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2)
- 2023(9792)
- 2022(8266)
- 2021(7512)
- 2020(6412)
- 2019(14294)
- 2018(14249)
- 2017(27085)
- 2016(14885)
- 2015(16723)
- 2014(17115)
- 2013(16511)
- 2012(14870)
- 2011(13356)
- 2010(13709)
- 2009(13150)
- 2008(13796)
- 2007(12891)
- 2006(11544)
- 2005(10956)
- 学科
- 企(77936)
- 企业(77936)
- 业(76067)
- 管理(71933)
- 济(59271)
- 经济(59136)
- 财(29084)
- 方法(24725)
- 业经(23310)
- 务(22056)
- 财务(22027)
- 财务管理(21987)
- 企业财务(20867)
- 制(20822)
- 数学(16446)
- 数学方法(16303)
- 技术(15167)
- 体(14742)
- 农(14742)
- 理论(14508)
- 划(13952)
- 和(13223)
- 中国(13119)
- 体制(12980)
- 策(12856)
- 企业经济(12479)
- 经营(12146)
- 银(11533)
- 银行(11517)
- 技术管理(10933)
- 机构
- 学院(219591)
- 大学(215191)
- 管理(90483)
- 济(90321)
- 经济(88384)
- 理学(76387)
- 理学院(75720)
- 管理学(74857)
- 管理学院(74437)
- 研究(62631)
- 中国(53956)
- 财(50556)
- 京(44391)
- 财经(38424)
- 江(36694)
- 经(34485)
- 科学(33531)
- 所(30398)
- 中心(30037)
- 州(28703)
- 财经大学(28109)
- 北京(27815)
- 农(27367)
- 经济学(26890)
- 业大(26450)
- 商学(26393)
- 商学院(26156)
- 研究所(26101)
- 经济学院(24085)
- 范(23853)
- 基金
- 项目(131292)
- 科学(105690)
- 研究(100719)
- 基金(97091)
- 家(81815)
- 国家(80973)
- 科学基金(72521)
- 社会(65644)
- 社会科(62108)
- 社会科学(62091)
- 省(51703)
- 基金项目(51064)
- 教育(46667)
- 自然(46017)
- 自然科(45004)
- 自然科学(44993)
- 自然科学基金(44295)
- 编号(41807)
- 划(41685)
- 资助(39012)
- 成果(34757)
- 制(32049)
- 部(29614)
- 创(29268)
- 重点(28515)
- 课题(28066)
- 业(27517)
- 创新(27156)
- 性(27101)
- 项目编号(26983)
- 期刊
- 济(111436)
- 经济(111436)
- 研究(66604)
- 财(47189)
- 中国(46773)
- 管理(41862)
- 科学(27085)
- 学报(26400)
- 农(25191)
- 融(24720)
- 金融(24720)
- 教育(22434)
- 大学(21718)
- 技术(21389)
- 财经(20779)
- 学学(20495)
- 业经(19285)
- 经(17805)
- 经济研究(15949)
- 农业(15570)
- 财会(14966)
- 问题(13672)
- 会计(12649)
- 技术经济(12314)
- 贸(11461)
- 现代(11445)
- 理论(10767)
- 商业(10445)
- 经济管理(10433)
- 通讯(10345)
共检索到346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炼
外资企业在我国进行的转移定价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质。我们对其控制不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外资企业的经营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即缺少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因此,要在强化外部法律监管的同时,致力于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外资企业的行为,使之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机制,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英军
一、企业经营机制内涵的研究“企业经营机制”在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学研究概念的明确提出是1987年之后的事情。但对其所下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下十几种表述方法。笔者认为,对企业经营机制概念的确定,在整个企业经营机制研究,尤其是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的研究中并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其所包涵内容的确定比之对其涵义的确定就要重要得多了。关于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与对其概念的确定一样,国内学术界提出了十几种“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振英
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使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道路,这一点在社会各界已基本取得共识,但问题是怎样把目标变成现实。当前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已经颁布的《企业法》和去年九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增强企业活力的20条。《企业法》是全国企业法规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它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行为、规范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基本法律,也是保护改革、深化改革的有力武器。《企业法》颁布3年多来,受到普遍欢迎,它对扩大企业自主权,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起了重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赖刚 熊德荣
一、培育、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体系问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而要把企业推向市场,首先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市场就没有足够的功能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凤彬
将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经济系统,特别是对微观经济系统的研究,是现代系统理论的一个新发展,也是管理科学的一大突破。当前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从控制论这个角度对企业经营机制合理化问题加以探讨,会有益于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改革实践的推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甘乾坤
本文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就是由企业管理体制决定的企业运作原理,它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经营机制的模式取决于企业管理体制,最终则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我国企业的经济机制有两大缺陷;即缺乏利益动力和自我约束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扬弃产品经济的残缺不全的企业经营机制,用市场经济的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加以更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质是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途径是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应由单一国家所有制和准国家的集体所有制变为国家、企业、职工的共同占有制。分配制度的改革应取消单一僵化的工资分配办法,实行按股本和活劳动分配“纯收入”的“复式”分配政策;其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缪长江
本文将讨论“换脑筋”、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动态认识企业经营机制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换脑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抛弃过去惯常的行为方式,即所谓“换脑筋”。一个社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经过较长时期的教育学习、生活磨炼和摔打逐渐形成的,加之我们所处的一个超稳态社会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所养就的习惯势力惯性很强、积重难返,因此换脑筋绝非易事。譬如对于“人才流失”的认识是贬多于褒。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市场将得到迅速的发育和成型,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关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认识王柯敬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论及国有企业改革时指出:“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寄舟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发了,基本精神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条例》原则上也适用于施工企业。一、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是个初创的市场。八十年代初,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筑业作为突破口,改变了承揽工程任务方式,推行了招标承包办法,施工企业率先进入了市场。但这个市场体系极不完善,至少有以下四个特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理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和功能(一)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机制一词最早来自希腊文,原文为 Mechane,意指机器、机械、机构,即人们制造的,供自己使用的,以期达到预期目的的工具或手段。之后,这一概念相继为其他学科所采用,如出现了生理机制,病理机制等概念,将生物体或其他各种生物系统比作为一台复杂的机器,而后探讨其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经营机制是企业这一基本经济细胞在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各种因素互相联系、作用和调节中而形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彥宁
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换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改变政府机构层次重叠,职能交叉的现状。政府各部门要转换职能,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调控,变为监督与服务。转换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使企业直接面对国内和国际市场,自主经营,企业间开展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使经营好的企业能加快发展,达到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大的规模效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清方
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当前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我认为,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相当一批企业缺乏健全的经营机制。特别是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还存在着一些“盲点”或误区。这些“盲点”或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适当地夸大了承包制的作用。诚然,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它在健全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方面也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助长企业短期行为,强化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等等。还应该看到,企业承包制这种经营形式,就其本质来说,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无多大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怀钢
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加快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步伐。根据建筑业的行业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邹学绅 张汝柱
党中央国务院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放到了突出位置,出台了相应政策,采取了相应措施。目前,挂在国营大中型企业门前的是同一面旗帜——转换机制。对于经济运行的“黄牌”频频亮出的建筑施工企业转什么?往那转?如何转?这是全行业都在探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下面结合我公司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做初浅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