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8)
2023(8741)
2022(6869)
2021(6111)
2020(4809)
2019(10478)
2018(10339)
2017(19682)
2016(10906)
2015(11932)
2014(11869)
2013(11578)
2012(10515)
2011(9632)
2010(9765)
2009(9131)
2008(8946)
2007(8146)
2006(7383)
2005(6934)
作者
(31218)
(26201)
(25981)
(24775)
(16134)
(12429)
(11768)
(10023)
(9703)
(9150)
(9034)
(8700)
(8399)
(8308)
(8227)
(8062)
(7795)
(7466)
(7403)
(7254)
(6505)
(6496)
(6199)
(5889)
(5860)
(5815)
(5750)
(5707)
(5146)
(5080)
学科
(46374)
经济(46299)
管理(38109)
(29132)
(24337)
企业(24337)
环境(14947)
地方(14885)
(13600)
方法(13409)
(13192)
(12929)
中国(12598)
业经(11988)
数学(11386)
数学方法(11273)
(10145)
(9483)
(9383)
地方经济(8766)
农业(8430)
(8204)
银行(8190)
(8189)
金融(8186)
体制(7880)
(7850)
(7799)
资源(7455)
(7249)
机构
学院(153715)
大学(150928)
(63520)
经济(62105)
管理(56437)
研究(55164)
理学(47819)
理学院(47251)
管理学(46504)
管理学院(46221)
中国(42075)
科学(33586)
(32626)
(31738)
(27498)
中心(24949)
研究所(24773)
(24534)
财经(24304)
(24134)
(21739)
业大(21665)
(20829)
(20600)
师范(20417)
北京(19884)
经济学(19832)
(19507)
(18753)
农业(18420)
基金
项目(105414)
科学(84603)
研究(78730)
基金(76423)
(66628)
国家(66107)
科学基金(57116)
社会(52236)
社会科(49562)
社会科学(49548)
(43137)
基金项目(40660)
(35448)
自然(35046)
教育(34372)
自然科(34047)
自然科学(34039)
自然科学基金(33359)
编号(30598)
资助(29024)
(25644)
重点(24824)
(24757)
成果(24706)
(22776)
(22418)
课题(22393)
国家社会(22205)
创新(21191)
发展(20278)
期刊
(77266)
经济(77266)
研究(46548)
中国(34955)
(25925)
学报(23026)
(22633)
科学(21789)
管理(21405)
大学(17651)
学学(16864)
(15783)
金融(15783)
教育(15519)
农业(15047)
业经(12904)
财经(12122)
技术(12090)
经济研究(11385)
(10392)
问题(9566)
资源(9464)
科技(7769)
(7580)
(7506)
现代(6880)
(6741)
理论(6578)
(6532)
技术经济(6479)
共检索到237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东娥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汾河流域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当前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补偿责任不明确,补偿标准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补偿管理缺乏整体性。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是: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开拓多渠道的补偿途径,制定生态补偿组织管理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淑清  王尚义  
流域生态补偿是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汾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必须要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定适用性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同时适时制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维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年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生态补偿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淮河流域生态补偿一要健全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部门职能,为上游生态补偿提供组织保证;三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其它类型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模式;四要完善淮河上游生态补偿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五要加强上游生态补偿绩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六要调动流域上游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郝春旭  璩爱玉  梁朱明  贾晰茹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流域上下游生态经济利益、调动各方流域保护治理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评估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方向以及实施路径,为黄河流域实施大保护大治理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维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年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生态补偿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淮河流域生态补偿一要健全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部门职能,为上游生态补偿提供组织保证;三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其它类型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模式;四要完善淮河上游生态补偿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五要加强上游生态补偿绩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六要调动流域上游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闫勇  
作为消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指导我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补偿思想的来源、内涵、实施模式、补偿标准等角度系统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市场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基本思路、政策框架、监管体系等维度分析评述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发现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生态补偿基金扣缴制度、改良的政绩考核制度、生态补偿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等组成有机整体的运行体系,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并剖析了子牙河流域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姬鹏程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针对流域水环境跨界污染、采用公共财政或市场化手段来调节生态关系密切但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足,立法滞后,补偿机制只有顶层设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补偿标准和方法体系,流域地方政府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补偿模式。建议尽快督促各流域构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使顶层设计能够尽快落地;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建立补偿标准体系、形成补偿方案,使流域上下游在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创造"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雨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市场化机制缺失和生态产品价值不能够得到体现等问题。鉴于此,文章以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探索生态银行应用其中的具体思路,从而提高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效率,促进流域范围内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之珍  李二玲  刘晨光  
探索黄河流域绿色农业专业村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规律并解析其动力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国一村一品统计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最近邻分析、空间扫描统计量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绿色农业专业村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驱动专业村绿色发展格局演变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黄河流域绿色农业专业村的数量发展经历了波动增长的演变过程,但整体而言其绿色农业发展程度还不高;(2)绿色农业专业村在黄河流域各个地区之间的分布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分布密度沿黄河支流从东部到西部、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降低,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中下游地区;(3)黄河流域绿色农业专业村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特性且其空间集聚程度正日益提高,显著集聚区域的空间范围逐渐从黄河流域下游向中上游扩展;(4)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的存在、政策制度、市场环境和绿色技术的创新扩散与应用共同推动着黄河流域绿色农业专业村空间格局的不断演变。研究可为我国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秦一航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需要法律协调机制的保障。黄河流域九省区都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且各省区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各省区之间的地方性立法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且跨区域立法存在合宪性以及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会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建立一套长效的法律协调机制,用以协调解决各省区之间地方性立法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协调各省区之间利益冲突、提高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协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该机制以立法技术建立跨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九省区立法主体在同一时间通过相关法律,解决跨区域立法合宪性问题,实现沿黄九省区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包晓斌  
流域生态补偿是指流域受益主体对生态保护主体进行补偿,是一种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建设的经济手段。针对我国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在制定补偿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补偿主体和受偿客体,确定补偿标准,并按照适宜补偿方式和制度保障实施。同时,通过明确流域生态补偿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提供流域生态补偿服务平台,科学确定生态补偿范围,拓宽流域生态补偿融资渠道,以及加强流域生态补偿监督等,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万勇  杨思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其中,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新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加快推进,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此,必须对症下药,建立一套设计合理、科学系统、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推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目的]水量分配和生态补偿是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模块,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利用冲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以小清河流域为例,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采用AHP法和熵值法进行科学分水的基础上,根据应分水量分摊上游的保护成本,结合各区域的实际用水和节水贡献进行调整,按照逐级补偿方式,测算流域各区域的水量综合补偿额。[结果]按照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原则,2016年小清河上游至下游各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分别为:滨州邹平7 350.03万m~3、淄博6 568.84万m~3、滨州博兴4 411.18万m~3、东营9 620.53万m~3、潍坊6 649.42万m~3;济南作为上游水源地为整条流域供水获得补偿2.66亿元,滨州邹平段因水量维护贡献突出、正外部效益外溢获得补偿2.020 2亿元,淄博、滨州博兴、东营和潍坊段则因其超量用水各需支付22.59万元、1.33亿元、1.11亿元和2.27亿元。[结论]小清河下游地区应增强水量维护意识,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升级,减少用水量。此外,今后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乔旭宁  杨永菊  杨德刚  李成林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内容与流程,并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流域上下游生态损益、居民支付意愿和综合成本,分别作为补偿的最高、最低和参考标准。结果表明:2007年上游应获得的最高补偿标准为24.83×108元,最低标准为2 443.46×104元,参考标准为6.7×108元。下游各县作为受益者,应支付的补偿额为:库车为818.51×104~28 096.3×104元,补偿参考标准19 927.61×104元;沙雅466.7×104~64 179.1×104元,补偿参考标准17 204.17×104元;新和341.17×104~1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