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9)
- 2023(6223)
- 2022(5333)
- 2021(4932)
- 2020(4145)
- 2019(9418)
- 2018(9473)
- 2017(18084)
- 2016(10113)
- 2015(11688)
- 2014(12078)
- 2013(11570)
- 2012(10535)
- 2011(9385)
- 2010(9693)
- 2009(9234)
- 2008(9491)
- 2007(8932)
- 2006(7990)
- 2005(7589)
- 学科
- 管理(42961)
- 业(39059)
- 企(36635)
- 企业(36635)
- 济(35028)
- 经济(34931)
- 财(20535)
- 制(15524)
- 务(15394)
- 财务(15369)
- 财务管理(15329)
- 企业财务(14687)
- 方法(14065)
- 数学(11356)
- 数学方法(11244)
- 体(10937)
- 业经(10059)
- 体制(9592)
- 中国(9408)
- 农(9130)
- 银(7958)
- 银行(7950)
- 行(7395)
- 理论(7307)
- 划(6892)
- 融(6890)
- 金融(6887)
- 税(6820)
- 技术(6487)
- 税收(6378)
- 机构
- 学院(144774)
- 大学(143164)
- 济(56939)
- 经济(55534)
- 管理(54752)
- 理学(45861)
- 理学院(45442)
- 管理学(44850)
- 管理学院(44577)
- 研究(42279)
- 中国(35930)
- 财(35242)
- 京(29625)
- 财经(26257)
- 江(24315)
- 经(23540)
- 科学(22426)
- 所(20688)
- 中心(20185)
- 财经大学(19348)
- 州(19136)
- 北京(18767)
- 研究所(17463)
- 经济学(17460)
- 农(17139)
- 范(17033)
- 师范(16866)
- 业大(16497)
- 商学(16211)
- 商学院(16090)
- 基金
- 项目(84127)
- 科学(66381)
- 研究(66248)
- 基金(60491)
- 家(50276)
- 国家(49797)
- 科学基金(44027)
- 社会(41830)
- 社会科(39532)
- 社会科学(39524)
- 省(33203)
- 教育(31998)
- 基金项目(31802)
- 编号(28182)
- 自然(27125)
- 划(26880)
- 自然科(26448)
- 自然科学(26442)
- 自然科学基金(25990)
- 成果(24778)
- 资助(24765)
- 制(22524)
- 课题(19830)
- 部(19504)
- 性(18942)
- 重点(18790)
- 创(17957)
- 项目编号(17788)
- 教育部(17573)
- 人文(17225)
共检索到232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晓明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运行基础 ,在没有任何信号显示机制的情况下 ,由于内部人控制所存在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缺陷 ,导致了资本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 ,出现“坏车驱逐好车”现象。信号显示理论有利于解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导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运行效率低下问题。同时 ,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减少信息不对称给经济造成的危害 ,政府应在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上市公司信号显示机制中采取适度的政策干预 ,具体做法是 :( 1)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 ;( 2 )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 3)建立遏假保真机制 ,提高造假成本 ;( 4 )建立上市公司信誉评价机制 ;( 5 )建立规范的社会审计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华东 唐丽
健全的退出机制是一国证券市场完善的重要标志 ,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国情 ,对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基本模式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退出机制 博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立
关于境外上市公司机制转换的探讨王文立1993年,中国选择了“上海石化”、“马钢”等9家企业于中国境外上市,其改组、上市工作已结束;1994年,中国又选择了“东风汽车”、“武钢”等22家企业于中国境外上市,现已有5家上市,其他的正在改造之中;今后还会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凌峰
广大中小股东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但现行制度安排上忽略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其根源在于上市公司尚未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现行治理结构效率低下,最直接后果就是关联交易盛行和大股东占用资金现象严重。采取加快改变股权结构中大股东的主体角色、合理降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进而变革董事会构成以及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措施,将有助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的建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新建 南凤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是由原国有企业或其他政府控制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成。其公司治理存在: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监事会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投资决策的透明度和专业化水平低、经理服务市场缺乏和激励约束机制扭曲等共性问题。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可以从降低股权集中度;增强董事会的功能;完善人才、激励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监督机制 治理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都红雯
20世纪 90年代上半期 ,随着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框架开始引入我国并为企业界和理论界所重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存在着“大股东操纵”、“内部人控制”等一系列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尚未明确和确立。对此 ,本文借鉴国际经验 ,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基本原则。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基本原则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砚书
财务监控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虽然从监控结构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已经比较完善 ,但是上市公司依然发生各种财务失控事件。结合对相关案例的分析 ,本文认为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监控的关键问题在于对不同监控主体如独立董事、监事会等的整合利用 ,在于如何实现和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念念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标志。退市机制虽然已在中国实施 ,但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 :细化退市标准 ,建立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建立股本保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锦生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独立董事在降低“一股独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科学性,保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以及加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约束等方面卓有成效。文中作者就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的几方面的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独立董事 证监会委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贤琳 李昊宸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更加受到关注,建立起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督体系显得尤为必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一方面是真实地反应企业内部经营信息,从而作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的依据;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涉及到许多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只能根据披露的报告中反映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所以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完善国内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都有正面的作用。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国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还不够健全。本文围绕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展开探讨,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力博 陈丽霞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 ,而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决定着法人的治理状况。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内部治理的不完善 ,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与外部监事制度的考察与对其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结合我国公司的内部权力配置结构的特点 ,论证了我国引入外部监事制度的必然性 ,并提出了完善内部监控机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外部监事 独立董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鞠晓峰 张铭富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实证分析,揭示出配股中的利润操纵行为并指出其危害,针对利润操纵提出了控制的对策,以期完善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利润操纵 净资产收益率 配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智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炳芬 吕晓云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风险理论阐述上市公司再融资指的是后危机时代,上市公司在正常的生产经营发展中遇到了融资瓶颈,通过内部和外部筹资渠道进行再融资。例如外部融资采用发行股票和债券,在发行成功后,还可以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再次融资。内部融资指的是通过与员工、股东签订协议,发行内部职工股,不管是内部融资或者外部融资形式,都尽可能达到资本成本或者综合资本成本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