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4)
- 2023(9838)
- 2022(8588)
- 2021(7923)
- 2020(6931)
- 2019(16060)
- 2018(16131)
- 2017(31039)
- 2016(17261)
- 2015(19884)
- 2014(20438)
- 2013(20098)
- 2012(18829)
- 2011(17145)
- 2010(17503)
- 2009(16519)
- 2008(16793)
- 2007(15408)
- 2006(13439)
- 2005(12304)
- 学科
- 济(69747)
- 经济(69638)
- 管理(55252)
- 业(50026)
- 企(41832)
- 企业(41832)
- 方法(31203)
- 数学(27223)
- 数学方法(26927)
- 财(23232)
- 农(19556)
- 制(19267)
- 中国(17555)
- 学(16085)
- 业经(14908)
- 务(14520)
- 财务(14479)
- 财务管理(14431)
- 企业财务(13660)
- 贸(12864)
- 贸易(12859)
- 体(12779)
- 地方(12540)
- 易(12497)
- 农业(12351)
- 银(12205)
- 银行(12175)
- 行(11506)
- 融(11177)
- 金融(11173)
- 机构
- 大学(253106)
- 学院(252987)
- 济(101703)
- 经济(99306)
- 管理(94663)
- 研究(82848)
- 理学(80235)
- 理学院(79308)
- 管理学(77915)
- 管理学院(77436)
- 中国(65517)
- 京(53882)
- 财(52271)
- 科学(50781)
- 农(43986)
- 所(43051)
- 江(41397)
- 财经(40275)
- 中心(39472)
- 研究所(38316)
- 业大(37781)
- 经(36161)
- 农业(34546)
- 北京(33896)
- 州(32177)
- 范(32159)
- 师范(31819)
- 经济学(31524)
- 院(29910)
- 财经大学(29473)
- 基金
- 项目(159407)
- 科学(123928)
- 研究(117491)
- 基金(114153)
- 家(98919)
- 国家(98085)
- 科学基金(83185)
- 社会(73054)
- 社会科(69078)
- 社会科学(69054)
- 省(63030)
- 基金项目(60672)
- 教育(55010)
- 自然(53308)
- 划(52747)
- 自然科(51950)
- 自然科学(51932)
- 自然科学基金(51020)
- 编号(49292)
- 资助(46788)
- 成果(41210)
- 重点(36100)
- 部(35949)
- 课题(34239)
- 制(33585)
- 发(33520)
- 创(32840)
- 创新(30841)
- 科研(30696)
- 性(30672)
- 期刊
- 济(117041)
- 经济(117041)
- 研究(75023)
- 中国(55787)
- 财(44732)
- 农(39848)
- 学报(39506)
- 科学(36031)
- 管理(33870)
- 大学(29762)
- 学学(27927)
- 教育(27791)
- 农业(25740)
- 融(25010)
- 金融(25010)
- 技术(22487)
- 财经(20531)
- 业经(19306)
- 经济研究(17782)
- 经(17580)
- 问题(15777)
- 业(13582)
- 版(12971)
- 财会(12850)
- 理论(12654)
- 技术经济(12489)
- 贸(12454)
- 图书(11904)
- 商业(11463)
- 实践(11459)
共检索到387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抗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十分有效的担保方式,但是由于土地使用权抵押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业务,立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实践上产生许多无法解决的争议,具体操作也不规范,即阻碍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又限制了土地使用权抵押社会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土地管理的实际,通过对土地抵押制度的分析论证,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对土地抵押权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 抵押 担保 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葛声波 袁文全 曹迪
抵押权期间是建立完善担保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确立其在担保法中的地位有其必要性和法理的合理依据 ,顺应了担保物权对安全和效益价值的追逐 ,并提出了我国抵押权期间制度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抵押权 抵押期间 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史卫民
我国现行立法上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理论上争议也较大。从标的和转让两方面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而目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存在抵押登记制度不健全,抵押价值评估不规范,土地流转要素市场缺失,抵押贷款实现风险较大等现实困境。应从健全抵押登记制度,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设立抵押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 现状 完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建超 游江
《城市房地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与关于抵押登记的程序性规定难以匹配,登记机关基于依法行政原则和规避自身风险的要求,在实务中对抵押权转让登记采取了与设立登记相同的程序和规则,但抵押人介入抵押权的转让登记程序致使房地产抵押权流转的安全和便捷无法保障。作者提出:应由抵押权人直接办理抵押权的转让登记手续,而无需抵押人的配合和介入,以确保抵押权的便捷、高效流转。
关键词:
实体性规定 程序性规定 抵押权 转让登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娟
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显著表现之一就是动产在财富构成中的比重日益增大。现代工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其资产以动产为主,而这些动产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动产的。为了促进现代企业的成长,应允许其将所拥有之动产作为融资之媒介,进行动产抵押。我国对现行法律法规动产抵押制度的规范,明显不适应现代财富结构的变化,阻碍了信贷市场的良性发展,造成信贷环境紧张,不利于企业成长和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借鉴美、欧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现行动产抵押制度进行改造和完善。
关键词:
动产 抵押 担保 登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业业
本文认为,应允许质权与抵押权竞存。在竞存的情况下,应对两者的效力加以规制。其规制的原则是,根据质权与抵押权设定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其优先位序。由于未经登记的抵押权无对抗效力,即使先于质权设立,亦应后于质权受偿;同时,应区分质权与抵押权的竞存和质权或抵押权的善意取得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
担保物权 质权 抵押权 竞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史卫民
抵押是否应成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一,目前争议较大。现实中存在立法上禁止抵押、理论上争议较大、实践中抵押较少、实现上风险较大等困境。该文认为:从标的的可抵押性,土地功能转换的客观需要,融资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考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并应从抵押权的设定、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的消灭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业业
本文认为应承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允许抵押物的自由转让,用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制度,辅以第三人善意取得制度,以寻求物权的静态安全与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的平衡。
关键词:
抵押权 追及效力 善意取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孟光辉
抵押登记是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政策试点中的重要环节,但实践中困难重重。在农户独立行使权利的配套制度缺位、租金债权与抵押物权时常产生冲突并且农作物的物权属性不清晰的现实条件下,合理科学地界定抵押登记机构的公权与私权界限,确立形式审查为主的审查标准,准确把握主债权金额、抵押期限、超范围抵押等实体内容的内涵,厘清相关理论认识模糊之处,是破解当前抵押登记瓶颈,确保试点区域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成功的现实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孟霏
A公司拥有一块商服用地使用权,并将上述土地使用权抵押给B银行用于贷款担保。抵押权存续期间内,A公司未通知B银行即与C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将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了C公司。其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效力如何?解答一、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物的,转让行为无效我国《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俊 张晓云
集体土地使用权主要由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三部分组成。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耕地、宅基地使用权禁止抵押,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有条件抵押。鉴于此,现阶段改革重点应突出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性,将其保障性放在次要地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探索放开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的限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云生
现行农村地权立法禁止一般农村土地权利抵押,致使土地功能实现路径与政治功能等同一致,生存与稳定等土地的原始功能被无限扩大并加以推广,土地沦为政治理想的附属物,失去了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独立功能。土地家庭化分割经营,其核心价值诉求在于以公平正义名义寻求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满足,藉此维系社会,主要是维系广大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而非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益价值,最终导致土地价值萎缩。本文认为,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自由设定抵押,不仅可以增进土地效益,还能发挥土地融资、劳动力转化、规模化经营等复合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