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6)
2023(7664)
2022(6100)
2021(5993)
2020(5063)
2019(11460)
2018(11843)
2017(23007)
2016(12570)
2015(13848)
2014(13879)
2013(13771)
2012(12397)
2011(11409)
2010(12009)
2009(11198)
2008(10916)
2007(10019)
2006(9123)
2005(8271)
作者
(34224)
(28873)
(28488)
(27457)
(17872)
(13795)
(12856)
(11128)
(10862)
(10257)
(9772)
(9761)
(9113)
(8938)
(8801)
(8697)
(8534)
(8282)
(8258)
(8148)
(7258)
(7103)
(7046)
(6930)
(6559)
(6498)
(6461)
(6199)
(5916)
(5691)
学科
(55272)
经济(55215)
(49087)
(39568)
农业(32709)
管理(28924)
方法(21543)
数学(19837)
数学方法(19306)
(18880)
企业(18880)
业经(17800)
中国(14240)
(12558)
农业经济(12403)
地方(11447)
(10596)
(10078)
(9507)
农村(9488)
(9054)
发展(8998)
(8985)
(8807)
(8709)
(8314)
贸易(8306)
(8121)
(8049)
银行(8047)
机构
学院(174359)
大学(167948)
(71756)
经济(70136)
管理(69761)
理学(60011)
理学院(59497)
管理学(58206)
管理学院(57911)
研究(55238)
(48774)
中国(45832)
农业(36663)
(34806)
科学(32746)
业大(32247)
(31616)
(28635)
中心(28382)
(27134)
研究所(24117)
财经(23758)
农业大学(22631)
(22538)
(22477)
师范(22376)
经济管理(21663)
(21497)
北京(21443)
(20750)
基金
项目(112756)
科学(88811)
研究(86601)
基金(80628)
(69024)
国家(68325)
科学基金(59132)
社会(55169)
社会科(51839)
社会科学(51826)
(46476)
基金项目(42037)
教育(38893)
编号(38516)
(36862)
自然(36224)
自然科(35403)
自然科学(35399)
自然科学基金(34735)
资助(33015)
成果(30910)
(28974)
课题(25235)
(25104)
(24729)
重点(24493)
(23075)
国家社会(22538)
(21781)
(21525)
期刊
(88458)
经济(88458)
(56143)
研究(49087)
中国(40570)
农业(38162)
学报(25351)
科学(24606)
(22804)
业经(22195)
管理(21305)
大学(21074)
(20149)
金融(20149)
学学(19961)
教育(19885)
(17053)
技术(16939)
农业经济(14731)
农村(14425)
(14425)
问题(12759)
(11493)
经济研究(11030)
财经(10980)
图书(10437)
世界(9932)
统计(9835)
经济问题(9790)
农村经济(9486)
共检索到269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司言武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目前仍处于短缺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促进和谐社会建立,迫切需要我们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农村安全饮用水供给为切入点,分析并指出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的思路,即创新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作用模式以及调适财政补助资金的投入结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玉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项目制供给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方式,但这一供给模式往往面临着与村民需求错位、利益协调功能缺乏等困境。湖南汨罗C村针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进行优化,通过构建村社自主统筹模式,确立精准服务单元,制定民主治理规则,成立多元化组织载体,重塑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充分激活农民主体性,在村庄社会内部实现了低成本的自我动员、利益协调和内部监督,有效化解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为项目制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玉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项目制供给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方式,但这一供给模式往往面临着与村民需求错位、利益协调功能缺乏等困境。湖南汨罗C村针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进行优化,通过构建村社自主统筹模式,确立精准服务单元,制定民主治理规则,成立多元化组织载体,重塑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充分激活农民主体性,在村庄社会内部实现了低成本的自我动员、利益协调和内部监督,有效化解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为项目制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友兰  
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和信息化迅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农村信息服务供给方式向政府为主导的"政府+市场"供给机制的转变,不仅符合农村信息服务的构成和特性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中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这种供给方式能有效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变化的信息需求,是当前实现农村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清成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村两级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品供给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在目前中央及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的大幅度增加或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减少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来解决这个问题均不太现实。解决之道就是要在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品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学阳  涂圣伟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但由于仍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非均衡的公共资源配置没有明显扭转,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需要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切实改变农村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使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地参与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安永军  
建设与分散小农户有效对接的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乡村善治的关键命题。国家在外部监控的前提下将公共品供给事务承包给私人主体,生成了"市场包干制",它能够实现前台治理与后台治理的分离,形成了双层治理格局。市场机制能够通过激励清晰化实现服务专业化,而村社组织的支持能够降低协调成本,二者协同实现水利体系与分散小农的高效对接。由此可见,国家是公共品供给的第一责任主体,高效的公共品供给离不开国家的引导与支持;而市场机制具有调动积极性的优势,国家在有效监控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能够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耿羽  
税费改革后,国家对于农村的治理方式从"资源提取"转为"资源输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要依赖于国家项目资金,其运作模式可归纳为"输入式供给"。大量资源下乡,却未能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状况得到实质改善。外在的国家财政型供给没有引起相应的效益,内在的村社自助型供给则往往无法达成合作。问题的症结在于只有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输入,而没有自下而上的村庄承接。利用村民自治来连接上级资源和村庄,不仅能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绩效,还能锻造和培育基层的民主风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樊丽明  石绍宾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表现出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特征,即层层向上汇总公共品需求与绩效执行信息,层层向下传达供给决策与资金指令安排,信息反馈主要局限于政府体系内部。这种"自上而下"的体制符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客观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仍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康静萍  
一、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的基本原则公共品的供给范围通常与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应该保持一致。公共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分配活动,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贯彻公平收入的原则。提供公共品和服务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手段,也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必纲  
公共领域治理中出现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否认了政府作为单中心治理者的合理性,印证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的正当性。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BOT模式的特征和民营BOT模式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势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民营BOT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强大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多样化的农村公共需求,市场、第三部门等供给主体逐渐参与到供给中,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态势。为了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达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文探索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并对此合作模式下各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及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多元主体的最佳合作模式和互动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晏鹰  宋妍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直接影响公共物品的总量和配置状态。单一化的垂直供给模式不能有效缓解当前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而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将有效缓解农村公共物品数量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主体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有必要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形成水平协调的供给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业苗  
以政府或以市场为主体的单中心体制都存在失灵问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与治理机制应该多元化。但多元并非对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的多个主体进行简单分工,应该根据其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的要求,一方面要型塑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一主多元"的供给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构建一个与其供给模式相适应的综合治理机制,包括竞争机制、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分工机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