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9)
2023(4102)
2022(3203)
2021(3153)
2020(2285)
2019(5285)
2018(5466)
2017(9569)
2016(5294)
2015(5515)
2014(5614)
2013(5125)
2012(4405)
2011(4136)
2010(4209)
2009(4051)
2008(4081)
2007(3466)
2006(3397)
2005(3115)
作者
(13388)
(11226)
(11167)
(10931)
(6993)
(5254)
(5042)
(4354)
(4098)
(3994)
(3899)
(3803)
(3735)
(3622)
(3524)
(3392)
(3261)
(3237)
(3207)
(3176)
(2881)
(2773)
(2689)
(2571)
(2536)
(2525)
(2474)
(2454)
(2242)
(2226)
学科
(17333)
经济(17301)
管理(12752)
(10826)
(9202)
企业(9202)
(8880)
中国(6866)
(6698)
(6520)
业经(5767)
(5703)
体制(5685)
(4936)
银行(4935)
(4763)
(4429)
金融(4428)
(4365)
地方(4254)
农业(4238)
税收(4175)
(4136)
教育(3933)
(3830)
制度(3829)
方法(3749)
理论(3539)
教学(3292)
(3166)
机构
学院(66392)
大学(64800)
(26446)
经济(25795)
研究(25660)
管理(22087)
中国(20492)
理学(17840)
理学院(17643)
管理学(17320)
管理学院(17182)
(15930)
(14158)
科学(14146)
(12799)
(11549)
中心(11207)
研究所(11188)
财经(10879)
(10590)
(10020)
师范(9948)
(9869)
(9799)
北京(9425)
(9067)
(8986)
业大(8339)
教育(8019)
经济学(7935)
基金
项目(40295)
研究(33483)
科学(31301)
基金(27026)
(23417)
国家(23144)
社会(20511)
社会科(19304)
社会科学(19295)
科学基金(19189)
(16361)
教育(16113)
编号(14700)
(13811)
基金项目(13503)
成果(13103)
课题(11340)
自然(10445)
资助(10217)
自然科(10143)
自然科学(10139)
自然科学基金(9925)
(9776)
(9627)
(9448)
重点(9444)
(9288)
(8848)
(8678)
项目编号(8639)
期刊
(37412)
经济(37412)
研究(25644)
中国(19582)
教育(14552)
(12612)
(11212)
(9714)
金融(9714)
管理(9590)
学报(9292)
科学(8112)
大学(7702)
学学(6970)
农业(6947)
业经(6521)
技术(6253)
财经(5679)
经济研究(5661)
(4960)
职业(4581)
问题(4334)
改革(4147)
(4147)
(3480)
(3434)
国际(3342)
(3222)
农村(3187)
(3187)
共检索到116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长全  
完善承包地处置权能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探索的关键,有利于农民权益保护与现代农业建设。本文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框架下,提出完善承包地处置权能的改革思路,即:承包权与经营权具有独立的价值与价值基础、承包权与经营权可以具有各自独立的权利人、经营权人具有完全处置权能、承包权与经营权处置权能相互独立。文章还从处置权能角度比较了确地与确股两种确权方式,提出确地与确股不应成为并列的确权方式,确股应该是在确地基础上的延伸,先有明晰的对承包地的产权,再基于农户意愿自愿选择入股实现土地股份合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梅淑元  
基于CHIP2013外来务工住户数据,从农地的重要程度、可替代性以及地权稳定性等方面选取变量,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承包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禀赋效应的存在,农民进城务工时对农地处置按"留守家庭成员耕种-转包给个人-转给企业或农业大户-撂荒"禀赋效应依次减弱的方式存在差序特征;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越高,土地越容易被替代;土地市场越活跃,土地的禀赋效应越弱,农民倾向于放弃承包地经营权;由于禀赋效应的存在,更稳定的承包经营权与农民工农地处置不显著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政刚  
我国对科技成果处置权的归属及成果转化后的收益分配缺少法律制度规定,致使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高达80%左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明确科技成果处置权主体、简化成果处置程序、明确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等措施,可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强  
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改革离不开法律赋予农民一定的处分权、抵押权、补偿受益权,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项权能。经营权权能改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改革应顺应国家政策的思路,找出法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映  王得坤  
在农业人口转移进程中,由于农民举家进城或迁徙,出现了不在村农户现象。不在村农户现象加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承包地保有和利用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了集体经济组织在重大土地事务决策和执行上的成本,并对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提出了新研课题。完善承包地利用管理政策,需要区分承包地保有不均引起的矛盾冲突和因农民进城迁徙引起的、与不在村农户现象相关联的矛盾冲突,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平等保护各类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建立完善促进承包地合理保有、流转和利用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磊  陈永正  杨渝南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使承包经营权不断强化,集体所有权被虚置。建立在该产权构造基础上的"三权分置"改革遭遇了实践困境,证明固守承包经营权派生经营权的逻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瓶颈。崇州农业共营制、塘约道路、南海模式等改革案例已经突破了集体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权的递进派生逻辑,实现了三权的重组。改革的重点应该聚焦在以集体所有权重构为基础的"统"的作用发挥,做实集体所有权功能,实现承包经营权从土地的实物形态向注重价值形态转变,改变经营权的派生路径,这是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坚持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提出完善集体所有权的法理构造、厘清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责权边界、建立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和配套措施保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曦  
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是继农村承包地实施"三权分置"后,中央再次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2018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要求,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认为,这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祝洪章   张懿玮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依循服务国家城乡关系的国家意志、路径依赖、渐进式、诱致与强制变迁结合等发展演进规律,存在典型制度价值复合化特征。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为制度逻辑兼容策略,以增量改革和绩效提升拓展制度逻辑兼容空间,以“地权细分”搭载制度逻辑兼容载体,以“走廊调控”化解制度逻辑兼容矛盾,实现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实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毅  张红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已经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也即"三权分置"。在"三权分置"条件下,深入考察土地承包经营权可能形成的股权及其股份权能,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论文基于此作出初步探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秋山  赵明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的倾向就更高。家庭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对于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就自我耕种与闲置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但影响较弱;就自我耕种与转出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立争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草原承包、集体林权等构成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深化改革的重点。应组建结构完善的土地银行专门从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业务,采纳"抵押豁免规则"。统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机构,并以登记生效主义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的效力模式。草原承包制度的改革,应以生态化为基本理念,完善草原生态化补偿机制。集体林权的利益机制应采纳"均股均利"的方式,并从流转范围和主体等方面完善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燕鸣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我国一项特殊的权利,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适应了历史的发展,解放了农村中潜在的生产力。目前,如何有效实现土地流转,达到土地规模经营之目的,提高生产力;如何实现土地抵押权,以激活土地资源的流转,搞活农村经济等等。以上情况迫切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变革,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承包人的权能界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我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与政策建议》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