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0)
- 2023(10489)
- 2022(9295)
- 2021(8794)
- 2020(7345)
- 2019(17334)
- 2018(17310)
- 2017(33885)
- 2016(18497)
- 2015(20474)
- 2014(20367)
- 2013(20294)
- 2012(18585)
- 2011(16580)
- 2010(16608)
- 2009(14866)
- 2008(14339)
- 2007(12259)
- 2006(10650)
- 2005(9092)
- 学科
- 济(73034)
- 经济(72954)
- 管理(50763)
- 业(46953)
- 企(39042)
- 企业(39042)
- 方法(33950)
- 数学(29558)
- 数学方法(29244)
- 中国(20741)
- 农(18156)
- 学(17473)
- 财(17192)
- 地方(17165)
- 业经(15325)
- 制(12547)
- 农业(12016)
- 和(11921)
- 环境(11918)
- 理论(11918)
- 贸(11689)
- 贸易(11684)
- 易(11247)
- 务(10905)
- 财务(10847)
- 财务管理(10828)
- 技术(10743)
- 企业财务(10286)
- 划(9860)
- 银(9458)
- 机构
- 大学(258294)
- 学院(255588)
- 管理(103828)
- 济(97918)
- 经济(95601)
- 理学(90764)
- 理学院(89683)
- 管理学(88098)
- 管理学院(87649)
- 研究(85945)
- 中国(61167)
- 京(58209)
- 科学(56458)
- 所(43008)
- 财(42822)
- 农(41807)
- 业大(41202)
- 研究所(39653)
- 中心(37937)
- 北京(37226)
- 江(35274)
- 财经(35088)
- 范(34312)
- 师范(33996)
- 农业(32816)
- 经(31978)
- 院(31872)
- 州(29164)
- 经济学(28630)
- 师范大学(27782)
- 基金
- 项目(184146)
- 科学(144119)
- 基金(133388)
- 研究(131627)
- 家(116792)
- 国家(115862)
- 科学基金(99706)
- 社会(81794)
- 社会科(77461)
- 社会科学(77439)
- 基金项目(72543)
- 省(71239)
- 自然(66866)
- 自然科(65264)
- 自然科学(65249)
- 自然科学基金(64055)
- 划(60825)
- 教育(59238)
- 资助(54587)
- 编号(53192)
- 成果(42275)
- 重点(41015)
- 部(39526)
- 发(39142)
- 创(37721)
- 课题(36450)
- 创新(35235)
- 科研(35139)
- 大学(33795)
- 计划(33789)
- 期刊
- 济(103347)
- 经济(103347)
- 研究(74697)
- 学报(43681)
- 中国(43313)
- 科学(39717)
- 农(36958)
- 管理(36223)
- 大学(32486)
- 学学(30581)
- 财(30384)
- 教育(26191)
- 农业(25991)
- 技术(20880)
- 融(17819)
- 金融(17819)
- 业经(16867)
- 经济研究(16205)
- 财经(16190)
- 问题(15340)
- 图书(14071)
- 经(13683)
- 科技(13382)
- 理论(13157)
- 业(13095)
- 实践(12275)
- 践(12275)
- 现代(12200)
- 资源(12061)
- 技术经济(12052)
共检索到357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道瑛 王雁 苏雪痕
为提高城市隔离片林生态效益及景观面貌,片林结构除简单的乔木层外,还应具有一定面积的复层混交种植结构.该文推荐76种适合北京城市隔离片林各层次应用的园林植物,设计“林景型”的“春花秋实”、“林生型”的“防护”、“林经型”的“药用”3类3种复层混交种植结构模式,并改造金盏片林(局部),建立较为理想的复层混交种植结构的示范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道瑛 王雁 苏雪痕
作者在调查北京市28片城市隔离片林基础上,指出目前片林在植物选择、种植结构、养护管理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要使城市隔离片林发挥更大的效益,必须对片林进行改造.文中对片林的布局、植物材料的选择、增加单位面积绿量、完善片林种植结构及因地制宜、多种途径的改造等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城市隔离片林,种植结构,耐荫植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芳 高晓路 颜秉秋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重点之一。近年来,城市住宅价格快速增长,一方面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问题,另一方面住宅价格也可敏锐地反映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因此,本文从住宅价格的角度对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利用北京市2005年和2012年二手房市场住宅的空间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Hedon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住宅价格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住宅价格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问题。北京市住宅价格存在蔓延式增长、空间差异明显及空间自相关性高等特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度、周围环境、基础设施、物业等级等。基于住宅价格得出北京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为:1已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格局。除市中心外,还有亚奥地区、万柳—香山地区、中关村地区、复兴门地区、CBD等次中心,空间扩张仍呈现"摊大饼"的发展模式;2社会空间分异现象有所缓解,但仍存在明显的居住隔离。金融街、月坛等街道是房价高值集聚区,易形成"富人区",而南六环尤其是房山则易形成"穷人区";3交通条件和周围硬件环境等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结构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调整的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
住宅价格 城市空间结构 特征价格 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祝昊冉 冯健
通过选取规模、形式、服务设施数量、交通便捷度、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等指标,从利用的角度对北京城市公园等级进行分类并探讨其特征。然后,重点研究了北京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北京公园的空间分布形态主要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特征;不同类型的公园布局体现了城市休闲活动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游园的空间布局与中心地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公园布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公园分布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袁熹
人口变化是北京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 ,指出北京近代人口变化的几个显著特征。第一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 ,人口自然结构变化明显 ,外来人口比重大于本市人口 ,性别比高 ,青壮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一半以上 ,等 ;第三 ,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呈多方向变化 ,家庭人口趋于缩小 ,从旗人为主到汉人为主的变化 ,教育程度两极分化 ,职业结构的近代色彩 ,等 ;第四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最后 ,本文指出 ,这些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体现了北京城市转型期的特点 ,而这些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 ,也将成为衡量北京近代化水平的尺度。
关键词:
近代 北京市 人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志伟
浅论首都“分散集团式”布局与市区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后的思考唐志伟历时三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可以说总体规划对今后首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倩 张文忠 余建辉 曹靖 党云晓
利用北京2009年大规模居民调查问卷数据,以各街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收入状况将调查人群划分成贫困家庭、工薪家庭和富裕家庭。采用隔离指数分析方法,研究北京47个街区3类家庭的居住隔离空间分布状况,运用聚类分析法对隔离度值分类,提取出14个居住隔离显著的区域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三环以内无居住隔离显著区域,居住隔离现象从四环以外开始显著;富裕人群聚集区内居民学历和工作职位都相对较高,大多拥有自购商品房,而贫困人群聚集区内居民学历和工作职位都较低,一般居住在经济适用房和破旧民宅中;贫困、富裕人群聚集区域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占用比例差异很大。
关键词:
隔离指数 富裕人群 贫困人群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霍婷婷 王茂军
基于对北京市居民空间认知的3500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了ARCGIS的空间插值和Geoda095i软件的空间自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北京市居民的认知空间结构。研究得到四点结论:①认知地点的类型并不是影响认知率的因素。②居民对北京市的空间认知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形格局,在西北—东南方向隆起动物园和北京火车站两个认知高峰,鞍部为低认知率的东方新天地和sogo崇光百货。③居民认知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尺度依赖性。地名认知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为高—高、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表现为高-低集聚的趋异性,两者的转换尺度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半径6km左右。④北京城市的认知空间可细分为北海公园、中友百货、动物园和城乡贸易中心四个次级认知区域,次级认知区域为同质的高认知区,内部包含多个认知高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顾朝林 辛章平 贺鼎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经历了由服务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使城市在区域中的中心功能地位得到强化,部分城市开始从生产性城市向服务性城市转型,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空间重组和功能转移。本研究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数据和主要时段第三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状况,从产业链、产业支撑、产业融合和服务外包四种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
关键词:
服务经济 城市空间转型 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铧
庙市是伴随寺观的宗教活动而形成的具有定期市性质的市场单元。在对中国城市市场空间结构 ,特别是历史时期上的市场空间结构的研究中 ,庙市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都 ,其庙市所形成的商业结构体系在城市的商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民国年间北京城庙市的时间和地域结构的分析 ,进而对其形成的商业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
北京 庙市 市场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娟 李吉跃 王继强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化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择8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季(5—10月)选择天气晴朗之日,用压力室法和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阔叶树种的水势和导水率变幅大于针叶树种,水势和比导率的日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所测树种中导水率变幅的大小为国槐>女贞>黄栌>旱柳>油松>侧柏>沙地柏>小叶黄杨.木质部栓塞程度大小和树种有关,环孔材树种比导率的昼夜变幅高于散孔材,其大小为黄栌>国槐>旱柳>小叶黄杨,月均木质部栓塞程度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针叶树种,即无孔材.阔叶树木质部栓塞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夏季>秋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多中心 空间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城市作为现代人普遍生活、工作的场所,对其研究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城市的空间构造,是城市研究的基本内容。文章从人口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作为特大城市北京的地域构造,以及北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形式上的“市”和实质城市的区分、城市的“工作地人口”和“居住地人口”的区分、“昼夜人口比”、城市地域的“功能区”与“居住区”的划分等基本概念与方法,在城市地域构造研究中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
城市 地域构造 工作地人口 居住地人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新颖 李伟 陶卓霖 喻忠磊 宋金平 张文新
本文应用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05、2009、2013年3期分区县、分行业产值数据,采用结合GIS的偏离份额模型,分析北京市2004-2008年、2008-2012年和2004-2012年3个时段中心城与新城间产业空间演化情况,并预测2012-2020年产业空间演化趋势。研究发现:1北京工业向新城扩散明显,尤其是向顺义、通州、亦庄和房山,呈弧形向东向南扩展;2商业、生产性服务业虽出现向城市发展新区新城转移趋势,但在中心城区集聚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在市域内呈圈层式分布,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呈轴向扩展;3房地产业扩散明显,朝阳、通州、大兴发展突出,总体呈环状扩展;3公共服务业向新城扩展显著,但高质量的教育、卫生、文化资源仍集聚于中心城区。从总体上看,北京产业空间演化以工业外溢为主,房地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也有显著扩散,但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扩散并不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梅
城市化是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但大城市人口的过度聚集又会对城市的承载力造成巨大压力以及"城市病"的集中爆发。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是北京"城市病"突发的根源所在,如何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首都城市发展的内在肌理出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切实构建能适应后工业时代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体系。
关键词:
特大城市 综合治理 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