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0)
- 2023(11457)
- 2022(9703)
- 2021(8969)
- 2020(7506)
- 2019(16634)
- 2018(16863)
- 2017(31413)
- 2016(17675)
- 2015(19815)
- 2014(20201)
- 2013(19707)
- 2012(18496)
- 2011(16913)
- 2010(17263)
- 2009(16426)
- 2008(16551)
- 2007(15494)
- 2006(14061)
- 2005(13035)
- 学科
- 济(69294)
- 经济(69181)
- 业(58324)
- 管理(50727)
- 农(50016)
- 企(37760)
- 企业(37760)
- 农业(33377)
- 业经(23224)
- 方法(22334)
- 制(21538)
- 中国(19911)
- 财(19694)
- 数学(18060)
- 数学方法(17738)
- 体(16022)
- 学(15464)
- 地方(14177)
- 银(13707)
- 银行(13678)
- 行(13088)
- 策(12781)
- 农业经济(12555)
- 发(12470)
- 理论(12397)
- 融(12186)
- 金融(12179)
- 体制(11314)
- 务(11102)
- 财务(11054)
- 机构
- 学院(255123)
- 大学(252999)
- 济(101746)
- 经济(99300)
- 管理(94045)
- 研究(89621)
- 理学(79757)
- 理学院(78890)
- 管理学(77403)
- 管理学院(76948)
- 中国(72029)
- 农(63952)
- 京(54726)
- 科学(54032)
- 财(50218)
- 农业(48855)
- 所(46411)
- 业大(44290)
- 中心(43134)
- 江(42908)
- 研究所(41370)
- 财经(37788)
- 范(34332)
- 北京(34096)
- 经(34065)
- 师范(33958)
- 州(33066)
- 省(32566)
- 院(31361)
- 农业大学(30381)
- 基金
- 项目(162826)
- 科学(127064)
- 研究(123012)
- 基金(115956)
- 家(101106)
- 国家(100035)
- 科学基金(84594)
- 社会(77221)
- 社会科(72504)
- 社会科学(72486)
- 省(65457)
- 基金项目(60906)
- 教育(56106)
- 划(53796)
- 自然(52549)
- 编号(52299)
- 自然科(51256)
- 自然科学(51240)
- 自然科学基金(50318)
- 资助(46439)
- 成果(44399)
- 部(36625)
- 重点(36609)
- 课题(36258)
- 制(35408)
- 发(35391)
- 农(34698)
- 创(33373)
- 性(32342)
- 国家社会(31552)
- 期刊
- 济(129543)
- 经济(129543)
- 研究(77404)
- 农(68507)
- 中国(64391)
- 农业(45970)
- 学报(44096)
- 财(40170)
- 科学(39391)
- 大学(34767)
- 管理(34007)
- 教育(32935)
- 学学(32780)
- 融(29641)
- 金融(29641)
- 业经(26177)
- 技术(22490)
- 业(21590)
- 财经(18976)
- 问题(17434)
- 版(16450)
- 经济研究(16430)
- 经(16342)
- 农村(15773)
- 村(15773)
- 农业经济(15232)
- 世界(13913)
- 业大(13162)
- 经济问题(12193)
- 社会(11959)
共检索到411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余展 孙中华
1991年上半年,我们对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274个固定观察村点双层经营体制进行了专题调查。这些村点大都是1984年按照类型抽样方法确定的,已进行了多年的连续观察。 改革初期双层经营新体制的构架即已显现 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改变了原来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新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时间跨度,85%的调查村集中于1981—1983年间。至1990年底,97.8%的调查村耕地承包给农户家庭经营,承包面积亦占总耕地面积的97.8%。这种经营形式,实质是将耕地的集体所有权与每一个集体成员(农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儒龄
双层经营是伴随农村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作为一种新体制,它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经过几年的运行,现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双层经营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影响双层经营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诸因素中,能否正确地坚持党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路线,无疑是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万炼 朱有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但夕凡
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完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无论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上都还存在很多缺陷,应该继续进行完善和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涂维亮 黎东升
全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现状 ,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体制不完善和土地制度、农村行政组织制度、户籍制度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提出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完善的“企业化”模式 ,协会“纽带式”模式和“混合型”模式三种基本形态 ,并对土地制度、农村组织制度和户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的基本思路 ;最后从制度环境和相应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双层经营 制度缺陷 制度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海潮 宋吉三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稳定是完善的基础,完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实现这项战略措施,不断发展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在实践中,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以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为宗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繁晨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最基本的经营制度。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本文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变迁入手,总结其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制度变迁 法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淑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敬桂 查金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实施以来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便于发挥集体和家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但随着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特别是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现行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其主要表现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仰钦
(一) 我国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总结我国十年农村改革的经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必须是在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和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湖北省分行调查组
(一) 1984年底,英山县8.9万个农户中有7.4万户拖欠村组资金1393万元,占村组积累的90.4%,这种状况使集体统一经营失去了资金支撑,阻碍了双层经营体制的深化、完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山县政府决定委托农村信用社管理村组资金,清收农民积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经勇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0多年来,自始至终面临着如何协调农户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以及发展家庭经济与发展集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在这段期间,党中央的一系列有关文件也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体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化,这突出地表现于国有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基于东北建三江垦区国有农场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发挥作用,满足了寒地水稻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等条件。其内在机制是:在土地租赁制基础上,国有农场作为利益攸关方,有义务、有动力为家庭农场提供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收益的密切关联特征,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自觉服从的内生动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体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化,这突出地表现于国有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基于东北建三江垦区国有农场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发挥作用,满足了寒地水稻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等条件。其内在机制是:在土地租赁制基础上,国有农场作为利益攸关方,有义务、有动力为家庭农场提供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收益的密切关联特征,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自觉服从的内生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