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6)
- 2023(7916)
- 2022(6483)
- 2021(5889)
- 2020(4970)
- 2019(11217)
- 2018(10867)
- 2017(21556)
- 2016(11180)
- 2015(12275)
- 2014(12079)
- 2013(11727)
- 2012(10806)
- 2011(9671)
- 2010(10236)
- 2009(10121)
- 2008(9223)
- 2007(8339)
- 2006(7571)
- 2005(7322)
- 学科
- 济(40697)
- 经济(40613)
- 管理(36755)
- 业(34407)
- 企(30023)
- 企业(30023)
- 融(27253)
- 金融(27251)
- 银(24182)
- 银行(24177)
- 行(23458)
- 中国(19797)
- 制(17969)
- 财(17815)
- 方法(14102)
- 数学(11822)
- 数学方法(11719)
- 体(11537)
- 务(11452)
- 财务(11423)
- 财务管理(11398)
- 业经(11195)
- 中国金融(11050)
- 企业财务(10879)
- 农(10877)
- 体制(10166)
- 地方(9806)
- 贸(9623)
- 贸易(9612)
- 易(9447)
- 机构
- 大学(150159)
- 学院(149550)
- 济(68748)
- 经济(67183)
- 管理(55343)
- 研究(50574)
- 中国(47215)
- 理学(46269)
- 理学院(45835)
- 管理学(45351)
- 管理学院(45060)
- 财(38286)
- 京(30176)
- 财经(28850)
- 经(26107)
- 中心(25776)
- 科学(24626)
- 所(23932)
- 江(22984)
- 经济学(22847)
- 财经大学(21657)
- 研究所(20853)
- 银(20709)
- 经济学院(20615)
- 融(20427)
- 金融(20066)
- 银行(19982)
- 北京(19141)
- 农(18814)
- 行(18788)
- 基金
- 项目(92421)
- 科学(73624)
- 研究(72694)
- 基金(68266)
- 家(57059)
- 国家(56562)
- 科学基金(49446)
- 社会(48539)
- 社会科(46242)
- 社会科学(46232)
- 基金项目(35292)
- 省(34879)
- 教育(32816)
- 编号(29189)
- 划(29090)
- 自然(28413)
- 自然科(27758)
- 自然科学(27753)
- 资助(27584)
- 自然科学基金(27265)
- 成果(25496)
- 制(24897)
- 部(21398)
- 重点(21008)
- 课题(20857)
- 国家社会(20818)
- 性(20555)
- 创(20423)
- 发(20180)
- 教育部(19348)
共检索到249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舒雄 王允之
<正>高水平的法治和规则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易系统、结算系统等有形的物理设施,更重要的是具有竞争力的无形的法律规则体系。良好的法治体系包括完善适配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权威高效的权利救济体系。本文从制度供给、监管执法、争议解决三个维度来讨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冬根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也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应贯彻整体规划、适度超前、与国际金融规范相协调的立法原则,其法律系统构建需要关注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在静态层面应确保发挥基础作用的框架性法律,引导作用的放权性法律,推动作用的优惠性法律以及保障作用的监管性法律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在动态层面应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分步推进的发展战略,对各个阶段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订节奏和出台时间做出系统安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金融法律意识、严格金融行政执法和规范金融司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冬
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是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制度性基础设施。金融审判竞争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金融竞争力、制度比较优势的角力。从司法供给视角分析,建构并不断优化金融审判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为各类金融纠纷案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公正的金融司法服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民事和金融商事纠纷解决中心作为重要目标,在专业型法院建设、开放式管辖权设定、推进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上海金融法院的设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添了制度竞争元素。未来,上海金融法院应参考迪拜经验,在打造全球领先的金融纠纷解决中心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通过优化金融审判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为金融纠纷案件提供更便捷、高效和公正的司法服务,不断提升金融审判竞争优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虞瑾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中,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得到广泛关注,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上海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金融仲裁和金融法庭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然而金融仲裁庭的尴尬地位引发了人们对于应建立怎样的纠纷解决机制的思索,其间业界开始探讨建立金融纠纷调解机制的问题。然而,人民调解机制有法可依,金融纠纷调解是新事物。金融纠纷调解是否就是人民调解的一部分?是否可以适用人民调解的一整套办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文生
本文介绍了优化领导体制、机制的基本原理,借鉴了国际、国内金融中心优化领导体制、机制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优化领导体制、机制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论。在归纳分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领导体制、机制优化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领导体制、机制在机构精简、公众直接参与和区划改革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最后提出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体制、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体制 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炳斌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制协调。在法制建设上,目前上海市已经展开地方立法。借鉴国际经验,为推进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以全国性立法的形式颁布纲领性、框架性法律,上海市人大或政府再进行相关的立法,具体实施相关监管措施、鼓励措施、限制措施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我国的相关金融立法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国家战略 法制建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市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晓全
构建市场化金融监管机制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之一。虽然上海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但在构建市场化金融监管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在借鉴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议充分利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关政策,建立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化金融监管体制。
关键词:
市场化 金融监管 国际金融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