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3)
2023(10548)
2022(8815)
2021(8205)
2020(6681)
2019(15176)
2018(14802)
2017(28916)
2016(15703)
2015(17499)
2014(17570)
2013(17399)
2012(16459)
2011(15097)
2010(15132)
2009(14233)
2008(14080)
2007(12621)
2006(11478)
2005(10800)
作者
(42676)
(35688)
(35392)
(34113)
(22942)
(16760)
(16030)
(13699)
(13693)
(12869)
(12327)
(11854)
(11616)
(11544)
(11539)
(11145)
(10726)
(10408)
(10360)
(10045)
(9168)
(8624)
(8556)
(8160)
(8117)
(8051)
(7853)
(7817)
(7090)
(7037)
学科
(64187)
经济(64088)
管理(52820)
(45044)
(36932)
企业(36932)
方法(24815)
数学(22140)
数学方法(21923)
中国(21844)
(20937)
(19573)
(18360)
(15827)
贸易(15817)
(15557)
环境(14856)
(14415)
银行(14407)
业经(14019)
(13914)
(12715)
金融(12713)
(12516)
(12254)
(11699)
财务(11671)
财务管理(11641)
农业(11166)
(11120)
机构
大学(224077)
学院(222790)
(106789)
经济(104849)
管理(85252)
研究(81574)
理学(71916)
理学院(71185)
管理学(70401)
管理学院(69954)
中国(67762)
(53520)
(47375)
科学(42392)
财经(40660)
(39725)
中心(37460)
(37080)
研究所(35140)
经济学(34459)
(33939)
(31151)
经济学院(30858)
北京(30799)
财经大学(30131)
(29538)
(26956)
师范(26777)
业大(26395)
(25979)
基金
项目(140145)
科学(113120)
研究(107599)
基金(105816)
(90618)
国家(89936)
科学基金(77749)
社会(72375)
社会科(68881)
社会科学(68872)
基金项目(54002)
(50411)
教育(48772)
自然(46901)
自然科(45807)
自然科学(45797)
自然科学基金(45042)
资助(43980)
(43490)
编号(41899)
成果(35994)
(34025)
(32849)
重点(31617)
国家社会(31274)
(30597)
教育部(30058)
课题(29748)
中国(29516)
(29056)
期刊
(121150)
经济(121150)
研究(76456)
中国(48475)
(41903)
管理(34055)
(30408)
金融(30408)
(29248)
科学(28622)
学报(27310)
大学(22428)
教育(22036)
财经(21310)
学学(21030)
经济研究(20237)
农业(19401)
(18362)
技术(17700)
业经(17183)
(16068)
问题(15776)
国际(14439)
世界(13392)
技术经济(10793)
理论(10535)
(10317)
现代(10183)
经济问题(9653)
统计(9407)
共检索到358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艺轩   于歆   梁月虹   童诗淇  
碳信用交易能提升碳减排项目经济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碳金融工具之一。中国自愿减排交易的主要产品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自2012年起在地方碳交易所交易,而全国CCER交易体系建设则于2023年启动。本文通过详细回顾CCER在地方试点交易现状,发现其存在产品单一、交易机制割裂、项目计入期过长等问题,导致碳市场资源配置受限、成交价格割裂、实际交易供过于求。由此,本文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参考核证碳标准丰富CCER交易产品类型;二是完善全国与地方CCER交易衔接机制;三是拓展CCER跨境交易。这对于建立中国长期碳信用交易体系、完善交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刘金科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抓手。税收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税收政策尚不明确。完善我国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应吸取和借鉴国际经验,坚持合理负担和公平原则,明晰碳排放权课税性质,完善碳排放交易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引导与激励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流动性,深化碳排放权交易税收数据共享共用,加强与国外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协调配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道平  廖海凤  谭洪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碳交易政策是基于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核心政策工具。采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碳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从总体看还是分区域看,碳交易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但效应的大小存在区域差异,碳交易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大。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规模、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实现减排,能源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外商投资等在碳交易政策传导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这种传导机制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课题组  常兴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机制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其核心是以要素分配为原则。而对于要素的贡献程度,必须通过市场供求、竞争机制形成客观的评价标准。但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也是明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曙伟  黄宗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玲  
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着手构建以碳交易市场为基础,以碳基金、银行贷款、碳保险以及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完善碳交易定价机制,成为我国未来碳金融发展的重点。本文在分析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一些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尤毅  
碳交易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经过改革创新,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基本建立,但现有碳交易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层级不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配额管理机制不完善,碳交易无法起到减排作用;碳市场交易机制有效性不足,企业缺乏减排动力和压力;碳交易市场单一等。建议对碳配额管理和碳交易立法;制定碳排放奖惩机制,科学确立碳基准价格;充分发挥碳价格机制作用;对高碳和碳密集行业、企业,及早确定碳排放峰值及年限;完善碳额度分配机制;加强对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完善碳交易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侯婷艳  徐鸣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在拉动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于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出口信用保险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企业层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其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可权  蓝永琳  
林业碳汇试点是中央赋予福建省先行先试的光荣使命之一。2016年8月,中央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明确"支持福建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研究林业碳汇交易规则和操作办法,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模式"。根据中央的部署,2017年5月,福建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力争实施林业碳汇林面积200万亩,年新增碳汇量100万吨以上"的试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区分为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4~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连续型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检验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显著提升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且政策效应随年份推移越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上升有助于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碳交易政策能通过能源资源错配的纠正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影响为负。碳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视角,为全国范围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何萍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机制实施以来,对于粮食稳定发展,粮食供需基本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认真分析这一机制的运行效果,进一步加以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对于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消费者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粮食价格调控机制执行效果评价(一)保持了粮食市场价格的总体平稳最低收购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