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9)
2023(5172)
2022(4256)
2021(3983)
2020(3504)
2019(7576)
2018(7446)
2017(15753)
2016(7897)
2015(9032)
2014(8899)
2013(9221)
2012(8804)
2011(7924)
2010(8355)
2009(8475)
2008(7508)
2007(6907)
2006(6452)
2005(6172)
作者
(21979)
(17724)
(17698)
(17171)
(11089)
(8389)
(8354)
(6859)
(6643)
(6475)
(5970)
(5926)
(5693)
(5673)
(5522)
(5443)
(5292)
(5113)
(5077)
(4940)
(4585)
(4350)
(4216)
(4115)
(4059)
(3948)
(3923)
(3863)
(3563)
(3505)
学科
(31380)
经济(31344)
(26079)
金融(26079)
(24360)
(24307)
银行(24305)
(23587)
管理(23486)
中国(19788)
(19015)
企业(19015)
(13825)
方法(13347)
(13176)
数学(12465)
数学方法(12429)
中国金融(11186)
(9653)
(9088)
财务(9074)
财务管理(9054)
企业财务(8728)
(7612)
贸易(7600)
(7522)
(7448)
地方(7351)
业经(7255)
制度(6948)
机构
学院(113830)
大学(113586)
(54395)
经济(53192)
管理(41784)
中国(40040)
研究(36951)
理学(34356)
理学院(34061)
管理学(33788)
管理学院(33573)
(32191)
财经(24341)
(23542)
(21959)
(20437)
(20225)
金融(19835)
银行(19739)
中心(19732)
经济学(18493)
(18460)
财经大学(18241)
(17939)
科学(17185)
经济学院(16959)
人民(16762)
(16551)
北京(15966)
研究所(15399)
基金
项目(62456)
研究(50131)
科学(48687)
基金(45391)
(37343)
国家(37008)
社会(32826)
科学基金(31453)
社会科(31415)
社会科学(31408)
基金项目(23452)
(23351)
教育(21934)
编号(21226)
(19403)
资助(19373)
成果(18506)
自然(17196)
自然科(16717)
自然科学(16712)
自然科学基金(16425)
(14860)
(14359)
(14356)
课题(14248)
重点(13826)
国家社会(13740)
(13634)
项目编号(13630)
社科(13418)
期刊
(59902)
经济(59902)
研究(42062)
(35148)
金融(35148)
(24415)
中国(23672)
管理(15497)
(12723)
财经(12644)
学报(11779)
科学(11137)
(10722)
经济研究(10625)
大学(9802)
业经(9346)
学学(9254)
理论(8798)
问题(8453)
教育(8444)
技术(8126)
(8103)
实践(7988)
(7988)
国际(7725)
农业(7503)
商业(6113)
中国金融(5619)
现代(5538)
技术经济(5416)
共检索到191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辉  
2022年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全文共48条,核心是对我国未来的金融风险处置事件和处置措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在第四章“金融风险处置”的第三节“处置措施和工具”中,意见稿首次从法律层面拟设金融机构减记债工具,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金融风险处置创新。然而,减记债作为一种金融机构“生前遗嘱”的特殊安排,目前还面临着法制供给不足以及如何与现行法律制度协调的问题。笔者将结合国外相关立法的经验,探讨我国金融机构减记债工具的完善之策。
关键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大武  
我国有关破产金融机构债务清偿顺序的立法政出多门,不仅导致实践中法律适用上的多难选择,而且直接延缓了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进程。因此,我国应当制订一部统一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静   张乐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我国已有的相关立法和实践表明,现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本文从介绍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市场退出制度的立法层面探讨了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框架的相关问题。作者指出市场退出应遵循五大原则;立法应明确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和具体职责;应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解散、撤销及破产三种退出方式,完善程序立法;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配套机制,以完善我国市场退出的制度建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我国现有的主要金融机构是: 一、银行系统 1、中国人民银行;2、中国工商银行;3、中国农业银行;4、中国银行;5、中国人民建设银行;7、交通银行;8、中信实业银行;9、招商银行;10、住房储蓄银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大武  
英美俄三国立法实践表明金融机构债务清偿顺序的立法要充分考虑到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性,注意与一般企业破产规则的衔接。破产金融机构债务清偿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金融稳定、劳工保护、税收等政策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军峰  王健  郭淑缓  
经过数年来的改革,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由于其类型单一、数量萎缩和业务单调等的问题致使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功能退化。本文从农村、农民和农业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的非有效需求原因,指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碧云  
世界各国尤其是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支持住宅产业发展的融资体系,在这一完整的住宅融资体系中,住宅金融机构体系的合理设置和有效运作则是最为重要的。伴随我国住宅制度的改革,住宅金融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但我国住宅金融机构的设置却显得相对滞后。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完善我国住宅金融机构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瑞丽  
近年来,多种原因的存在致使金融业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金融风险在不同程度地积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在所难免。由于我国现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完善法律框架,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行为、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强化金融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昱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为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美元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造成人民币资本管制趋紧,如何拓展多元化外币融资渠道,优化负债结构成为了我国金融机构拓展国际化业务过程中的遇到的重要问题。对此,文章在深入研究日本武士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参与者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为我国金融机构赴日发行武士债券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曲立峰  
债券这个已为老人遗忘,青年人陌生的东西从1981年开始又悄然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地席卷这块土地。这股债券大潮来得太迅猛了,以致许多单位和个人没有任何准备。虽然,历史又向前跨越了11年,然而,这股大潮引起的思考——所有对此表现出兴趣人们的思考,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健   马天宝   何胜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嘉敏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着力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尤其是金融机构信义义务的规定却较为笼统,这是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信义义务规范还不完善的一个缩影。明确与提升金融机构信义义务标准,对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提高金融机构公信力、降低市场监管成本都大有裨益。完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信义义务规范,可采取比较法的视角与案例分析的范式,细化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增加适当产品推荐义务与信息说明义务;在充实金融机构信义义务总括性规定的同时,根据资管产品类型与投资者实际情况将信义义务类别化;明确规范民事裁判援引效力,平衡不同类型资管产品的信义义务要求,形成结合金融法律、监管法规与自律规范的差异化、多层次的规范格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沈芳  
为化解金融风险 ,去年年底国务院第 47次会议通过了《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对于违法违规的金融机构明确规定了又一条退市途径 ,即行政撤销。但是 ,由于《条例》出台的背景比较复杂 ,所涉及的又是金融市场上最为棘手的问题 ,且在实施不久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 ,必须引起金融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文章试图从金融法制建设的趋势出发 ,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 ,提出《条例》的问题所在及其解决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瑶华  
一国统一完整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是一般金融监管与政策性金融特殊监督的有机统一体。文章在理论上探讨政策性金融监督的特殊内涵基础上,比较分析各国政策性金融制度独特的监督机制和权力结构,进而从政策性金融监督主体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衡量和评价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的两个标准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监督体制的具体对策与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田东琰  
我国金融机构ESG投资评价体系的制度遵循及现状我国金融机构ESG投资评价体系的制度遵循为应对全球性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可持续问题的挑战,国际组织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FI)首次明确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是影响股东长期利益的重要因素。此后,国际组织和投资主体不断深化ESG概念内涵,充实评价标准,完善分析工具,推动ESG投资逐渐成为企业负责任投资、国家主权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和银行贷款投向的重要参考和基本准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