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2)
2023(11576)
2022(9776)
2021(8753)
2020(7190)
2019(15947)
2018(15796)
2017(29742)
2016(16007)
2015(18292)
2014(18667)
2013(18156)
2012(17060)
2011(15589)
2010(16070)
2009(15406)
2008(14814)
2007(14001)
2006(12790)
2005(11902)
作者
(47493)
(39739)
(39736)
(37761)
(25368)
(18726)
(18056)
(15272)
(15165)
(14327)
(13737)
(13289)
(13139)
(12764)
(12645)
(12339)
(11719)
(11685)
(11375)
(11195)
(10205)
(9656)
(9630)
(9279)
(8941)
(8902)
(8848)
(8688)
(8093)
(7712)
学科
(83765)
经济(83591)
管理(51195)
(42234)
(37256)
企业(37256)
方法(27858)
数学(22439)
数学方法(22230)
中国(20493)
(19340)
(19249)
地方(18908)
业经(18109)
(17270)
(16347)
(14582)
理论(13834)
(13468)
金融(13461)
(13142)
银行(13123)
地方经济(12896)
(12649)
(12361)
环境(11326)
(10917)
财务(10872)
财务管理(10843)
体制(10540)
机构
大学(242176)
学院(240831)
(107639)
经济(105300)
管理(87139)
研究(85087)
理学(73234)
理学院(72445)
管理学(71191)
管理学院(70745)
中国(67050)
(53758)
(51021)
科学(46789)
(42452)
财经(41197)
中心(38911)
(38529)
研究所(37497)
(37123)
(35023)
经济学(34689)
北京(32440)
业大(30887)
(30777)
经济学院(30640)
师范(30431)
(30381)
财经大学(30308)
(29763)
基金
项目(149100)
科学(117719)
研究(111777)
基金(108514)
(93232)
国家(92446)
科学基金(79462)
社会(74633)
社会科(69801)
社会科学(69777)
(57467)
基金项目(55914)
教育(52340)
自然(48177)
(47749)
自然科(47073)
自然科学(47059)
自然科学基金(46220)
资助(44672)
编号(44327)
成果(38229)
(33855)
重点(33783)
课题(32412)
(32390)
(31879)
国家社会(31061)
(30346)
教育部(29856)
(29021)
期刊
(133786)
经济(133786)
研究(80154)
中国(55400)
(44110)
管理(37689)
学报(35695)
(33112)
科学(32683)
大学(28762)
教育(27946)
(27770)
金融(27770)
学学(27191)
财经(23068)
技术(22596)
经济研究(21900)
农业(21487)
(20004)
业经(18628)
问题(16449)
(12623)
技术经济(12480)
世界(12010)
统计(11579)
(11373)
理论(11329)
国际(11301)
(10668)
经济管理(10660)
共检索到390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精神在于促使生产力的提高,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纯粹的市场机制却往往偏重于效率问题而无法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尤其是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还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两极化。为了解决市场机制的分配不公及其衍生的马太效应问题,就需要对纯粹市场机制进行修正和完善。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引入抗衡力量提高弱势市场主体的谈判力,二是不断丰富市场伦理以优化交易主体的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市场竞争和社会公平契合起来,从而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伟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脱去了过去强加在市场经济上意识形态的外衣,恢复了市场经济客观性的本来面目;确定了中国的改革目标,即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突破了斯大林所设置的社会主义体制,改变了其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大经济特征;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搞市场经济近百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任伍  温馨  
南方谈话厘清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夯基垒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总纲领。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但仍然需要不断发现和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要看到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要以南方谈话精神,破除 "计划经济回归论""民营经济退场论""资本有罪论""脱钩论"等对市场经济的非议和质疑,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决心,努力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玉霞  蒋平华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是由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充分论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表现。它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它本身的发展和逐步完善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在关于起草十四大报告的座谈会上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扬  
邓小平同志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直重视进行思想理论上的总结和创新。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集中体现。它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自铎  
我国的农村改革从允许农民家庭拥有生产自主权开始,其逻辑上的发展轨迹是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改革使农民最终成为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并推动在国民经济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逄锦聚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新篇章。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意义,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继续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各类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和它们所生产的产品,能在全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上,自由流通,自由买卖,也就是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在买卖或流通过程中,不受任何阻碍,企业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及时购买到,能很快把它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也能很快销售出去,以便把出售商品所得的货币资金,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任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为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本刊组织四川学术界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论坛,交流学习体会,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世锦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开始较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如果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做一个历史过程,目前只是处在这个过程的中期。在这样的起点上,应当正确把握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长期目标,明确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特别是近期的改革重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兴益  
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效率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基本特征,认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起初主要是作为一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庄尚文  王庚  
党领导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致经历了奠基与铺垫、探索与启动、确立与发展、深化与完善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理论上的认识与突破也有所不同,从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手段,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回顾这一光辉历史并得出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解放思想,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坚持步步为营,实施渐进式改革;善于重点突破,策略性化解重大结构性矛盾;注重激励约束,促进地方政府合理有序竞争;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朴民  李冰  
《纲要》在总结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十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这对于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按照《建议》的精神和《纲要》的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