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4)
- 2023(14292)
- 2022(12211)
- 2021(11486)
- 2020(9717)
- 2019(22058)
- 2018(21730)
- 2017(42037)
- 2016(22468)
- 2015(25043)
- 2014(24774)
- 2013(23772)
- 2012(22033)
- 2011(19370)
- 2010(19368)
- 2009(17791)
- 2008(17060)
- 2007(15207)
- 2006(13364)
- 2005(11388)
- 学科
- 济(84946)
- 经济(84757)
- 管理(64808)
- 业(61482)
- 企(51565)
- 企业(51565)
- 方法(38669)
- 数学(32992)
- 数学方法(32523)
- 财(26027)
- 农(25332)
- 中国(24154)
- 业经(19198)
- 制(18254)
- 学(17442)
- 地方(16140)
- 农业(16117)
- 务(15605)
- 财务(15543)
- 财务管理(15507)
- 理论(15386)
- 贸(15385)
- 贸易(15378)
- 易(14995)
- 企业财务(14784)
- 融(14331)
- 金融(14324)
- 银(14275)
- 银行(14229)
- 策(14192)
- 机构
- 大学(305170)
- 学院(304848)
- 济(125152)
- 经济(122564)
- 管理(118369)
- 研究(104096)
- 理学(101935)
- 理学院(100885)
- 管理学(99003)
- 管理学院(98454)
- 中国(78881)
- 京(63388)
- 科学(62304)
- 财(61156)
- 农(51959)
- 所(51427)
- 中心(49166)
- 财经(47699)
- 研究所(46571)
- 江(46446)
- 业大(45346)
- 经(43443)
- 农业(40828)
- 范(39401)
- 北京(39223)
- 师范(38902)
- 院(38454)
- 经济学(38028)
- 州(36054)
- 财经大学(35479)
- 基金
- 项目(209185)
- 科学(165534)
- 研究(153676)
- 基金(152830)
- 家(134457)
- 国家(133040)
- 科学基金(114095)
- 社会(98474)
- 社会科(92513)
- 社会科学(92483)
- 省(81475)
- 基金项目(79781)
- 自然(74039)
- 自然科(72372)
- 自然科学(72345)
- 教育(71582)
- 自然科学基金(71076)
- 划(69206)
- 资助(62657)
- 编号(62145)
- 成果(51147)
- 重点(47222)
- 部(47013)
- 发(44633)
- 创(43970)
- 课题(43229)
- 创新(40961)
- 教育部(40598)
- 国家社会(40592)
- 科研(40544)
- 期刊
- 济(137096)
- 经济(137096)
- 研究(90766)
- 中国(61571)
- 学报(49209)
- 财(48361)
- 农(47377)
- 管理(45020)
- 科学(44764)
- 大学(38258)
- 学学(36161)
- 教育(35667)
- 农业(32037)
- 融(30425)
- 金融(30425)
- 技术(27141)
- 财经(23683)
- 业经(22464)
- 经济研究(22342)
- 经(20410)
- 问题(17682)
- 业(16429)
- 版(15176)
- 贸(14982)
- 科技(13937)
- 技术经济(13849)
- 国际(13636)
- 理论(13565)
- 图书(13381)
- 世界(13370)
共检索到457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偲 李志明
我国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凸显。与此同时,面向家庭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尚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一方面,儿童养育成本家庭化与社会化有待进一步平衡,对生育支持的投入既是消费也是投资,需进一步促进儿童养育成本社会化。另一方面,生育支持各类政策工具的协同与平衡有待进一步推进,需以保障女性的劳动参与为前提为家庭提供生育支持。未来,需以服务支持为重点,增加资源投入,大力发展替代性服务与赋能性服务;完善时间支持政策,平衡假期制度与就业的关系;发挥经济支持的兜底性、基础性功能,建立生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洪秀敏 朱文婷
加强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是二孩时代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从家庭育儿压力、母职困境和社会支持出发,调查6个省12个市共计11 453个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结果发现,家庭育儿压力较高,抚育成本高昂,子女教育成为最大挑战,且二孩家庭育儿压力更大;母亲育儿工作难平衡,超过三分之一的母亲职业中断,且二孩家庭、低收入和低学历母亲面临更大的职业困境。在社会支持方面,家庭内部支持以祖辈为主,父亲参与不足;对教育支持最为迫切,但所获外部支持有限。在历史短板、时代挑战和文化制约的多重影响下,亟待构建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通过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形成夫妻同工、祖辈适度参与的动力机制,保障女性就业权,最终实现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婴幼儿照护良好格局,切实缓解家庭的育儿压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房加帅
家庭农场是美国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家庭农场政策支持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是以规模化经营为导向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启示我们应解决好土地流转中的"权"和"度"的问题;二是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启示我们应该对家庭农场"放开手脚"、"激发造血功能"、"解除后顾之忧";三是以科技化耕作为导向的科教兴农战略,启示我们应处理好家庭农场"怎样种地"、"谁来种地"问题;四是以合作化发展为导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有机协作"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美国 家庭农场 农业经营模式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杨晓雯 马洪范
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手段,可以通过多税种的配合使用显著降低家庭的育儿成本。从我国目前的税收体系看,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房地产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等税种都在家庭养育成本的补偿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生育友好型税收体系尚未形成,对生育促进的效果并不显著。为此,借鉴部分国家促进生育税收政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可考虑将家庭作为课税单位纳入税收体系的建构之中,分别对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等税种予以优化完善,以期有效降低家庭的育儿成本,推动性别平等,提高家庭生育意愿,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关键词:
生育友好型 税收体系 育儿成本 家庭单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继亮
家庭生育决策的核心在于确定生育的性质,即生育小孩是需求品还是投资品1。只有找出生育性质之谜,才能在"全面放开二胎"背景下尽可能地找出释放生育的政策设计。为此,文章基于家庭时间配置和收入的视角采用2013年至2015年的抽样数据,对生育数量、存活数量、男孩生育数量、女孩生育数量进行生育性质的判断。结果发现:照顾老人数量和年龄是影响生育的最主要变量,缺少自有产权的住房和租房是抑制生育的主要因素,并且家庭时间配置在生育决策方面的作用大于收入因素;而家庭时间配置在生育决策方面的作用大于收入因素,则导致生育作为投资品的性质更为明显;收入、赡养老人的强度和养儿防老的认同感都验证了这一点;生育作为投资品的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宇 原新 韩昱洁
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处在由一孩到两孩的重要转折期,而流动人口规模大,育龄人口比重大,生育观念处于转变期,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对中国总体人口变化影响巨大。利用2016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应用家庭决策的分析方法,IV Tobit和IV Ordered Probit模型回归发现,流动人口生育率已经降至低水平,全面两孩政策能对年轻家庭产生正向影响,一孩为男性的家庭选择不要两孩的比例更高,女性生育意愿较低。要想保证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政府需要完善配套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妇女生育及就业权益。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流动人口 家庭决策 两孩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洋 姜春云 胡波
生育支持型家庭政策是多数低生育国家的政策选择,全面评估这些政策的实施效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现有国际经验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元分析方法对既有文献的研究发现进行二次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政策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研究发现,各国实施的时间支持、服务支持和经济支持政策均对个体生育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其效应大小因具体情境而异。分孩次看,时间支持政策对二孩生育有正向效应,服务支持政策对二孩和三孩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经济支持政策对各孩次生育均无显著的影响。在生育率很低的(TFR<1.5)国家,上述3类政策的效应均相对更大;在福利水平较低的国家,时间支持和服务支持政策的效应更大;在性别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服务支持和经济支持政策的效应显著更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指出,中国生育支持型家庭政策体系需要兼顾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孩次全覆盖原则,未来一段时期内应注重服务和时间支持为主、经济支持为辅的配套政策;同时,考虑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关于生育支持配套措施的成本分担比例,探索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政策组合。
关键词:
生育支持 家庭政策 生育行为 元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鹃娟 孙可心
文章基于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分析视角,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家庭和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考察社区环境的调节作用,并探讨不同年龄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和社区环境均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影响,且社区环境对家庭环境的健康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在不同年龄的老人中,社区环境各因素的影响不同。在中龄老年人中,社区为老设施对于家庭居住条件较差的老人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更强;在高龄老年人中,社区养老服务对家庭居住条件较差的老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应注重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及社区环境,以社区为老设施和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增效为契机,打好家庭和社区环境“组合拳”;通过二者高效配合,尽可能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洁 聂文洁 刘鹏程
探究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助力人口转变升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置身中国具体情境,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7),从信息成本视角和家庭代际视角两个维度考察互联网使用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的个体,其生育意愿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已育史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再育意愿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对于已育个体而言,上网频率越高对再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越加显著;代际"数字鸿沟"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个体生育意愿也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当子代和父辈存在较大的代际"数字鸿沟"时,对于互联网使用频繁的个体,父辈沿袭下来的传统育儿经验和子代通过网络获取的育儿知识相冲突可能会引致更多的家庭矛盾,进而抑制个体生育意愿。反之,当代际"数字鸿沟"较小时,互联网使用频率对个体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亦有所减弱。文章的发现对于提升个体生育意愿以及生育率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新元 杨艳萍
设计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作用机理模型,以效果衡量为核心,探讨实施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在员工、企业、市场、财务等四个方面的预期影响,开发出多层次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以后研究和实践的思路、方法和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中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家庭结构、规模、功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从保障家庭经济安全;支持家庭照顾能力,分担家庭照顾责任;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方面重构了我国的家庭福利政策体系。
关键词:
家庭福利 政策体系 国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素丽
一、现状自2005年10部委制定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针对创投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投引导基金的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形成了目前我国支持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刘金塘,宋健
本文从探讨“四二一”家庭数量研究的操作性困难入手,提出了“X二”家庭的研究命题,提高了分析的操作性,并使该研究具有一般意义。本文抓住独生子女属性这一关键,以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对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条件下子女一代队列的终身独生子女比例进行了估计,进而计算了不同时期成年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在此基础上估计出时期城乡成年人口按独生子女属性划分的不同类型婚姻组合的期望概率,借以描述现行生育政策对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和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玫玫 张燕锋 林逢春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科学内涵、框架与相应的评价体系尚待深入探讨。环境友好型社会包括人对环境友好和环境对人友好两个维度,人对环境友好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应保持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而环境对人友好是指环境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足够且良好的环境资源和服务。本文基于社会结构视角,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整体框架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出发,将环境视作与人并列的内在因素统筹考虑,尝试引入"人对环境友好度"和"环境对人友好度"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分级标准,提出采用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表征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水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亮亮
为提高人口生育率,平衡女性职工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冲突,欧洲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家庭友好政策。但由于各国福利体制以及所秉持的福利发展理念的差异,各国的家庭友好政策实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对女性的政策倾斜仍然是各国家庭友好政策最重要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
家庭友好政策 福利体制 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