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0)
- 2023(3062)
- 2022(2341)
- 2021(2215)
- 2020(1588)
- 2019(3251)
- 2018(2771)
- 2017(5258)
- 2016(2812)
- 2015(2766)
- 2014(2522)
- 2013(2294)
- 2012(2112)
- 2011(1893)
- 2010(1882)
- 2009(1702)
- 2008(1704)
- 2007(1389)
- 2006(1336)
- 2005(1156)
- 学科
- 济(10602)
- 经济(10590)
- 管理(8286)
- 业(6312)
- 企(5377)
- 企业(5377)
- 农(3629)
- 中国(3570)
- 财(3237)
- 制(3195)
- 方法(3090)
- 业经(3061)
- 地方(3025)
- 体(2806)
- 环境(2604)
- 数学(2510)
- 数学方法(2485)
- 学(2394)
- 工作(2342)
- 体制(2315)
- 农业(2074)
- 划(2048)
- 发(1864)
- 务(1826)
- 财务(1826)
- 财务管理(1819)
- 企业财务(1765)
- 家(1754)
- 国家(1702)
- 税(1596)
- 机构
- 大学(37750)
- 学院(37325)
- 济(13634)
- 研究(13623)
- 管理(13454)
- 经济(13232)
- 理学(11711)
- 理学院(11508)
- 管理学(11333)
- 管理学院(11264)
- 中国(9894)
- 科学(7937)
- 京(7854)
- 财(7827)
- 中心(6327)
- 范(6309)
- 师范(6284)
- 财经(6082)
- 所(5743)
- 院(5739)
- 经(5567)
- 江(5508)
- 师范大学(5400)
- 研究所(5131)
- 北京(4619)
- 财经大学(4593)
- 农(4545)
- 研究院(4497)
- 业大(4454)
- 州(4389)
共检索到53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完善空间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从战略层面回答了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目标和路径,是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构建和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布局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要求,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挥优势化地区空间集聚效应,推动空间治理与宏观经济治理有效衔接,提高政策治理效能;建立空间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空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构建空间治理的全方位要素支撑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优化布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完善空间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从战略层面回答了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目标和路径,是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构建和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布局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要求,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挥优势化地区空间集聚效应,推动空间治理与宏观经济治理有效衔接,提高政策治理效能;建立空间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空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构建空间治理的全方位要素支撑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优化布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磊 姜海
研究目的:探究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理论逻辑,为推进国土空间"最后一公里"落实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与理论演绎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地域空间优势条件进行的空间组织设计和政策制度安排,遵循从自发优势竞争向分化优势治理演进的土地资源配置理论逻辑,是全局顶层设计与局部分工效率的统一;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效率改进应在比较优势引导下,聚焦土地资源空间均衡与融合,注重县域空间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强化"流空间"思维,推动要素充分流动,形成主体功能凸显、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县域国土空间分工协作新格局。研究结论:县域国土空间分化优势治理应从(土地)产权治理和用途管制入手补齐制度短板,从户籍制度、财政金融、用地计划、政府绩效入手健全保障体系,从土地市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入手建构衔接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向东 冯泽华
当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正处于攻坚期、窗口期。数字化浪潮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层次嵌入国家公共治理全局,形塑了基于数据、面向数据并经由数据的数据治理逻辑。基于碳达峰面临碳治理主体区隔、碳数据质量不高、碳应用停滞不前等系列挑战,必须革新传统治理逻辑和机制体系,数据治理逻辑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中的价值因而得以证成。数据治理逻辑革新了“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式”的传统范式,深度嵌入了碳达峰治理图景中赋能碳数据获取、管理和应用的全流程、全链条,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三维联动、三方驱动的碳达峰治理架构。须处理好政府管理、市场配置和社会自治的协同嵌套关系,合理界定并充分发挥各主体在实现碳达峰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建设有为政府推进数字化碳治理方式,通过维护有效市场形塑数字化碳交易模式,通过打造活力社会发展数字化碳普惠机制,以此构筑交织多元、公私有序的碳行动数智体系,赋能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达峰 数据治理 数字化赋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建 李冰 董建权 刘焱序 吕丹娜 杜悦悦 罗明 吴健生
研究目的:阐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从区域自主治理向全域空间设计的战略转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系统回顾法。研究结果:基于国土空间"要素—格局—过程—服务"级联框架及全域耦合关联,针对目标、对象、区位及途径厘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以提升人类生态福祉而非生态系统服务潜在供给增长为核心修复目标,国土空间社会—生态要素为基本修复对象,构建多尺度协同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重点修复地域,秉承多层级协同次优而非单层级最优的主导修复途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本质在于修复人地冲突、强化人地协同,"修"的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相处方式,"复"的是生态系统退化或受损的结构、过程、功能及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对象、区位及途径均以修复目标为导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杨俊 卞正富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大海 李彦平 侯昱廷
本文总结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制度缘起和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了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的治理逻辑,提出推动立法进程、完善各环节配套制度、实现用途管制全覆盖、构建监测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衡
高校治理变革探索中,纵向、横向权力关系重塑关注"减权""放权",暗含"由治理体系到治理效能"的"以变促治"逻辑。实验主义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治权"问题,具有报酬递增撬动效应,实现了逻辑转换——"以治促变"。"最多跑一次"改革治理探索,为"由治理效能到治理体系"的变革路径提供了佐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文章从人才成长、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三个视角分析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构建需求,并从逻辑起点、主要目标、作用机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的构建逻辑。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认同共同愿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实习内容、巩固育人共同体、加强政府治理、拓展实习结果应用等推进路径,以期构建基于高职生发展的实习治理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际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发展 实习治理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佳玲
异质性作为边疆治理的重要情境构成,关乎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无疑是边疆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从异质性为视角切入,分析异质性调适与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疆异质性形成的复杂治理情境是边疆治理行为产生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异质性越大,边疆治理难度越大,边疆治理越难取得成效;减小异质性可以增加边疆与国家整体治理体系的吻合度。但是,减小异质性受到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异质性减小不是简单粗暴地消除边疆特征、按照腹地统一标准进行同化,而是有选择地对异质性因势利导,坚持以"合为纲、异而治"的治理方略,对异质性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调适以优化边疆治理。
关键词:
边疆治理 异质性 逻辑进路 优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罗生全 随国栋
教材建设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知识选择活动,这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主体性的知识选择通过特定的主体来完成。政府作为教材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承载主体,是实现教材建设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内在统一的重要保障。从治理的内在逻辑看,政府参与教材建设现代化治理,遵循着以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辩证统一为遵循的价值导向逻辑,以构建系统完备的政府职能体系为载体的结构变革逻辑,以政府行权履职过程精细化调适为主轴的技术优化逻辑。未来,教材建设现代化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匡正治理主体的价值行为,推进政府职能运转的独立体系建设,以及兼顾话语权力的宏观支配与微观调适的场域适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强华
2015年9月,《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提出,把"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贯彻到法治国土建设全过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制完备、职能科学、权责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敢于担当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法治统筹、公正文明、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由是观之,服务、保障全新工作定位的落实,是法治国土建设的重要使命。而这一使命的实现,核心是通过法治国土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磊 姜海
研究目的:以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遵从优势区开发原则到服从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规则演进规律,解释现行中国治理模式下国土空间管理逻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优势区开发理念为早期区域发展带来了集聚与规模经济效益,但其内部仍存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降低了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传统优势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念转型,是中国特定时期具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地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核心定位,应以法律规范"央地"土地关系、差别化实施政策制度安排、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创新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不同分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协调是世界性问题,转型时期中国国土空间优化和规制治理重点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精准落地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主体功能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严金明 迪力沙提·亚库甫 张东昇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是规划行为科学展开、规划实施有序进行、规划管理规范有效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逻辑,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框架。在立法定位上,国土空间规划法属于公法(行政法)范畴,具有公益性、强制性和行政性特征;在立法意旨上,应体现国家意志,促进永续利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在立法精神上,应注重规划行政与权力配置、空间正义与行政效率、规划引导与空间管制、以法治权与程序公正等要点。关于立法总体框架,可从规划体系、规划编制、规划审议、规划实施、规划监管等方面设计。根据立法时序与立法紧迫性,本文提出由易到难的进阶立法路径,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林林 靳相木 吴次芳
研究目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在对中国现行空间性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新法制定的逻辑思考路径以及涉及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按照"立法前需理清的相关理论问题——涉及新法自身的基本功能定位——需整合后纳入新法的现有规定"这一逻辑思考路径,可以发现新法制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而得出新法的初步框架。研究结论:(1)从节约立法成本和提高立法效率角度,新法的制定可以借鉴现行多数规划立法采用的以规划编制和实施程序为主线的立法框架;(2)立法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相关实体性规定的完善,包括规划权的性质界定、相关私主体空间权益的确认与保护、规划权力的合理分配等;(3)新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能为统一的空间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也会对其他相关规划立法的废、改、释提出要求,但新法的具体实现形式还有待学界继续探讨和论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