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3)
2023(2588)
2022(2228)
2021(2362)
2020(1916)
2019(4333)
2018(4491)
2017(7189)
2016(4778)
2015(6039)
2014(6574)
2013(5668)
2012(5190)
2011(4792)
2010(5064)
2009(4377)
2008(4431)
2007(4315)
2006(3878)
2005(3573)
作者
(12116)
(9819)
(9680)
(9477)
(6229)
(4821)
(4775)
(4056)
(3801)
(3765)
(3417)
(3349)
(3330)
(3290)
(3060)
(3008)
(2978)
(2933)
(2920)
(2867)
(2711)
(2655)
(2436)
(2408)
(2273)
(2269)
(2243)
(2150)
(2138)
(2038)
学科
管理(11512)
(8971)
经济(8948)
教育(8399)
(8061)
(6975)
企业(6975)
教学(6363)
中国(5633)
理论(5619)
(4105)
学法(3839)
教学法(3839)
政治(3721)
思想(3717)
(3666)
(3614)
思想政治(3583)
政治教育(3583)
治教(3583)
德育(3553)
学校(3350)
业经(2913)
学理(2877)
学理论(2877)
研究(2679)
(2668)
(2622)
财务(2613)
工作(2607)
机构
大学(60851)
学院(58363)
研究(17717)
管理(16271)
(14487)
(14000)
经济(13706)
中国(13204)
(12636)
师范(12555)
理学(12555)
理学院(12286)
(12235)
教育(11769)
管理学(11733)
管理学院(11616)
科学(10962)
(10111)
(10020)
职业(9733)
师范大学(9704)
技术(9651)
北京(9425)
(8887)
中心(8603)
研究所(7453)
(7168)
技术学院(7002)
财经(6988)
业大(6819)
基金
项目(29319)
研究(28017)
科学(21618)
教育(16919)
基金(16012)
编号(15074)
成果(14890)
(13902)
社会(13621)
社会科(12511)
社会科学(12506)
(12167)
课题(12155)
国家(11922)
(11341)
(11040)
科学基金(9858)
项目编号(9034)
大学(8948)
研究成果(8535)
(8069)
规划(8045)
基金项目(7934)
(7488)
(7275)
(7267)
阶段(7247)
(7101)
重点(6919)
资助(6846)
期刊
教育(28219)
研究(24463)
(23005)
经济(23005)
中国(22046)
(9994)
学报(8381)
图书(7921)
大学(7730)
技术(7117)
(7071)
职业(7032)
管理(6574)
书馆(6079)
图书馆(6079)
(5685)
金融(5685)
科学(5672)
高等(5427)
学学(5055)
农业(4650)
高等教育(4512)
业经(4447)
成人(4140)
成人教育(4140)
(4073)
论坛(4073)
技术教育(3897)
职业技术(3897)
职业技术教育(3897)
共检索到108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保清  
近年来,大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思想品格完善,对德育的理解存在片面化和低层次的倾向。同时多元化社会信息和思想观念,导致了大学生中道德标准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理工院校的规模日益扩大,人数不断增加,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并表现在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上。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把学生德育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来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海燕  饶亚林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情况形成德育论文,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判定其德育效果。它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克服了传统德育评价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坤华  刘铭  陈亚滨  
分析了现行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过程中出现的失范现象与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空军工程大学实施的"双盲"评审和"双背"答辩等改革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楼仁功  陈君芳  
浙江大学丹阳学园党总支从学生思想工作进宿舍的实际出发,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改变与发展,努力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新载体。在学生宿舍建立的“党员之家”,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建设,功能、定位日益明确,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广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促进了整个学园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东晓  
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实施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巡视制度及其实施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希文  何新新  刘棋  梁国庆  
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技术导向、市场化运行、开放式办园"的思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探索引领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具有黑龙江特色和大学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提出全方位打造创业快速成长良性生态系统,构建"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器两大功能区,搭建"双五"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全要素平台,涵盖培养平台、实践平台、创业苗圃、项目成长以及氛围营造,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国华  刘加海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管理,是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质量,推动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必然要求。为了有效保障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孵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大学生创业助力,高校需要不断地完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手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曦  石新明  潘小俪  刘丹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之一,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各高校努力按照中央要求,积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从2005年起,北京科技大学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始了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春梅  
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认可时间管理的作用、有时间管理的愿望、但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时间管理的效率不高。通过实践过程发现成功地实施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不是方法,也不是自制力,而是目标的制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鑫铨  谢士成  邱国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探索从数理上优化组合学校、社会、家庭和大众传媒四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学校内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尝试用数学方法建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模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华  
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也产生了多元化发展。一部分大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但是还有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多种价值观念的干扰,导致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差。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了解了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实际,提出了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逸成  
经过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当代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从合理化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完善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和构建多样化的国防教育实践体系三个方面探索出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实践模式,以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毅  
选人是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性环节,立足大学生村官录用工作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大学生村官录用计划、内容、条件和程序等方面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爽   文江峰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其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探索多元化就业教育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就业教育效果、创新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等路径,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需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阿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也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存在着地位有待提升、渠道有待拓宽、方式方法有待创新、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直面问题,做好新时代法治教育需要高校转变观念,做好顶层设计,保障法治教育地位;拓宽法治教育渠道,构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新局面;直面新媒体技术环境,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提升法治教育教师素质等路径来实现"法治中国"理念在高校的落地生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