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1)
- 2023(5305)
- 2022(4524)
- 2021(4348)
- 2020(3879)
- 2019(8680)
- 2018(9159)
- 2017(18428)
- 2016(10039)
- 2015(11909)
- 2014(12325)
- 2013(12091)
- 2012(11516)
- 2011(10607)
- 2010(10773)
- 2009(10402)
- 2008(10593)
- 2007(9780)
- 2006(9070)
- 2005(8548)
- 学科
- 济(35170)
- 经济(35118)
- 管理(28346)
- 业(24266)
- 企(19292)
- 企业(19292)
- 银(19097)
- 银行(18952)
- 制(18522)
- 行(17687)
- 方法(14865)
- 中国(14014)
- 数学(12865)
- 数学方法(12754)
- 财(12125)
- 度(11554)
- 制度(11552)
- 融(11509)
- 金融(11502)
- 农(10375)
- 业务(10116)
- 体(9778)
- 银行制(8750)
- 学(8358)
- 业经(8016)
- 体制(7210)
- 贸(7176)
- 贸易(7167)
- 务(7084)
- 财务(7056)
- 机构
- 大学(147925)
- 学院(146013)
- 济(57445)
- 经济(55914)
- 管理(53484)
- 研究(50663)
- 中国(47931)
- 理学(43210)
- 理学院(42733)
- 管理学(42104)
- 管理学院(41813)
- 财(33791)
- 京(33172)
- 科学(29201)
- 所(26553)
- 农(26065)
- 财经(25246)
- 中心(24664)
- 江(24266)
- 研究所(23452)
- 银(23031)
- 经(22636)
- 银行(22096)
- 北京(21742)
- 农业(20723)
- 行(20580)
- 州(20263)
- 业大(19642)
- 财经大学(18547)
- 范(18538)
- 基金
- 项目(83471)
- 研究(63611)
- 科学(63261)
- 基金(58234)
- 家(50433)
- 国家(50015)
- 科学基金(40981)
- 社会(37727)
- 社会科(35598)
- 社会科学(35589)
- 省(32106)
- 基金项目(30111)
- 教育(29149)
- 编号(28473)
- 划(27338)
- 成果(26013)
- 自然(25084)
- 资助(24926)
- 自然科(24391)
- 自然科学(24378)
- 自然科学基金(23942)
- 课题(19370)
- 部(18605)
- 重点(18400)
- 项目编号(18185)
- 发(17450)
- 性(16722)
- 创(16196)
- 教育部(15727)
- 年(15623)
共检索到249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邵勉也
本文疏理了西方部分发达国家银行信息灾难备份体系的经验和教训,论述了我国银行信息灾难备份体系的发展和不足。根据我国独特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从战略上研究了如何提高银行信息资源安全和灾备中心抗灾能力,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信息灾难备份体系的新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迅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关键数据、关键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和继续运营的过程。灾难备份系统的实施比较复杂且投入较大。因此作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在实施灾难备份时,应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目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首先确保核心关键业务的灾难恢复。本文通过对灾难等级的描述、相应的备份手段、关键备份技术,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需求、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方式和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来对建设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系统进行探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系统安全 灾难备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邹鸿鸣 陈功
近年来 ,我国的商业银行 ,无论从体制上 ,还是从组织形式上 ,都经历了重大变革。然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站在WTO门槛上的中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组建储蓄银行体系的改革思路 ,尽管尚欠成熟 ,然而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邵勉也
我国银行信息化的发展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应选择安全稳定可靠、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完善的银行信息化风险防范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应对银行系统信息化面临的风险,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信息化危机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彤儒
汶川地震后,中国灾难教育体系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但该公共政策实施效果仍存在争论,文章旨在利用客观数据和计量方法评估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基于全国代表性小学生问卷调研数据,利用logit和orderedprobit回归技术,对灾难教育体系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五位一体的灾难教育体系显著促进了学生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这项公共政策的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灾难教育体系政策效果的政策建议,包括重视自我教育、深入挖掘社区灾难教育功能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玲玲
为保障图书馆用户公共利益,在不损害出版商私人利益的前提下,图书馆应当在商业电子资源采购谈判中向出版商提出采购资源备份权、灾难备份权或者长期获取(使用)权三项基本权益诉求。上述三项基本权益诉求拥有充分的法律支撑、法理支持及实例举证。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啸宇
商业银行的IT系统一旦出现宕机,业务不能正常办理,一方面会给银行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对银行的形象、声誉和品牌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IT系统的灾难恢复计划就是当灾难发生时,组织为避免关键业务功能中断,减少业务风险而建立的一个控制过程,包括关键业务功能的人力、物力保证及关键功能的最小服务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强
一、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系上存在缺陷。首先,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方面,大区分行成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人民银行的分行、省会中心支行、监管办事处的职责一直划分不清,造成有时重复监管,有时无人监管的局面。2001年开始,虽然人民银行总行明确了有关职责,但监管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其次,近几年央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凤军 曲宜
金融业存在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分业经营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混业经营是金融机构可以同时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分业经营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分开经营,经营这些业务的机构之间互不隶属,相互独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民源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思考周民源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和市场金融为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目标,那么,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银行监管的主要手段———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也渐渐变得不适应了,其原有的特点和优势已逐渐消失。建立新的有效的规范化的银行监管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娄彦华 刘庭
对照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原则》,我国的银行监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或不足。对此 ,我国应未雨绸缪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 ,尽快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 ,从整体上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确保金融安全。
关键词:
核心原则 银行监管体系 金融安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效民
由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语,到肯定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重大转变。无疑会对我国包括金融体制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带来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完善和重塑我国银行体系的问题,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冀峰
全面风险管理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银行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早在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经把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并明确指出银行应为抵御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安排资本。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为积极应对全国数据集中的新形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文璇 温馨 徐剑
事故灾难的频繁发生使应急物流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对事故灾难区域性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至关重要,而甄别体系应具备的构成要素并探索各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机理是解决该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结合扎根理论思想,依托30个事故灾难案例,对原始资料进行三级编码,甄别出七类构成要素并确定各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灾难区域性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包含“指挥布局”“政策监管”“处置善后”“整合协调”“创新发展”“应急预案”和“信息共享”。各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模型由内驱动型、外引导型和中间连接型模块组成,其中“指挥布局”“政策监管”“处置善后”和“整合协调”要素是直接作用于体系的内驱动型构成要素;“创新发展”和“应急预案”要素是间接作用于体系的外引导型构成要素;“信息共享”要素是循环作用于体系的中间连接型构成要素。研究结果将丰富应急物流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增强事故灾难区域性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具有客观性、一般性、可借鉴性和实践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烜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显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恶化。为此,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由此产生的环境风险,制定并逐步完善从环境保护到碳减排等一系列政策体系,加大管控力度。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风险日益突出,短期内面临由于灾害性气候或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直接损失的物理风险,而低碳转型则带来了长期系统性风险。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健的影响途径,对比了国际上监管机构的宏观管理手段与商业银行的微观审慎风险应对,以我国六大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当前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尝试结合我国国情,为商业银行完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给出有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