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1)
- 2023(8239)
- 2022(6860)
- 2021(6623)
- 2020(5483)
- 2019(12042)
- 2018(12185)
- 2017(23578)
- 2016(13279)
- 2015(14737)
- 2014(14912)
- 2013(14472)
- 2012(13469)
- 2011(12360)
- 2010(12817)
- 2009(11966)
- 2008(11749)
- 2007(11070)
- 2006(10282)
- 2005(9111)
- 学科
- 济(49960)
- 经济(49896)
- 农(45893)
- 业(43672)
- 管理(32496)
- 农业(30404)
- 企(22777)
- 企业(22777)
- 业经(16273)
- 中国(15598)
- 制(15096)
- 方法(13528)
- 策(13276)
- 财(12825)
- 地方(12336)
- 数学(11748)
- 数学方法(11556)
- 体(11297)
- 银(10877)
- 银行(10857)
- 及其(10575)
- 行(10498)
- 农业经济(10292)
- 发(10138)
- 学(9850)
- 政策(9602)
- 融(9284)
- 金融(9277)
- 村(9263)
- 农村(9255)
- 机构
- 学院(183637)
- 大学(175663)
- 济(77080)
- 经济(75235)
- 管理(69133)
- 研究(66372)
- 理学(58158)
- 理学院(57599)
- 管理学(56618)
- 管理学院(56283)
- 中国(54733)
- 农(53464)
- 农业(40682)
- 科学(39468)
- 京(37415)
- 财(36510)
- 所(34393)
- 业大(34001)
- 中心(32401)
- 江(31990)
- 研究所(30669)
- 财经(26584)
- 省(25208)
- 农业大学(24469)
- 州(24395)
- 经(23968)
- 范(23932)
- 师范(23694)
- 院(23351)
- 北京(23266)
- 基金
- 项目(115441)
- 研究(90243)
- 科学(89762)
- 基金(80323)
- 家(69635)
- 国家(68842)
- 科学基金(57715)
- 社会(55168)
- 社会科(51693)
- 社会科学(51682)
- 省(47973)
- 基金项目(41574)
- 编号(40254)
- 教育(39895)
- 划(38597)
- 自然(35123)
- 自然科(34237)
- 自然科学(34225)
- 成果(33642)
- 自然科学基金(33616)
- 资助(32595)
- 农(30294)
- 课题(27839)
- 发(26980)
- 重点(25515)
- 部(25509)
- 性(24142)
- 创(23706)
- 制(22800)
- 年(22669)
- 期刊
- 济(100078)
- 经济(100078)
- 农(58705)
- 研究(56461)
- 中国(46160)
- 农业(39190)
- 学报(28917)
- 财(26758)
- 科学(26620)
- 融(26552)
- 金融(26552)
- 业经(23272)
- 管理(22858)
- 教育(22760)
- 大学(22747)
- 学学(21751)
- 业(17990)
- 技术(16370)
- 农村(14729)
- 村(14729)
- 农业经济(14337)
- 问题(13852)
- 经济研究(13008)
- 财经(12535)
- 版(11262)
- 世界(11128)
- 经(10721)
- 经济问题(10342)
- 农村经济(9349)
- 业大(9020)
共检索到300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真
第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紧紧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在政策上需适当控制过度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扩大经营规模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现代化也应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来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提升。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农业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最优或适度区间。事实也表明,过大的经营规模不仅产出效率会下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适度规模经营 合作经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少民
近年来,我国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迅猛,对推进现代农业起到了强力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但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土地流转难、经营融资难、农业投保难、政策落实难、规范运作难、接受服务难、人才招聘难等多重障碍,直接影响到主体队伍壮大和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加快我国新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少民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迅猛,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强力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到向更高层次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以三门峡市为例,在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及其面临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曾指出:就金融可及性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的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万km2内,可获取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仅为89.61个,日常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到达金融机构网点耗时将近1h。可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所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培育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必须着重健全产业金融政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超 宋丹 周鹏程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旺盛,但由于缺乏统一、公认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的评判困难,导致金融支持乏力。遵循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计量性等原则,利用目标导向层次分析法(GDAHP)建立评分模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促进信用评价结果转化应用所需的条件。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超 宋丹 周鹏程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旺盛,但由于缺乏统一、公认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的评判困难,导致金融支持乏力。遵循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计量性等原则,利用目标导向层次分析法(GDAHP)建立评分模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促进信用评价结果转化应用所需的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邵运川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步伐越来越快,随着我国的新型农业模型的兴起,相对应的,我国的农业政策也做出了重大的调整。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良好发展,政府从政策调整入手,力求能够让新的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要让群众满意。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就要尊重老百姓的意见,从多个角度进行构建。本论文重点对我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导向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构建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发元
中外农业经营主体比较显示,我国在农业经营主体上传统的家庭分散经营户数多,经营耕地面积小,效益低下。发达国家家庭农场数量多,农民合作组织普遍,每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大,农业单产高,农民合作组织联合程度高。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有条件的补贴,极大地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我国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应当确立政府培育的政策,促进新型经营主体成长;实行农业经营准入制,促进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实行行业协会联盟制,促进市场话语权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和泰
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发和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保险机构积极性,促进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扩大涉农保险覆盖范围,以保险机制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助推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1.适应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趋势,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象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晓平 项林 王芃
1.建立项目扶持精准投向机制。制定严格的扶持标准,设立明确的准入资格,建立动态的项目管理库,保证财政项目资金投向符合条件的新型主体。明确项目资金投向,突出项目支持重点,财政资金应紧紧围绕着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户带动力这两个方面投入。2.完善农村土地政策。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权能、规范流转,健全土地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的有效机制。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苑梅
一、引言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是城镇化的直接原因和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需要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构建集约化、规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宇蕊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深入,以专业生产为主要特点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以组织协作为主要标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业经营为主要优势的龙头企业、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服务组织蓬勃发展。财政应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顺应时代变化,遵循发展规律,优化扶持思路,突出扶持重点,完善扶持工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轶歆 霍学喜 孔荣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探寻政策演变与实践响应拟合程度是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厘清政策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位、要素供给和发展导向方面的变化;利用软件Citespace以文献计量分析法剖析主体培育的现实困境,识别、评价政策目标与实践响应偏差。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经历了发展摸索期和创新探究期两个阶段,政策供给呈现第一阶段要素匹配平衡和第二阶段要素匹配乏力的特点;两阶段内实践发展对政策演变追踪程度较高,实践反馈出主体培育多元化需求,并在主体发展路径讨论上有效补益于后续政策制定;在政策对主体实践矛盾性分析方面存在定位与定性不平衡、金融资源普适性与区域性不平衡以及经济诉求与治理诉求不平衡问题。本文深化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与实践响应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下阶段性状态的研究,明确了宏观政策对培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揭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后期实践对政策倒逼的现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谷小勇 张巍巍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作社扶持过度及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定位不清等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一些研究结论有失偏颇,应予以矫正。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政府应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消减和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正面带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晓峰
我国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构建一套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它将有利于缩小我国二元化的城乡结构,对一直困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应对意义。本文将首先分析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然后再根据其具有的特点来认真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方略,从而为我国农业政策实行更为深刻而有益的改革提供创新的体系保障,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改进,促进我国农业更快、更稳、更健康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