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1)
- 2023(6169)
- 2022(5209)
- 2021(4552)
- 2020(3991)
- 2019(8849)
- 2018(9047)
- 2017(18498)
- 2016(9936)
- 2015(11314)
- 2014(11610)
- 2013(12040)
- 2012(11746)
- 2011(10948)
- 2010(11577)
- 2009(11436)
- 2008(11064)
- 2007(10228)
- 2006(9862)
- 2005(9446)
- 学科
- 济(67598)
- 经济(67538)
- 管理(27666)
- 业(23725)
- 方法(20466)
- 数学(18612)
- 数学方法(18489)
- 中国(17758)
- 地方(17057)
- 企(16925)
- 企业(16925)
- 农(13757)
- 制(12959)
- 地方经济(12485)
- 财(12066)
- 业经(11160)
- 学(10742)
- 银(10637)
- 银行(10630)
- 行(10276)
- 融(9480)
- 金融(9480)
- 贸(9378)
- 贸易(9366)
- 易(9052)
- 体(9022)
- 农业(9012)
- 税(8987)
- 税收(8596)
- 收(8534)
- 机构
- 大学(158029)
- 学院(156670)
- 济(81379)
- 经济(79808)
- 研究(58128)
- 管理(55442)
- 中国(47623)
- 理学(45377)
- 理学院(44894)
- 管理学(44390)
- 管理学院(44087)
- 财(40341)
- 京(33507)
- 财经(30568)
- 科学(29598)
- 所(29445)
- 经(27388)
- 经济学(27183)
- 中心(25995)
- 江(25898)
- 研究所(25633)
- 经济学院(24195)
- 北京(22344)
- 财经大学(22252)
- 农(20439)
- 州(20290)
- 院(20062)
- 范(19765)
- 师范(19648)
- 省(17298)
- 基金
- 项目(83759)
- 科学(65406)
- 研究(65121)
- 基金(60598)
- 家(50902)
- 国家(50501)
- 社会(43890)
- 科学基金(42289)
- 社会科(41652)
- 社会科学(41644)
- 省(31147)
- 基金项目(30463)
- 教育(29102)
- 资助(26216)
- 编号(26208)
- 划(25727)
- 成果(23621)
- 自然(23194)
- 自然科(22551)
- 自然科学(22543)
- 自然科学基金(22130)
- 发(20023)
- 部(19617)
- 课题(18856)
- 重点(18686)
- 国家社会(18644)
- 性(17516)
- 发展(17301)
- 教育部(17283)
- 展(17072)
- 期刊
- 济(104298)
- 经济(104298)
- 研究(61041)
- 中国(32314)
- 财(30258)
- 管理(23491)
- 融(22056)
- 金融(22056)
- 农(19115)
- 经济研究(18326)
- 学报(18201)
- 科学(17628)
- 财经(16674)
- 大学(14636)
- 经(14555)
- 教育(14382)
- 业经(14376)
- 问题(14174)
- 技术(13857)
- 学学(13608)
- 农业(12104)
- 贸(11839)
- 国际(10154)
- 技术经济(10149)
- 统计(9298)
- 理论(8973)
- 经济问题(8906)
- 经济管理(8482)
- 商业(8392)
- 改革(8265)
共检索到269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拓坪
自1999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始使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概念。这是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10年来,这一概念的使用状况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一、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概念提出的背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阮健弘
我国经济增长调控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从"计划规定"到"宏观调控目标"再到"预期目标"的转变,体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历程。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规划目标要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且具有灵活性。当前,各级政府设定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但短期内还无法取代这种做法。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要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可以考虑不设具体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预期目标要与经济增长潜力相符。要动态看待中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发展是没有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阮健弘
我国经济增长调控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从"计划规定"到"宏观调控目标"再到"预期目标"的转变,体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历程。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规划目标要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且具有灵活性。当前,各级政府设定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但短期内还无法取代这种做法。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要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可以考虑不设具体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预期目标要与经济增长潜力相符。要动态看待中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发展是没有终点的超长马拉松,应当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追求可持续的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
1.目前的7.5%增速是建立在货币超发基础上的。201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已经突破10.57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14.7%。预测表明,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将达到14.2%,远远超过年初制定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的目标,也高于2013年13.6%的增速,2014年的货币超发,将使2014年在经济增长减速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如果2015年继续实行微刺激政策,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梁剑雄
本文旨在考察地方官员在中央调整经济结构时的增长行为。在理论上,本文证明了,当中央可信地从做大蛋糕转向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时,将采取偏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政策,地方官员会策略性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当调结构政策受惠面足够大时,发达地区官员会选择相对放缓辖区经济增长目标。在实证上,本文采用2001—2012年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所报告的增长目标和1996—2015年间五年规划所规划的增长目标,发现增长目标主导着省际差距的变动;当中央大规模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后,发达省份开始相对放缓辖区增长目标。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为中国经济增长近年所呈现出的新现象——东部经济增长放缓、省际经济差距缩小、中央实施偏向内陆的区域协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目标 调结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邱冬阳 白玉铭
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弹性约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弹性约束会降低投资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其中间效应占比偏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弹性约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减小。关于新旧常态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未来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设定高目标值与低弹性约束,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则应该赋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较高的弹性约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建新
本文从理论及实证分析等方面入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促进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实现良性循环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万峰
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要经历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变化,表现为一个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稳增长"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政策切合点。但要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相配合的动态调整,只有在这种"合理区间论"的高度上,认识"稳增长"所传达的国家经济战略,才能在实践中切实采取恰当政策和措施,为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经济新阶段 转型升级 稳增长 合理区间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国光
抓住时机,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小平同志今年南巡谈话的一个重点。现在,各方面都在根据小平同志讲话精神,研究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案,并准备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贯彻。这里,我想就与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原来规定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对于计划原定的这一速度,应当怎么看?"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思考和拟订,主要是在1990年进行的。当时定6%的经济增长率,是鉴于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制订计划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经济上针对1988年的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群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问题,而是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鲁靖 邓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维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1997年我国人均GNP是1980年的4.06倍,已经提前实现了翻二番的目标。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结构的不合理设置、资源的粗放型使用、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约束力。而且,世界经济的萎缩趋势也会影响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增正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知识经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明确界定产权 ,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不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完善的物质基础设施 ,更需要合理的经济制度设置。为此 ,要实现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除去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重视与发展科学教育及技术创新以外 ,必须改善我国的国土资源状况 ,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鹰
地方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往往是"留有余地"的,"留有余地"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且这个程度差异在时序上存在波动性。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预测方法技术导致、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导致、保守性估计导致和政绩评价压力导致,其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对2003—2010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会牺牲部分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余地";造成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三次产业的增长预期都比较保守,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增速对预期目标的准确性非常敏感;投资需求不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程度的主要因素,但消...
关键词:
地方经济 预期目标 留有余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