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1)
2023(8423)
2022(6697)
2021(6594)
2020(5155)
2019(11803)
2018(11848)
2017(23119)
2016(12350)
2015(13913)
2014(13875)
2013(13594)
2012(12081)
2011(11100)
2010(11397)
2009(10654)
2008(10453)
2007(9462)
2006(8637)
2005(7569)
作者
(34706)
(29604)
(28998)
(27735)
(18233)
(14019)
(12915)
(11474)
(11168)
(10344)
(10090)
(9928)
(9217)
(9134)
(8891)
(8806)
(8525)
(8480)
(8408)
(8312)
(7282)
(7250)
(7164)
(6925)
(6653)
(6618)
(6535)
(6396)
(5948)
(5761)
学科
(58647)
经济(58603)
(49376)
(41877)
农业(32907)
管理(28040)
方法(22311)
(21188)
企业(21188)
数学(20470)
数学方法(19968)
业经(18730)
中国(13864)
农业经济(12445)
(11956)
地方(11450)
土地(11341)
(11283)
(9893)
(9877)
(9644)
农村(9625)
(9480)
发展(9135)
(9127)
(8723)
(8397)
贸易(8393)
(8215)
(8094)
机构
学院(178887)
大学(170153)
(73214)
经济(71698)
管理(71159)
理学(61749)
理学院(61218)
管理学(59886)
管理学院(59618)
研究(56407)
(50098)
中国(46712)
农业(37761)
(35434)
科学(34640)
业大(33933)
(30588)
中心(28163)
(27980)
(27893)
研究所(25134)
财经(23979)
农业大学(23592)
(22504)
师范(22334)
经济管理(22103)
(21813)
(21771)
北京(21599)
经济学(20419)
基金
项目(119069)
科学(94000)
研究(90645)
基金(84915)
(73354)
国家(72621)
科学基金(62649)
社会(57579)
社会科(54125)
社会科学(54108)
(49221)
基金项目(44578)
教育(40946)
编号(39767)
(39468)
自然(39055)
自然科(38104)
自然科学(38099)
自然科学基金(37365)
资助(34365)
成果(30657)
(29753)
(27108)
课题(26644)
重点(26332)
(26208)
(24892)
国家社会(23290)
创新(23105)
(23045)
期刊
(88980)
经济(88980)
(56994)
研究(47561)
中国(40777)
农业(38600)
科学(26975)
学报(26071)
业经(22910)
管理(21893)
大学(21531)
(21336)
学学(20846)
(19305)
金融(19305)
教育(18408)
(17212)
技术(17183)
农业经济(14819)
农村(14517)
(14517)
问题(12963)
(11535)
经济研究(11125)
财经(10886)
资源(9981)
经济问题(9958)
世界(9913)
统计(9716)
农村经济(9546)
共检索到265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延飞  
通过对农村土地的小农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合作经营模式、公司经营模式和集体经营模式的结构激励、经营效益和交易成本比较分析发现,五种土地经营模式都不存在绝对的竞争优势,但存在制约它们可持续发展的共性制约因素和异质制约因素。为此,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应当包括平衡多元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土地经营模式的发展和尊重农民选择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自主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凌翔  郝建民  卢静  
通过定性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实践,梳理出现阶段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两种主要模式: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基于我国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现有模式,发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实际,构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相关指标体系。依托该指标体系,借助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土地经营的规模进行剖析,继而将分析结论与土地经营规模的成本—效益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土地规模经营需注意的4个关键点。并根据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某村的实地调研情况,对该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最佳规模和最大规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对提出的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理论能够较好地与实际结合。依据分析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春蕾  
三农问题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依法优化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祥和居民。研究阐述了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内涵及其变革意义;从产业结构升级压力下的土地经营模式问题,农地流转问题及农地经营模式优化衍生收益权分配问题等角度剖析当前农地经营模式的问题及其根源;给出变革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制度及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变革中的农民权益等优化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可行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咸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何建军  于永昂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各种影响因素,设计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和贷款流程,并提出了推进此项工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荣材  
制度变迁及模式选择是在一定的路径约束下展开的。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模式选择的路径约束就是现行的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制度保障制度二元经济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的路径依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约束,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选择。这就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地位,赋予农民有效的土地产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鄂玉江  
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村土地制度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建议的模式选择也循着这三个层次给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惠献波  
在中央破解"三农"问题、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背景下,为了改善农村贷款难的困境,不少地区在探索农地抵押融资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在对各地农地抵押融资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挑选贵州湄潭县、山东省寿光市、宁夏同心县、辽宁省法库县等四类典型的农地抵押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为我国其他农村地区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及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智增  
构建一个既可保证农村土地正常流转,又能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增进农村土地资源科学配置的土地信托制度,是时代发展的诉求,而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我们必须通过采取多元化的信托流转方式,加强农村土地信托立法和监督,加强农村土地信托制度宣传,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有效措施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峰  谷志莲  沈利强  刘芳  
原农村土地是深圳存量土地盘活的主要潜力所在,同时也是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从深圳原农村土地产权管理现状出发,剖析了"依改造"确权和"依现状"确权这两种深圳现行原农村土地产权处置模式,反思其制度逻辑与弊端,提出以构建共有产权的模式破解深圳市原农村土地产权难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惠献波  
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在消除样本选择性偏差和内生性问题之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收入效应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而且贷款周期越长,推动作用越大。另外,与政府主导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比,市场主导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效果更好。为此,未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完善的重点在于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宣传力度,正视农户间的异质性,积极提供差异化产品,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激励机制,激发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毅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发育缓慢,问题较多。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土地流转的经验,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规范、有序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杰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私有化和国有化的方案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不是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土地承包权赋予物权的属性,明晰土地产权,强化承包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趋势是,以恢复农民地权为实质内容的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强  周培  
尽管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并不一定随着土地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但从发展现代农业和大幅提高农业经营者收益的角度讲,土地规模化经营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同时考虑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避免粗放经营和大量抛荒,如何实现土地平稳有效流转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基于农民生存保障和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生产保障和土地经营效益的两难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发展缓慢和滞后。在坚持以农为本、兼顾效率的原则下,通过土地三权分立和土地流转业务专门化,农村土地完全可以实现既保障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又实现高效利用的平稳有效流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永志  黄丽萍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制度框架内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迁。本文分别考察了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了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木斌  
农村土地制度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中重要的制度安排。根据农村土地制度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层面不同将现有的纷杂的农村土地制度分为市场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土地市场间接干预的制度安排和对市场直接干预的制度安排三个层次。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完善第一、二层次的制度安排,逐步减少第三层次的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