会保险争议是否纳入劳动争议处理渠道进行处理,如何处理,一直存在争论。社会保险争议之所以存在受理困境,其核心在于,法律规定纳入劳动争议处理渠道的社会保险争议究竟是什么,以及行政处理与争议处理是否互为排斥。笔者认为,从体现法律权威性、执行统一性,有效提升行政仲裁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以及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出发,社会保险缴费争议、社会保险待遇争议均应当纳入劳动争议处理范围,也即建立多渠道处理机制。同时,建立各个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各自优势,规避矛盾和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旭晨  
案情简介2001年11月,陈某在某市保安服务公司(以下简称"保安公司")从事保安服务工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陈某在工作期间曾多次要求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但保安公司至今尚未为陈某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2008年5月12日,陈某将保安公司诉上仲裁庭,请求保安公司为其补缴工作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及失业保险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文群  
社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是老百性的养命钱,其性质要求社保基金帐户要保值和增值。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创新一套制度,使社保基金不至于因物价的上涨而贬值,另一方面,也要有对人的制度安排,使社保基金不至于因人的贪欲而使之流失。这是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的大事。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大案要案,尤其是2006年发现的上海社保基金挪用惊天大案,暴露出我国在社保基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文章在分析目前社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社保基金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英豪  
(一) 我国过去不称社会保险而叫劳动保险。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逐步建立起来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个劳动保险条例,用立法的形式创立了我国的劳动保险制度。40年来,它的覆盖面已达12400多万在职和退休工人以及更多的家属,对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建民  孙丽  
劳动争议的仲裁制度是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制度和司法救济制度。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目前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仲裁制度在制度设置和实际操作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现状,参照和借鉴国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一些立法和实践经验,对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