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2)
- 2023(3735)
- 2022(2991)
- 2021(2920)
- 2020(2323)
- 2019(5163)
- 2018(5215)
- 2017(10373)
- 2016(5681)
- 2015(6205)
- 2014(6207)
- 2013(6284)
- 2012(5807)
- 2011(5452)
- 2010(5637)
- 2009(5247)
- 2008(5178)
- 2007(4952)
- 2006(4582)
- 2005(4014)
- 学科
- 农(43293)
- 农业(28750)
- 业(28697)
- 济(27048)
- 经济(27026)
- 业经(11863)
- 管理(10874)
- 农业经济(9581)
- 村(8820)
- 农村(8816)
- 企(8645)
- 企业(8645)
- 发(7281)
- 中国(7116)
- 策(6943)
- 土地(6702)
- 制(6642)
- 劳(6475)
- 劳动(6475)
- 发展(6403)
- 展(6402)
- 及其(6377)
- 方针(6301)
- 农业劳动(6269)
- 地方(6249)
- 人口(6154)
- 政策(6153)
- 收入(6059)
- 方法(6012)
- 述(5797)
- 机构
- 学院(83808)
- 大学(76107)
- 济(39955)
- 经济(39319)
- 农(38138)
- 管理(33326)
- 理学(29008)
- 理学院(28809)
- 农业(28619)
- 管理学(28491)
- 研究(28468)
- 管理学院(28359)
- 中国(24426)
- 业大(20398)
- 农业大学(17165)
- 科学(16474)
- 京(15006)
- 财(14934)
- 中心(14483)
- 所(14418)
- 江(13765)
- 业(13700)
- 经济管理(13495)
- 研究所(12910)
- 发(11642)
- 省(11392)
- 财经(11360)
- 发展(10693)
- 展(10679)
- 科学院(10610)
- 基金
- 项目(53927)
- 研究(43853)
- 科学(42623)
- 基金(38461)
- 家(32682)
- 国家(32244)
- 社会(28525)
- 科学基金(27547)
- 社会科(26549)
- 社会科学(26544)
- 农(24337)
- 省(22972)
- 基金项目(20800)
- 编号(20188)
- 教育(17429)
- 划(17275)
- 自然(15589)
- 成果(15432)
- 自然科(15189)
- 自然科学(15187)
- 自然科学基金(14920)
- 资助(14250)
- 业(13817)
- 发(13812)
- 部(12484)
- 课题(12286)
- 制(12083)
- 性(12027)
- 发展(11849)
- 国家社会(11670)
共检索到129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廖晓军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万春桥
1.改革决策方式,确保政策设计的科学性。目前,靠单个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低层次、小规模的资金整合显然难以奏效,因此,必须打破现有格局,从顶层和源头寻求突破。建议在中央层面统筹中央各部委的工作,对现有项目和资金进行实质性整合。要注重系统思维和谋划,对现有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在深入调查、客观评估、部分试点的基础上,出台管长远、易操作、见实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如适度整合补贴项目,将类别相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鸣骥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农业财政工作要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和"两个稳步提高、三个着力加大"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积极落实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支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按照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三个持续加大"要求,中央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万春桥
近期,笔者深入湖北省通山县部分乡镇村组,实地调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与县财政局干部以及部分乡镇财政所主任和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在调查走访和座谈中,农民群众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问卷调查表明,通山县八成以上农民对当前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推行以后,带动了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事务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村卫生室实现了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万春桥
1.改革决策方式,确保政策设计的科学性。毋庸置疑,现行管理体制和审批格局不能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需要,有些制度甚至影响了强农惠农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目前,靠个别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低层次、小规模的资金整合显然难以奏效,因此,必须打破现有格局,从顶层和源头寻求突破。建议国务院成立强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中央各部委的工作,对现有项目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曾文明 魏秋华 廖春光
以近5年来江西省惠农政策实施为例,系统分析各项惠农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效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农户对惠农政策的期望,构建我国现阶段惠农政策实施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惠农政策的方案优化、惠农政策执行力度的强化、惠农政策的监督管理、惠农政策的评估与反馈等方面提出完善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惠农政策 成效评价及完善 江西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鸣骥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十二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家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明两年财政支农工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德期
一、凌云县强农惠农资金政策落实情况凌云县农民从2007年开始,逐步享受到了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两免一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等共43项补贴补助,补贴项目从2007年开始的22项增加到了现在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课题组 杨祥禄
强农惠农政策是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有些补贴方式,也需要改进。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四川省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充分挖掘强农惠农政策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潜力,探索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新举措。
关键词:
四川省 强农惠农 农民增收 政策措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利英
农业、农村、农民是古今中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和当今的中央政府都针对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推进了农业的发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村的建设。比较而言,封建时代的一些支农惠农措施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真正的为广大劳动人民着想。当今的政府是真正的为农民着想,关注农民,重视农业,大力建设新农村,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的关爱、对农村繁荣的关心、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关键词:
封建国家 当今政府 国家支农惠农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铁辉 辛岭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通过梳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和面临的现实挑战,在总结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一般规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建设内容。研究表明: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科技应用、组织形式、投融资服务、市场体系和政策支持保护等六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组织形式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保障,投融资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活力工具,市场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支持,政策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 地域特色 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乃明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六个显著特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形式的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生产上的多要素密集型集约经营;渐进式地逐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和实现形式;传统有机农业与可持续生态农业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中国国情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华 马永耀
本文从农业技术、农业土地制度及农业发展思路三方面,对党的领导集体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进行分析,概括出我们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容:就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土地节约型的道路;就是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现代化道路 内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崚
本文就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标志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