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4)
- 2023(8827)
- 2022(7622)
- 2021(6984)
- 2020(5799)
- 2019(12601)
- 2018(12551)
- 2017(22783)
- 2016(12981)
- 2015(14843)
- 2014(14564)
- 2013(13359)
- 2012(11962)
- 2011(10686)
- 2010(10993)
- 2009(10123)
- 2008(9553)
- 2007(8735)
- 2006(7666)
- 2005(6976)
- 学科
- 管理(40253)
- 济(37584)
- 经济(37507)
- 业(33225)
- 企(28912)
- 企业(28912)
- 财(14083)
- 制(13910)
- 中国(12936)
- 方法(12931)
- 农(12268)
- 理论(11063)
- 业经(11041)
- 数学(10306)
- 数学方法(10112)
- 体(9673)
- 教学(9207)
- 务(8723)
- 教育(8720)
- 财务(8701)
- 财务管理(8677)
- 银(8171)
- 企业财务(8164)
- 银行(8156)
- 技术(8069)
- 体制(8061)
- 学(7816)
- 行(7793)
- 贸(7601)
- 贸易(7597)
- 机构
- 学院(173138)
- 大学(162636)
- 济(61831)
- 经济(60253)
- 管理(59522)
- 研究(53772)
- 理学(50235)
- 理学院(49693)
- 管理学(48708)
- 管理学院(48399)
- 中国(39604)
- 京(33849)
- 财(33148)
- 科学(31374)
- 江(28164)
- 技术(26346)
- 所(26167)
- 职业(25120)
- 财经(25098)
- 中心(24765)
- 农(24283)
- 范(23295)
- 研究所(23236)
- 师范(23066)
- 州(22554)
- 业大(22548)
- 经(22495)
- 北京(20788)
- 院(19992)
- 经济学(18826)
- 基金
- 项目(111110)
- 研究(89439)
- 科学(87176)
- 基金(75703)
- 家(64192)
- 国家(63581)
- 科学基金(54992)
- 社会(53537)
- 社会科(50496)
- 社会科学(50484)
- 省(47914)
- 教育(45665)
- 编号(40515)
- 基金项目(39466)
- 划(38757)
- 成果(33430)
- 自然(33259)
- 自然科(32466)
- 自然科学(32456)
- 自然科学基金(31811)
- 资助(30116)
- 课题(29926)
- 制(26717)
- 年(26233)
- 重点(26067)
- 创(24598)
- 项目编号(24270)
- 部(23950)
- 发(23831)
- 性(23730)
共检索到26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宁 万军
立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愿望,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分层次选择性培养人才的架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更具特色的多样化职业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宁 万军
立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愿望,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分层次选择性培养人才的架构,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更具特色的多样化职业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兴林 赵梅莲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选择,在此视域下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修订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着力点,提出学分制下改革优化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路径,具体包括构建"两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平台"应用性课程体系、"层次+平台+模块"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秋斌
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很多技能操作型职业将被取代或改造,对技能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需加强学习引导,开展理论研究,注重实践探索,开发新型师资,做好教育规划与创新培养体系等。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宋燕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界应该思考的命题。“双碳”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育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建议:宏观层面是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高职育人外部环境;中观层面是学校要积极作为,努力补齐内部育人“短板”;微观层面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提高服务“双碳”目标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长胜 蔡蓉蓉 王继水
随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势在必行,企业转型升级在即,物联网人才需求空前旺盛。文章在分析物联网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包括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联网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纯
我国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学分制的改革建设,实施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对我国学分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对我国高校施行的学分制发展现状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UBC)学分制BCTS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为了实现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目前执行的学分制: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允许并满足学生自主选修、兼顾共性与个性发展需求、确保严格目标管理目标实现的富有弹性学制、开放培养计划特性的学分制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分制 UBC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辉 徐凤游 代乔 刘秭岑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自身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文章重点阐述“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此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倩 程宜康
我国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基本保证,技术素养才是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志,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高度关注学习者的技术素养养成,需要通过技术素养重新认识人才质量概念、质量内涵和质量价值。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设计要增加基于技术认知与技术美学的技术文化课程,教学设计要重视基于隐性工作过程的技术素养养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要融入企业质量文化内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立群
20世纪90年代中下期以来,各高校在市场经济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这些改革基本上围绕一个核心,即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批量生产的齐一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素质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对素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黑龙江大学适时地确立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这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玉梅 欧阳忠明 刘小勤 徐迎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霞 吴国峰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改革教学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本文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多维度思考,并提出设计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发专业师资团队、培育校园双创文化,校内校外制度效能协同保障,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剑
互联网海量用户数正在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也在持续创新。回顾信息管理专业发展历程的同时,结合"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内涵,修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451"与"0.5+1.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系统化综合实践指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项目构成,搭建了大数据云挖掘下的实践学业发展平台,从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互联网+"综合职业素养。最后,通过学习分析进行人才评估和推荐,实现人才培养的闭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丽琴
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本科教育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和推广。结合高质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培养路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冉学农
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最早产生的基本背景是针对研究型大学的精英教育,简单复制移植到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即便是高等职业教育,也必然"水土不服"。高职学院可以试行学分制改革,但在设计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职业特性,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瞄准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分制 培养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