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5)
- 2023(10993)
- 2022(9498)
- 2021(9113)
- 2020(7758)
- 2019(18320)
- 2018(18216)
- 2017(34038)
- 2016(18611)
- 2015(21945)
- 2014(22451)
- 2013(22510)
- 2012(21465)
- 2011(19605)
- 2010(19996)
- 2009(18603)
- 2008(19098)
- 2007(17567)
- 2006(15509)
- 2005(14140)
- 学科
- 济(82014)
- 经济(81932)
- 管理(49166)
- 业(44881)
- 方法(35527)
- 企(34293)
- 企业(34293)
- 数学(30836)
- 数学方法(30516)
- 中国(26047)
- 贸(24817)
- 贸易(24801)
- 农(24255)
- 易(24085)
- 财(20424)
- 地方(17922)
- 制(17161)
- 学(16329)
- 业经(16170)
- 农业(15362)
- 银(13934)
- 银行(13911)
- 行(13298)
- 融(12825)
- 金融(12823)
- 和(12600)
- 理论(12334)
- 环境(12223)
- 出(11354)
- 务(11294)
- 机构
- 大学(276146)
- 学院(275866)
- 济(120387)
- 经济(117844)
- 研究(100870)
- 管理(97543)
- 理学(81228)
- 理学院(80220)
- 中国(79733)
- 管理学(78811)
- 管理学院(78284)
- 京(60601)
- 科学(59387)
- 财(56317)
- 所(52491)
- 农(46983)
- 研究所(46947)
- 中心(46347)
- 江(44169)
- 财经(43364)
- 北京(39720)
- 经(39136)
- 业大(38295)
- 经济学(38156)
- 范(37391)
- 师范(37076)
- 农业(36609)
- 院(36042)
- 州(35281)
- 经济学院(34528)
- 基金
- 项目(168918)
- 科学(130188)
- 研究(127333)
- 基金(119813)
- 家(104205)
- 国家(103346)
- 科学基金(85792)
- 社会(78702)
- 社会科(74398)
- 社会科学(74376)
- 省(64297)
- 基金项目(62283)
- 教育(58975)
- 划(54904)
- 编号(53014)
- 自然(52867)
- 自然科(51471)
- 自然科学(51454)
- 资助(50756)
- 自然科学基金(50509)
- 成果(45124)
- 重点(38866)
- 部(38552)
- 课题(37960)
- 发(37759)
- 创(34039)
- 性(33045)
- 中国(33010)
- 教育部(32837)
- 国家社会(32710)
- 期刊
- 济(140582)
- 经济(140582)
- 研究(89790)
- 中国(61399)
- 财(44377)
- 农(43258)
- 学报(41819)
- 科学(37628)
- 管理(35218)
- 教育(34122)
- 大学(31340)
- 农业(29003)
- 学学(28803)
- 融(28667)
- 金融(28667)
- 技术(24972)
- 经济研究(23359)
- 业经(22080)
- 财经(21945)
- 贸(21945)
- 问题(20257)
- 国际(19330)
- 经(19061)
- 业(16443)
- 图书(15858)
- 世界(15342)
- 技术经济(14025)
- 理论(13021)
- 统计(12795)
- 版(12788)
共检索到442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水莲
在后危机时代,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是助推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东亚地区整体竞争能力的关键。然而,自贸区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异性与相似性共存问题、彼此之间的不完全信任问题、自贸区自身制度建设以及相应的监督和协调机制不完善问题,也使其实现良性运行和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和东盟各国应不断增进交流,强化合作,共同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努力实现双赢,积极稳妥地推动自贸区向成熟型自贸区迈进,加快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鸿雁 宋学文
文章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关税水平渐次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猛、服务贸易稳步发展、投资协议正式实施和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并从货物和服务贸易、非金融类投资和次区域合作等方面为深化自贸区合作提出了发展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丽芳 周新生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全面建成之后,双边的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并成为重要的交易伙伴国。但是,双方仍然存在着贸易额增长滞后,交易对象国集中,产品相似度高,投资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分析CAFTA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东盟共同体的成立和"一带一路"的内容,提出CAFTA升级发展的对策,对CAFTA的完善和东盟共同体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忆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简称CAFTA),是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自贸区协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日后中国参与其他的区域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效应。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2+7"合作框架,为未来十年中国与东盟伙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也为打造CAFTA升级版明确了合作领域。从整体上讲,CAFTA的相关法律规则和制度仍不完善,特别是涉及到内部许多制度的协调以及一体化需要的相关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桀 贾晨昕 吴信值
中国面向越南、老挝、缅甸的边境口岸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主导的边境旅游实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分析云南、广西"两区"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突破路径进行探讨,提出建设三类"国际和平公园"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云倩 陆善勇
自2020年起,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进入全新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协定已签署超过七年,与RCEP、CPTPP等最新的国际经贸规则相比,还存在贸易便利化政策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承诺水平不高、未涉及新贸易方式和新贸易需求的内容、投资政策不够便利等问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中,可以在对标RCEP、CPTPP等先进自由贸易规则的基础上,提高谈判标准,探索解决目前RCE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投资自由化水平、拓展新贸易方式和新贸易需求、创新通关便利化条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文化产业的繁荣需要大批高技能专业人才,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树立全新的人才理念,更新教育改革思路,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国际视野,构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既懂市场运作和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又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高职 人才培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逐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仅为区域间经济往来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自贸区内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实现了较为杰出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但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是有利有弊,云南省与东盟自贸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从云南省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东盟自贸区建设对云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求东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加速云南省农产品贸易的新对策。
关键词:
东盟自贸区 云南省 农产品 贸易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崔凯伟
社会信用体系同具体领域的征信法治体系建设具有二元互动性,而自由贸易领域的征信法治体系建设又具有自身特点。完善相应的征信法治体系建设,应在考虑传统信息安全、数据评估等问题的基础上,以破除贸易阻碍、推动贸易公平、提高贸易效率、维护贸易秩序为重要原则,促进自贸试验区整体征信水平的有效提升。基于贸易参与者视角,应当制定科学有效的征信市场发展规划,同时结合自贸试验区的特点与任务,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征信监管机制与征信奖惩机制建设,运用清单及信用修复等多元手段,构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征信法律治理体系,切实保障区内贸易参与者的征信权益,最终实现自贸试验区平台高效贸易功能的发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德翠 曾丽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各项措施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发展速度逐年有升。中国—东盟自贸区虽然充满着投资的商机,但同时也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如海外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国家征收、战争内乱、汇兑以及政府违约等各种政治风险而遭受巨大损失,这就亟需海外投资保险对其予以救济。鉴于此,对规范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投资保险的单边投资保险制度、双边投资保险制度和多边投资担保制度进行具体分析,进而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提出防范和降低中国海外投资者因政治风险造成损失的有效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继宪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自贸区建成后,如何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贸区建设内涵,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跨境经济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当前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点和支撑,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加强中越(广西)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自贸区 跨境合作 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康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零"关税下农产品贸易的合作,互联网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成为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三个最重要的合作领域。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合作 新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涛 徐微茵 黄湘 钟腾龙
2020年东盟已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为稳固我国产业的供应链、商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一步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关税水平大幅降低,货物贸易量扩大,有效地发挥了成员的优势,形成了产业分工。通过互补形成经济合作优势,考虑成员产业安全、经济平稳性等诉求,采用了循序渐进、行稳致远的战略设计与制度安排,为我国自贸区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和宝贵经验。面向未来,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面向全球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自贸区战略 双循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洪科 王堰琦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2002-2013年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网络,并对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稳定的发展趋势、较好的通达性和行业异质性;运输业是该区域内重要的商贸流通行业,新加坡是该区域内重要的商贸流通国家;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历年中国商贸流通业在该区域的影响力"稳中有升",但行业的区域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社会网络 商贸流通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