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2)
2023(2504)
2022(2196)
2021(2095)
2020(1804)
2019(4009)
2018(4091)
2017(7284)
2016(4281)
2015(4858)
2014(4831)
2013(4666)
2012(4494)
2011(4134)
2010(4485)
2009(4230)
2008(4344)
2007(4228)
2006(3959)
2005(3888)
作者
(11991)
(9766)
(9733)
(9458)
(6426)
(4715)
(4498)
(3803)
(3741)
(3675)
(3319)
(3295)
(3288)
(3263)
(3208)
(3061)
(2970)
(2918)
(2900)
(2823)
(2760)
(2416)
(2406)
(2379)
(2345)
(2247)
(2241)
(2239)
(2040)
(2029)
学科
(14641)
经济(14615)
(14485)
管理(14123)
(13270)
企业(13270)
中国(5739)
(5057)
(4929)
业经(4491)
地方(4390)
(4179)
(4040)
(3724)
方法(3722)
银行(3720)
(3579)
(3510)
理论(3397)
教育(3300)
(3293)
经营(3214)
农业(3176)
(3171)
(3167)
贸易(3161)
(3084)
技术(3037)
(2856)
计划(2816)
机构
大学(58426)
学院(58234)
管理(22090)
(21508)
经济(20801)
研究(20213)
理学(17717)
理学院(17493)
管理学(17224)
管理学院(17072)
中国(16795)
(12911)
(11987)
(11680)
科学(11199)
(9886)
中心(9876)
(9380)
(9160)
师范(9100)
研究所(8587)
北京(8421)
财经(8420)
(7923)
(7880)
(7374)
(7358)
技术(7122)
师范大学(7042)
教育(6684)
基金
项目(31323)
研究(25170)
科学(24518)
基金(21637)
(18029)
国家(17820)
科学基金(15303)
社会(14942)
社会科(14137)
社会科学(14134)
(12521)
教育(12388)
编号(11435)
成果(10762)
基金项目(10627)
(10568)
自然(9381)
资助(9184)
自然科(9166)
自然科学(9165)
自然科学基金(9015)
课题(8571)
(7341)
项目编号(7159)
重点(7053)
(6968)
(6777)
(6757)
规划(6423)
(6383)
期刊
(30968)
经济(30968)
研究(20991)
中国(16093)
教育(11493)
管理(10789)
(9678)
(8287)
金融(8287)
(7989)
学报(7575)
科学(7452)
图书(7153)
大学(5951)
书馆(5723)
图书馆(5723)
技术(5694)
业经(5511)
学学(4952)
农业(4728)
财经(4347)
(4250)
论坛(4250)
经济研究(4037)
(3863)
问题(3817)
(3766)
国际(3309)
职业(3275)
现代(3185)
共检索到107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明  王承海  
监本《荀子》之刻始于北宋熙宁元年,由于熙宁变法所产生的政治变故而至元丰间方刻完。南宋钱佃、唐仲友均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经考定,现存宋刻本《荀子》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当是滕强恕翻刻钱佃本而非唐仲友台州刻本。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余天赐  
<正>观察人的外表,不如探究他的思想;探究他的思想,不如看他如何做事。一、欲建功立业,须尚贤使能《荀子·王制》中,荀子指出:“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意思是,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没有比崇尚贤才、任用能人更重要的了。荀子以过往的君王为例,论证因正确用人而成就伟业的道理。荀子提到:“成汤鉴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州也。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顺福  
一般认为,荀子是性恶论者,这是《荀子》的题中之义。然而它还有一个言外之意,即天生之物中有某些善的东西,比如知性、仁心、善心等,这些都是天生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善性。善性是一种天生气质,它是人类成为圣贤的内在根据,因此是好的、值得肯定的东西,类似于孟子的人性。荀子主张以礼乐教化的方式激发身体中的善的气质,这样便可以成圣贤。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思想。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蒋永宠  
一、前言近年有人询问,"内部稽核出具异常发现报告的比例有多少",虽然不知道确实比例、但想必比真实发生问题的比例少很多;连续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后,也有人戏问,"怎么这些公司稽核报告好像都是无异常发现"。前述询问中,多少透露着对于内部稽核功能的质疑,更甚者以"白马非马"隐喻"稽核是指稽核的职能、内部稽核是指稽核的分类,分类不等于职能,所以内部稽核不是稽核(内部稽核非稽核)";《荀子正名篇》记载了对于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军  吴建功  
对北宋本《姓解》的雕版印刷的工艺、刊刻字体、书籍装帧形式和功能性结构的表征进行剖析,展现出北宋时期书籍刊刻字体仿欧体的风格以及手写体转化为印刷字体的初期特征,进而揭示唐、宋时期文化的传承关系,及北宋时期刊刻书籍演变发展的规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钱汝平  
日本东福寺藏宋本《释氏六帖》是现存该书的最早刊本,是日本国的国宝,我国早已失传。对此本的具体刊刻年代,学术界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它就是北宋崇宁本的后印补刻本。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季金华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批判地继承了诸子百家之长,并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对教育的起源、本质、过程、功能及作用等都有自己的独道之见,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没有教育哲学专著,他的教育哲学思想散见在《荀子》一书的各篇中,具体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娟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学思想家,但并非纯粹的儒家。他对孔子的伦理思想是"损益"式的继承,并融入了许多法家的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符合战国后期建立统一中央集权这一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要求,对后世影响较大。荀子的理财伦理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谁来理财和如何理财两个问题上。研究荀子的理财伦理思想对当下研究中国古代会计伦理思想演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一、荀子"任人唯贤"的选才伦理原则在谁来理财问题上,思想家们有着共同的观点,即任人唯贤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兵  
儒家政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观念,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民生民意为中心的民本观念;二、以强烈的君德意识与君权至上观念为主体的人治精神;三、朴素的制度正义思想。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宗法政治都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尤以其制度正义思想最为重要;去除其中的君主专制等封建政治的糟粕,它对于当前的执政制度文明建设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可涛  
在韩非之前,"法"、"术"、"势"并非孤立,这在先秦典籍中多有反映。通过对比荀子与韩非关于"法"、"术"、"势"的思想,发现:荀子以"法"为"治之用",韩非以"法"为"治之体";荀子突出"术"之价值理性,韩非彰显"术"之工具理性;荀子重"人设之势",韩非则重"自然之势"。荀子将"法"、"术"、"势"进行了道德化的改造,而韩非则整合"法"、"术"、"势",完成了法家学说的系统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安珍  顾炎甫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荀子是提出系统富国思想的第一个儒家代表。在《荀子》中,除了《富国》专章之外,《荣辱》、《仲尼》、《儒教》、《王制》、《王霸》、《君道》、《天论》、《征论》、《礼论》、《正名》、《大略》等诸多篇章,都有层见迭出的富国隽论。用马列主义观点借鉴、吸取和融会包括荀子富国之道在内的古今中外优秀思想财富,无疑是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重要任务。有鉴于斯,我们试图对荀子的富国之道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祥俊  
共同性是关于事物关系、属性、状态的概念。荀子从人群共同生活与人性共同欲望的冲突入手探讨共同性问题,建构“维齐非齐”的共同性秩序,以共同性秩序转化现实人性,而最终落实到人的心智对宇宙万物共同性存在谱系的认识,实现“知通统类”,显现出重功利、重理智、重统一性的思想特色。荀子的共同性思想立足于建构和谐的人群共同体,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性与人心,把共同性与儒家人伦秩序、礼法规范紧密结合,开启了秦汉以降政治统治、学术思想大一统的先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吕庙军  刘聪颖  
清华简与《荀子》在傅说之状、生活哲理、召与招字义、"中"的传承、日不足惟宿不详等语言文字比读,发现清华简某些篇什与《荀子》在语言特征、思想观念、文本传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关联性。两者互读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遗留的历史、学术问题,也有益于加深对其著作时代的早晚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流情况的认识。《荀子》可以作为清华简释读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野  
荀子在广泛的游历实践中实现了他的游乐观与儒家游文化的统一。荀子的游乐观渗透着儒家重仁、重孝、重义等文化内涵和重入世而轻出世的游乐思想,这充分体现在荀子对游乐与山水、孝道、交际、享乐、政治之间关系的论述当中。荀子的游乐观与儒家的游乐思想一脉相承,并对韩非子有一定的影响,这对儒家游文化的赓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超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