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5)
- 2023(7791)
- 2022(6384)
- 2021(5953)
- 2020(4723)
- 2019(10415)
- 2018(10268)
- 2017(19244)
- 2016(10496)
- 2015(11568)
- 2014(11596)
- 2013(11122)
- 2012(9890)
- 2011(8800)
- 2010(9127)
- 2009(8881)
- 2008(9282)
- 2007(8186)
- 2006(7345)
- 2005(6853)
- 学科
- 管理(41920)
- 济(35252)
- 经济(35180)
- 业(32590)
- 企(28789)
- 企业(28789)
- 财(16742)
- 环境(15625)
- 制(13226)
- 务(11561)
- 财务(11543)
- 农(11527)
- 财务管理(11512)
- 方法(11357)
- 企业财务(10791)
- 业经(10530)
- 中国(9919)
- 划(9779)
- 学(9680)
- 体(9263)
- 数学(8867)
- 数学方法(8753)
- 体制(7779)
- 银(7652)
- 银行(7644)
- 农业(7278)
- 地方(7185)
- 和(7037)
- 行(6978)
- 生态(6858)
- 机构
- 学院(148988)
- 大学(144958)
- 济(57872)
- 经济(56485)
- 管理(55290)
- 研究(47549)
- 理学(46879)
- 理学院(46409)
- 管理学(45774)
- 管理学院(45508)
- 中国(38068)
- 财(35329)
- 京(30220)
- 科学(27894)
- 财经(25875)
- 江(24440)
- 所(23702)
- 经(23013)
- 中心(22103)
- 研究所(20495)
- 农(20445)
- 业大(19280)
- 北京(18895)
- 州(18786)
- 财经大学(18658)
- 范(18246)
- 师范(18089)
- 院(17948)
- 经济学(17432)
- 省(16009)
- 基金
- 项目(96228)
- 科学(76224)
- 研究(74190)
- 基金(69232)
- 家(59398)
- 国家(58886)
- 科学基金(50999)
- 社会(48123)
- 社会科(45537)
- 社会科学(45525)
- 省(38656)
- 基金项目(36674)
- 教育(33286)
- 划(31721)
- 自然(31000)
- 编号(30261)
- 自然科(30086)
- 自然科学(30079)
- 自然科学基金(29507)
- 资助(26640)
- 成果(25243)
- 制(24964)
- 重点(22284)
- 课题(21572)
- 部(21285)
- 发(21039)
- 创(20588)
- 国家社会(20058)
- 性(19944)
- 创新(19304)
共检索到231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旭蕾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研究视角仅限于环境补偿立法、补偿管理等宏观层面,并且生态补偿资金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本文从企业这一微观主体入手,坚持"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的原则,对环境会计进行再造,并以生态环境负债账户作为企业环境补偿的基础,从而建立宏观和微观的"双翼"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关键词:
环境补偿 环境会计 社会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财政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的环境财政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公共财政改革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环境,阐述我国环境财政支出和管理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进展,研究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生态财政的政府间责任、资金来源、资金整合、支出方向、重点领域以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财政机制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机制 生态补偿 建立和完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国安
2007年,山东省财政部门在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启动了生态补偿试点。2008年,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在全省所有重点流域全面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建立了环境保护"以奖代补"制度,并在大汶河流域开展上下游协议补偿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可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何记 苏子友 赵齐阳 姜广辉
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西部现有的生态补偿制度缺陷和西部地区“三农”问题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完善西部地区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西部农村在生态建设中实现脱贫致富,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淑莲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生态环境补偿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建立生态环境补偿依据的基础上,从强化生态环境产权意识、加强生态环境补偿立法、推进生态环境价格改革、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管理、坚持生态环境补偿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军 刘颖秋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界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即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北京市补偿为辅的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京冀间基于水量分配的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和省界水体水质明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域 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干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在我国国力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本文从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思路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西部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思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吉军
本文区分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生态环境资源的定价与补偿机制的关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生态环境资源有不可逆性,往往会产生沉淀成本,由此产生期权价值,难以依靠传统的边际成本定价实现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往往造成资源投资补偿不足。如果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完全可逆性,那么就不会存在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问题。正是由于生态资源环境具有显著的不可逆性,沉淀成本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需要考虑期权价值对生态环境资源定价的影响,从而发现资源定价的根本原则在于生态环境资源价格中需要包括期权价值,特别是资源消耗导致未来资源消耗的减少。否则,由于期权价值没有进入生态环境资源价格里,很容易造成过度或掠夺开采生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攀枝花市财政局课题组 刘元海 王玖斌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凭借资源和环境要素的大量投入,经济增长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经济总量已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这一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背后,不乏以生态环境的恶化作为代价。特别是近几年,雾霾、沙尘暴、水体污染、重金属中毒等事件频发不止,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那么,如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就成为当前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而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式提出采用"费改税"的方式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强化税收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作用。本文将以攀枝花市作为研究区域,对现...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税制设计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边玉花 杨桂花 陶小平
我国的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于数量庞大、素质低下的农村人口问题所致。不解决人口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文章以冀西北为例,通过该生态圈内北京和天津两市对冀西北的教育对口支援、资金技术支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永久性转移的制度建设等,促进冀西北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而推动农村人口向农外转移,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破坏力,从根本上解决因人口问题诱发的生态问题,完善我国财政直接补贴的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人口素质 人口转移 素质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钢 张晓莉
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边境贫困地区日趋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指出作为边境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双重公共产品性质,由于地区自身承担能力有限、为西北边境安全做出了巨大牺牲、自有资源开发需要合理规划等原因,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补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疆 边境地区 农业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复明
矿产开发的负效应是指采矿活动造成的资源生态环境损失,主要表现为资源耗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区域发展能力下降等。本文基于矿产开发的负效应,初步构建了矿产开发的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应采取资源补偿、生态环境补偿与矿区/区域补偿,实行防范性补偿、即时性补偿与修复性补偿,实施实体性补偿、功能性补偿与价值性补偿。不同的补偿类型,其补偿主体、客体、原则、标准、方式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遵循立法约束、政策引导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补偿运行模式。建议开展矿产开发的资源环境补偿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形成部门间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矿产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的监督和评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明 李干滨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态学视角,将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效益作为重要补偿因素,对绿色建筑开发者收益损失和绿色建筑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构建了绿色建筑开发者损失型补偿模型和绿色建筑生态环境效应型补偿模型,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利润函数,探讨了损失型补偿额度,利用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生态恢复费用法测算绿色建筑环境效应,以此建立基于生态环境效益补偿的绿色建筑激励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孔坚 韩西丽 朱强
对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该研究放弃了就事论事的单一分析和工程途径,而是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综合、系统的途径,即: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整合相关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结构。以山东东营市为例,论文提出从3个步骤来实现综合问题的综合解决:①通过德尔菲法实现问题的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②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地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多个目标;③评价生态基础设施对解决多目标问题的作用和效益,并为修正方案提供依据。文章在区域、城市和场地3个尺度上,提出解决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实施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