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1)
2023(8166)
2022(7001)
2021(6585)
2020(5650)
2019(12681)
2018(12587)
2017(24270)
2016(13680)
2015(15422)
2014(15285)
2013(15022)
2012(13865)
2011(12236)
2010(12623)
2009(12194)
2008(12655)
2007(11604)
2006(10323)
2005(9803)
作者
(35706)
(29352)
(29154)
(28021)
(18958)
(13886)
(13573)
(11294)
(11046)
(10764)
(9967)
(9964)
(9553)
(9439)
(9391)
(8975)
(8707)
(8698)
(8582)
(8507)
(7401)
(7047)
(7007)
(6834)
(6829)
(6730)
(6553)
(6446)
(5886)
(5678)
学科
管理(59534)
(48113)
(44569)
企业(44569)
(44380)
经济(44274)
(29147)
(19042)
财务(19008)
财务管理(18951)
企业财务(18086)
(17990)
方法(17290)
数学(13365)
数学方法(13254)
中国(12833)
业经(12061)
(12045)
银行(12036)
(11614)
(11439)
金融(11437)
(11186)
(10989)
体制(10060)
(9652)
(9478)
财政(9383)
(9195)
(8961)
机构
大学(183330)
学院(181593)
(76951)
经济(75152)
管理(72529)
研究(59468)
理学(59214)
理学院(58614)
管理学(58082)
管理学院(57672)
中国(51878)
(48566)
(38871)
财经(34609)
(31329)
(30155)
科学(29968)
(29047)
中心(28545)
财经大学(25672)
北京(24899)
研究所(24808)
经济学(23686)
(23459)
(21895)
(21612)
(21381)
师范(21218)
经济学院(21194)
商学(20316)
基金
项目(106658)
科学(84534)
研究(84271)
基金(78042)
(65440)
国家(64874)
科学基金(56573)
社会(54177)
社会科(51438)
社会科学(51424)
基金项目(40442)
(39794)
教育(39137)
编号(34454)
自然(33770)
(33413)
自然科(32957)
自然科学(32949)
自然科学基金(32396)
资助(32056)
成果(31253)
(27504)
(25539)
课题(24224)
(23943)
重点(23681)
教育部(22858)
国家社会(22655)
(22529)
项目编号(22377)
期刊
(94072)
经济(94072)
研究(62358)
(46147)
中国(43923)
管理(32254)
(25790)
金融(25790)
学报(21153)
教育(20772)
科学(20506)
(20461)
财经(18431)
大学(17858)
学学(16437)
(15720)
技术(14816)
会计(14304)
经济研究(14095)
财会(13667)
农业(13193)
业经(12356)
国际(12124)
问题(11535)
(11309)
(11298)
世界(10239)
通讯(9376)
会通(9342)
理论(9140)
共检索到307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廖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为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渠道积累了大量债务,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为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埋下了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虽然打开了地方债发行的"正门",开展了大规模地方债置换,并在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在地方债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廖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为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渠道积累了大量债务,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为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埋下了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虽然打开了地方债发行的"正门",开展了大规模地方债置换,并在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在地方债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涛  
从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开始,地方政府在事权扩大时财力却不断收紧,地方政府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为地方政府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等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地方经济增长和完成地方事务。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不规范的渠道广泛举债,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成为焦点问题。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期国家地方政府管理债务的有益经验之后,提出了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实现制度化管理,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丽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拉动不无关系。但从1994年开始的财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在事权扩大的同时,财力不断收紧,为了保证地方经济增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举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债务风险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渐成为焦点问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债务规模庞大,特别是体制外的隐性、或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帆  宋立义  
国外部分国家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上实践已久,在防范和应对债务风险上积累了较为实用可靠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在前期债务风险控制缓解设置关键财政指标重点约束债务总量规模,辅以中期财政规划、财政透明度等制度约束。在中央层级设置债务监管机构,关注债务规模用途合规和信息真实。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经实践修正,最终债务处置和救助重点在于有序的债务重组和可持续的财政调整计划。借鉴巴西、美国、日本、阿联酋等国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际,应善用商业化市政保险和偿债准备金制度提升抗风险能力,根据行政层级设置差异化的债务限额,扩大债务监管对象和空间全面监控债务风险,利用多元救助方式化解债务危机,珍视平台债等债务违约经验有效修正债务警戒边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淑莲  彭军  
债务风险控制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核心,也是当前中国地方债务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迄今国际上使用的债务风险控制机制归纳起来有行政控制、市场控制、规则控制和合作协商控制四种。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控制机制的选择应抛弃行政控制方式,选择规则控制机制,并逐步创造条件,向市场控制机制过渡和转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磊   王宇   刘金硕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增长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妥善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对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至关重要。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财政部也强调,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确保财政可持续。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应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慎重而为,重点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金凌   李琪琦  
近年来,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我国地方债务增量、提速、扩容明显,地方债务问题受到各界关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全面对比分析我国与国外主要国家地方政府分级债务率、财政收支等情况,以及横向对比我国省际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仍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进一步地,在全方位借鉴和吸取国际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分析我国体制、经济与环境各方面优势和债务管理状况,提出稳定市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毛晖  陈志勇  雷莹  
美国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时间较长,经历过数次债务危机。危机的成因包括财政管理不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危机以及突发性事件等。面对债务危机,美国地方政府形成了事前防范风险、事中严格管理、事后采取恢复措施的管理体系。中国可适当借鉴美国的经验,构建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体系、规范债务管理制度,以及推动地方产业结构适时调整升级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直接借入、提供担保、欠账等形式形成的最终必须由其偿还的债务,包括显性直接负债、显性或有负债、隐性直接负债、隐性或有负债四种。其主要渠道是以公开、证券化的形式进行融资,可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也用于弥补市政当局的季节性或暂时性赤字,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提供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思霞  陈志勇  
文章在总结美国市政债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并分析了分权、分税制框架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约束治理机制。从代际成本分摊上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偿还来源于未来增加的居民税收负担,在公共项目融资过程中建立需求导向的约束机制是必要的。经验分析进一步表明,在中国债务投资的公共项目中,垄断性公共项目需求匹配程度低,福利性公共项目需求匹配程度较高,基本性公共项目投融资决策缺乏对需求因素的考虑。对于垄断性公共项目和基本性公共项目而言,要尤其重视控制债务资金偿还风险。研究认为,建立公共项目融资的需求约束机制,并由此保持公共项目投资成本和税收负担之间的平衡,是防止地方政府性债务无序扩张的关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田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依靠举债出政绩、大肆借钱融资做法比较普遍,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了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其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8.95%,如果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达219.57%。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金华  赵一凡  
民国时期的地方债发行始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泛滥失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制约和监督,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而最终取缔。本文通过对民国各个时期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脉络、特征分析和管理机制的研究,为当今地方债的偿债机制、风险管理、用途规范、立法完善、融资渠道等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世君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重整制度,又称地方政府破产制度,其本质是在保留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债务清偿和财政再建的破产重整法律程序,目的在于保护地方政府及其债权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重整的法律制度,构筑我国处理地方债务危机的法治化途径。应当从理念、规则、体制三个层面入手研究解决相应的制度设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明  
近年来,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逐步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建立。但由于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债主体复杂、债务形式多样、起步阶段债务管理主体缺失,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日益膨胀,风险日渐积累,而且,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综合管理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导致风控难度加大。本文对此在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