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3)
2023(8035)
2022(6911)
2021(6583)
2020(5345)
2019(11978)
2018(12168)
2017(23096)
2016(12309)
2015(13745)
2014(13580)
2013(12833)
2012(11510)
2011(10232)
2010(10235)
2009(9725)
2008(9421)
2007(8374)
2006(7408)
2005(6576)
作者
(32197)
(26699)
(26321)
(25144)
(17009)
(12852)
(12286)
(10211)
(10115)
(9826)
(8998)
(8742)
(8422)
(8231)
(8180)
(7988)
(7909)
(7894)
(7793)
(7595)
(6560)
(6439)
(6329)
(6217)
(6148)
(5931)
(5894)
(5872)
(5374)
(5215)
学科
管理(43611)
(42961)
经济(42903)
(42733)
(39632)
企业(39632)
方法(19680)
(17998)
数学(16166)
数学方法(15978)
(14077)
财务(14050)
财务管理(14023)
企业财务(13471)
业经(11946)
中国(11241)
(11111)
(10254)
理论(10052)
(8411)
贸易(8407)
(8169)
(8146)
技术(7609)
(7433)
银行(7423)
(7367)
农业(7281)
(7191)
地方(7106)
机构
学院(168899)
大学(165125)
管理(66760)
(61656)
经济(60180)
理学(57203)
理学院(56649)
管理学(55629)
管理学院(55318)
研究(46192)
中国(37130)
(33552)
(32852)
科学(27101)
财经(26621)
(25677)
(23997)
中心(23143)
(22191)
师范(22011)
(21955)
(21900)
业大(20509)
北京(20251)
(19873)
财经大学(19772)
研究所(19199)
商学(18782)
商学院(18595)
技术(18536)
基金
项目(106562)
科学(84545)
研究(82716)
基金(76366)
(64479)
国家(63875)
科学基金(56556)
社会(51594)
社会科(48768)
社会科学(48757)
(42537)
基金项目(40248)
教育(39716)
编号(37004)
自然(35931)
自然科(35158)
自然科学(35149)
(34817)
自然科学基金(34541)
成果(30759)
资助(30691)
项目编号(24102)
课题(24054)
重点(23330)
(22884)
(22833)
(21708)
(21455)
创新(21021)
(21005)
期刊
(70437)
经济(70437)
研究(47191)
中国(31520)
(30351)
管理(25148)
教育(22793)
学报(22156)
科学(19835)
(18051)
(16831)
金融(16831)
大学(16644)
学学(15201)
技术(15025)
业经(13771)
图书(13221)
财经(13202)
农业(11857)
经济研究(11334)
(11236)
财会(10997)
书馆(9163)
图书馆(9163)
理论(9117)
会计(9102)
商业(8740)
情报(8579)
实践(8445)
(8445)
共检索到249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鹏  郭丽华  李昭  
一、理论介绍(一)股权结构理论股权结构可以从两个维度考察:一个维度是主体性质,即考察持股主体(股东)的类型及其构成与持股比例状况;另一个维度是量的分布,即考察公司股份分布的集中或分散状况。简言之,股权结构就是由不同性质的股东及其持股比例构成的企业股权的分布状态。股权结构的优化应该以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为导向。近年来,股权结构理论逐步发展,为现实中股权结构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但无论是改善股权结构中的主体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柴聪  孙红梅  
随着大量限售股的陆续解禁,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步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其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开始联动,而大股东的侵害行为也随之发生嬗变。由原来的"隧道挖掘"行为,变为全流通后二级市场新的操纵行为。文章据此变化对全流通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新的利益博弈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维钢  谭晓雨  
本文首先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博弈的研究现状做了述评,描述了控股股东的普遍存在和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同中小股东、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隧道"理论)、控股股东同经营者合谋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博弈的同股不同权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博弈的主要特征包括表现、实现手段、后果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发展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个案做了案例分析,对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建设、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力量、完善股东大会制度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从控股股东视角出发,利用2007~2015年间沪深A股11843个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控股属性、股东关系与大股东减持倾向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中大股东减持倾向明显低于非国有控股公司;相较于股东合谋公司,股东制衡公司大股东更不倾向减持。同时,股东合谋的非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有更强烈的减持欲望,而股东制衡公司的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减持倾向则低得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辛志红  胡培  
制约大股东的“内部人”掠夺行为 ,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我国证券市场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在上市公司大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经营管理下 ,中小股东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有效方法是 :在中小股东与大股东间建立股权委托投票机制。该机制可以通过中小股东在大股东间形成股权相互制衡机制 ,从而有效地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学峰  
至今为止,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行为不断发生,并已成为了阻碍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一个难点和焦点问题。本文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充要条件出发,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投票权的非完备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大股东的最优选择即是将其用手投票权发挥至最大——即最大可能地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这一研究提示我们仅从一般性的加强监管、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等角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股票市场中日益增多的大股东侵害行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申尊焕  
公司治理理论表明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但已有理论缺乏对其侵害原因的分析。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大股东提供的监督服务是一种俱乐部产品 ;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分析表明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为补偿其监督成本 ,且大股东数量越多 ,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越小。为防止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发生 ,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和公司长远利益 ,就应对大股东的监督进行补偿 ,并给予激励。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松令  王昱茜  刘亭立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通过对2008年至2011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大股东关系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不存在大股东关系的公司相比,存在大股东关系的公司所对应的关联交易规模更小;(2)大股东关系越亲密,关联交易规模越小;(3)控股股东关系强度越大,关联交易规模越大。结果表明,大股东关系的存在将增强彼此的制衡动机及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问题,但是处于大股东关系网络中的控股股东在利益动机方面具有两面性,一定程度上削弱这种积极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闽  杨萍  岳文忠  
股东关系主要包括大小股东关系、多个大股东关系等,其中多个大股东关系是上市公司多维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多个大股东关系主要体现制衡或合谋关系,但随着治理环境的完善,大股东间更应构建和谐的共生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红朴  
随着国际性的经济周期波动及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加大,B股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淡化,其历史使命已完成,"B股转A股"成为新形势下上市公司提升自身企业价值的有效选择。在"去B股"改革进程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趋向复杂,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因此,本文对企业执行换股吸收合并业务过程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企业在制定重大经营决策时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晓彦  刘祖基  隋立秋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A股市场的全流通,研究"后股改时代"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沪深股市85家上市公司近2007-2010年3年的85项大宗股权转让溢价事件为样本,对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后股改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大股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平均水平仍然比较高,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结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宁  魏明海  
股东关系是内在于股东之间的关系网络,可能对股东的行为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以解禁股份减持中的其他大股东减持事件为研究对象,从股东关系角度考察这一过程中的股东合谋问题。研究结合特定制度背景,采用关联关系、公司发起人身份、股权性质异同等多个角度描述、测度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检验发现,股东关系影响了股东对合谋行为的选择。股东关系越密切,减持时其他大股东越可能借助与公司第一大股东之间的合谋获取较高的减持收益。并且,其他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对这种合谋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法治水平、市场化进程等地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抑制由股东关系引发的合谋行为。上述研究结论为考察上市公司...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申尊焕  龙建成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已有文献缺乏对大股东侵害成因和程度的研究。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本文模型指出实施监督职能但没有得到相应投资收益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原因,大股东的侵害包括以补偿监督成本为目的的第I类侵害、要求监督成本的支出取得合理投资回报为目的的第II类侵害和大股东利用公司内部信息以最大化其收益为目的的第III类侵害,且不同类型的侵害对大股东和公司的意义不同。为有效解决大股东侵害问题,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就应对大股东的第I类和第II类侵害进行补偿,并对第III类侵害进行惩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茂平  曾令泰  
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利益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大股东的监督努力关注不够。事实上,由于大股东通过监督努力提高了公司价值,所以既有的文献认为控制权私有收益等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的思路有悖于控制权价值的实质。同时,大股东也存在利用自己的控股权优势进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自利行为,这是由于小股东"搭便车"使得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得不到补偿所致。笔者通过理论和模型分析,认为要对大股东的监督努力给予合理的补偿,同时要利用法律等治理机制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降低大股东存在的侵害问题,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申尊焕  
公司治理文献对所有者与经营者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广泛分析 ,但缺乏对大股东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研究。利用博弈理论 ,本文对大股东合作与竞争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 :对于最大化自己收益的大股东而言 ,对长期收益和控制权潜在收益考虑得越多 ,则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也越大 ,而相互竞争或不合作的可能性越小。所以 ,对于上市公司和宏观管理机构而言 ,鼓励大股东进行真诚合作并防止他们通过合谋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