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3)
2023(1962)
2022(1556)
2021(1341)
2020(1047)
2019(2302)
2018(2114)
2017(4146)
2016(2170)
2015(2274)
2014(2370)
2013(2323)
2012(2236)
2011(2111)
2010(2021)
2009(1795)
2008(1679)
2007(1486)
2006(1412)
2005(1270)
作者
(5998)
(5204)
(5115)
(4802)
(3120)
(2393)
(2284)
(2013)
(1951)
(1750)
(1722)
(1710)
(1630)
(1628)
(1605)
(1584)
(1512)
(1480)
(1413)
(1381)
(1281)
(1270)
(1253)
(1214)
(1137)
(1133)
(1105)
(1072)
(1028)
(1022)
学科
(11590)
经济(11580)
地方(6580)
管理(6080)
(5091)
地方经济(3707)
(3665)
(3388)
企业(3388)
中国(3384)
(3220)
业经(2803)
(2582)
农业(2577)
方法(2395)
(2351)
金融(2351)
环境(2331)
数学(2158)
数学方法(2148)
财政(2140)
(2106)
银行(2103)
(2077)
(2044)
(1936)
(1798)
技术(1519)
农业经济(1513)
制度(1397)
机构
学院(29950)
大学(28469)
(13091)
经济(12807)
管理(11188)
研究(10824)
理学(9490)
理学院(9369)
管理学(9250)
管理学院(9184)
中国(8310)
(6874)
科学(6497)
(5732)
(5247)
中心(5183)
(5163)
(5088)
研究所(4695)
(4610)
财经(4578)
业大(4258)
(4257)
师范(4220)
(4104)
经济学(4057)
(4016)
(4004)
农业(3854)
经济学院(3637)
基金
项目(20917)
科学(17025)
研究(16455)
基金(14721)
(12418)
国家(12307)
社会(11117)
科学基金(10805)
社会科(10549)
社会科学(10549)
(9864)
基金项目(7917)
(7356)
教育(7028)
编号(6642)
(6602)
自然(6157)
自然科(5993)
自然科学(5991)
自然科学基金(5869)
发展(5558)
(5449)
资助(5289)
成果(5276)
课题(5086)
(4959)
重点(4767)
(4663)
国家社会(4485)
创新(4422)
期刊
(16684)
经济(16684)
研究(9626)
中国(7494)
(5408)
(5154)
管理(4002)
科学(3876)
学报(3865)
农业(3742)
(3678)
金融(3678)
业经(3239)
大学(3108)
教育(3071)
学学(2984)
技术(2600)
经济研究(2503)
财经(2108)
问题(2022)
资源(1795)
(1791)
(1696)
科技(1625)
(1585)
(1571)
财政(1571)
经济问题(1456)
农业经济(1448)
改革(1414)
共检索到47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体制规定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体制的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目标导向,关乎各级政府切身利益,也折射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取向。作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浙江省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对财政体制进行了数次调整与完善,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12年浙江又及时调整了省对市县财政体制,遵循"更加注重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阳红  
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空间开发秩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从制度上加快完善自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对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进行了不断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少康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财政体制因素为切入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行财政体制中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会导致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并由此提出了规范事权划分、推进财政扁平化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婧  乔陆印  李裕瑞  
笔者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指标统计描述、县域经济活力指数分析、双重差分模型定量测度3种方法,对始于2007年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经济影响进行多维测度。研究发现,考察期内试点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平均增幅普遍高于非试点县,但试点县虚拟变量对主要经济指标变化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试点县县域经济活力有所增强,但试点县虚拟变量对经济活力指数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省直管县"显著改善了试点县的财政收支状况,但对试点县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仍不明显。多维测度结果均表明,当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山西省试点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不显著,制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认真解决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已经清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战略区任务明确,主体功能区为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平台,基于市场力量推动的经济区内部和经济区之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影响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所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财政制度安排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覃成林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和治理机制构成。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机制既独立地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同时又通过相互联系而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春梅  郑岩  
"省管县"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及县级政府行为的影响,对于评价其增长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省管县"改革虽然促进了吉林省县级财政收支总体规模的增长,但对各县财政收支的影响并不一致:以2005年"省管县"改革为分界点,各县财政收支表现为先降后升、先升后升、先降后降和先升后降四种变动趋势。"省管县"改革后,得以扩权的县级政府行为发生了变化,集中体现为县级政府之间为争夺稀缺资源而竞相增加财政支出的竞争愈加激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顺明  杨清源  唐世芳  葛琳玲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针对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不仅要积极支持交通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创新联动和对口帮扶等方面的探索,也要通过鼓励探索区域间财政收益分成机制、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和合理推行税收优惠等措施,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步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制度改革的必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其发展机制正是区域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及机制研究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将其定义为区域内部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的共生。针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将区域协调发展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将发展机制定义为一套从目标内容到实际操作的完善体系,具体包括根本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手段、协调程序等,探讨了三个阶段机制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