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
2023(1419)
2022(1244)
2021(1110)
2020(1034)
2019(2228)
2018(2322)
2017(4050)
2016(2615)
2015(2968)
2014(2956)
2013(2941)
2012(2888)
2011(2599)
2010(2917)
2009(2764)
2008(2800)
2007(2638)
2006(2531)
2005(2532)
作者
(7112)
(5804)
(5802)
(5707)
(3826)
(2849)
(2742)
(2222)
(2185)
(2185)
(2032)
(1983)
(1978)
(1977)
(1890)
(1869)
(1792)
(1788)
(1776)
(1700)
(1681)
(1422)
(1420)
(1397)
(1395)
(1392)
(1310)
(1297)
(1205)
(1201)
学科
(8946)
经济(8925)
(8801)
贸易(8797)
(8738)
(7492)
(7122)
出口(7115)
出口贸易(7115)
管理(6841)
(5658)
(4686)
企业(4686)
中国(3500)
(3205)
(3191)
方法(2958)
(2603)
地方(2524)
数学(2457)
(2424)
银行(2424)
数学方法(2396)
(2334)
(2280)
教育(2212)
业经(2030)
制度(1890)
(1890)
(1890)
机构
大学(34766)
学院(33790)
(14371)
经济(13968)
研究(11918)
管理(11348)
中国(10584)
理学(8764)
理学院(8656)
管理学(8521)
管理学院(8443)
(8182)
(7869)
(7661)
中心(6541)
科学(6105)
(5907)
财经(5783)
(5771)
(5521)
(5279)
师范(5231)
(5114)
(5099)
研究所(5046)
北京(4940)
(4781)
经济学(4750)
银行(4629)
人民(4459)
基金
项目(17927)
研究(14455)
科学(13845)
基金(12637)
(10508)
国家(10383)
社会(9024)
科学基金(8749)
社会科(8581)
社会科学(8581)
教育(7152)
(6798)
编号(6146)
成果(6115)
基金项目(5940)
资助(5853)
(5666)
自然(5011)
自然科(4890)
自然科学(4888)
自然科学基金(4800)
课题(4696)
(4301)
重点(4119)
(4073)
(4055)
(3823)
教育部(3820)
国家社会(3722)
项目编号(3695)
期刊
(19039)
经济(19039)
研究(13824)
中国(9751)
(6775)
教育(6635)
(5834)
金融(5834)
(5088)
(4979)
管理(4851)
学报(4666)
国际(3983)
图书(3852)
大学(3756)
科学(3747)
书馆(3279)
图书馆(3279)
问题(3277)
学学(3172)
技术(3126)
财经(3027)
业经(2916)
农业(2899)
经济研究(2804)
(2635)
(2507)
贸易(2507)
国际贸易(2194)
世界(2111)
共检索到66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京华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初刻本",影印收入《中华再造善本》,其书版心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原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影印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其书版心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元初刻本"各卷正文连写不分章,林氏口义作小字双行,"元刻本"各卷分章,正文顶格,林氏口义退格。与宋本《庄子鬳斋口义》对比,可知"元初刻本"实为宋景定刻本。与"元刻本"《老子鬳斋口义》对比,可知"元刻本"实为宋末刻本。而与日本南北朝本"覆宋"刊本《列子鬳斋口义》对比,可知日本刊本实可视为新发现的宋末刻本,同时也是目前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郑立勇  
元程端礼《畏斋集》清代已佚,今所流传者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得。此本存在误收他人作品现象,考订发现《畏斋集》误收程文文5篇及程端学诗文2篇,探析其误收现象及其缘由,并将四库辑本误收之诗文进行考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明  王承海  
监本《荀子》之刻始于北宋熙宁元年,由于熙宁变法所产生的政治变故而至元丰间方刻完。南宋钱佃、唐仲友均以监本为底本翻刻《荀子》,经考定,现存宋刻本《荀子》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当是滕强恕翻刻钱佃本而非唐仲友台州刻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郭丽  
南宋绍兴壬申年刊印的墨宝堂本《管子》,与南宋浙本同源而有微异,能够校勘浙本的讹误,更多保存古字古义。此本经黄丕烈、汪士钟递藏,后归海源阁,民国年间失传。清代诸位藏书家曾以此本校勘明刻刘绩《管子补注》本与赵用贤《管子》本,洪颐煊、王念孙、宋翔凤、戴望亦曾以校订《管子》,颇有遗泽留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睿才  
《宋本杜工部集》是后来所刊行的各种杜集的祖本。可是它驳杂异常,是多个版本的合成体。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王洙搜集整理编辑成《杜工部集》二十卷,然未见刊行。嘉祐四年(1059),王琪覆刻王洙编定原本十五卷。嘉祐原刻本亦不见存,存者仅为绍兴初翻刻的二王本。南宋初年定型的吴若本,是合校二王本与二王本没有使用过的数种杜集而成的,其阙失部分又由毛扆补钞、张元济补足。嘉祐和绍兴是两个关键时间点,从未全避仁宗讳"禎"字看,其间掺入了嘉祐(即二王本)前后其他行世杜集的成分;从未全避高宗讳"構"字观之,又掺入了绍兴(即吴若本)前后其他杜集的成分,而问题出在毛钞本上。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蔡银春  
通过访谈著名藏书家章钰的几位后代,获得有关纪录章钰"四当斋"斋藏流传始末的往来家信、日记、照片等第一手资料,结合大量相关文献进行考证和爬梳整理,对章钰去世后其"四当斋"斋藏的流散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追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白金  
中唐诗人王建是新乐府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存诗五百余首,乐府诗成就尤为卓著,与张籍并称"张王乐府"。其《宫词》百首开创了以大型组诗的形式反映宫闱密事的创作手法,成为后世诸多诗人仿效的范本。其诗集自宋以来屡经刊刻,版本众多,本文在考察宋书棚本《王建诗集》的基础上,结合现存史料,对宋代刊刻的《王建诗集》及单行《宫词》的版本情况做简单考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军  吴建功  
对北宋本《姓解》的雕版印刷的工艺、刊刻字体、书籍装帧形式和功能性结构的表征进行剖析,展现出北宋时期书籍刊刻字体仿欧体的风格以及手写体转化为印刷字体的初期特征,进而揭示唐、宋时期文化的传承关系,及北宋时期刊刻书籍演变发展的规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蒋鹏翔  
《尔雅注》的宋刻十行本,是该书传世诸版本中较好的一种,但此本板片曾经剜改,故先印本与后印本的文本有所不同。书成后在中国、日本两国又迭经覆刻、影钞,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本文调查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十行本《尔雅注》的各种衍生版本,通过比较刻工姓名、行款字体及文字内容,参证相关文献,对这一系统中各种版本的先后顺序及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关于顾千里覆刻《尔雅》时是否利用了宋刻十行本的问题,也根据顾氏本人的题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钱汝平  
日本东福寺藏宋本《释氏六帖》是现存该书的最早刊本,是日本国的国宝,我国早已失传。对此本的具体刊刻年代,学术界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它就是北宋崇宁本的后印补刻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邢云龙  
上海博物馆藏宋刊《谢幼槃文集》十卷,是北宋末临川名士谢薖的现存唯一诗文合集初刻本。绍兴壬申年(1152),此本与谢逸《溪堂集》二十卷同时由抚州州学锓梓。自宋以降,该书世所罕觏,辗转流传至东瀛后,迭经狩谷棭斋、浅野长祚和向山黄村等名家庋藏。19世纪80年代初,杨守敬出访日本觅得此书,携回中国并手书跋附于卷末,旋即又售予潘祖荫滂喜斋,此后归于孙伯渊之手并捐藏至上海博物馆。该本是谢薖文集刊印流播的诸版之祖本,极具版本文献价值,对于考察谢薖与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总集之局部递嬗以及《两宋名贤小集》成书性质等,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明  
影宋抄本《鲍氏集》的底本,经考察乃南宋孝宗年间所刻,其版本及文本特征表明出自唐写本,属于六朝旧集,纠正了四库馆臣认为鲍照集属重辑本的错误判断。齐梁时期的虞炎编本鲍照集,推断即《七录》著录的六卷本,萧子显和钟嵘均据此本而论定鲍照的文学地位。《鲍照集》在流传中也可能混入了他人诗作。明朱应登本应据宋本(影宋抄之底本)而刻,产生了讹误字和脱字,不宜作为底本使用。影宋抄本是校注整理鲍照集的最佳版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潘超  
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刻本《钱塘韦先生文集》十四卷,是北宋士人韦骧的文集《钱塘集》现存唯一的宋刻本,并且为通行本的祖本,其中保存有多篇不见于通行本的佚诗、佚文以及韦骧自注,对研究北宋政治生态、文人交游活动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一直以来,学界通行的《钱塘集》版本是光绪年间刻印的《武林往哲遗著》丛书本(以及依据该本整理的《全宋诗》《全宋文》),而该本实际与宋本《钱塘集》原貌相去甚远,并漏收诗文和大量韦骧的自注。考察静嘉堂本《钱塘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这部宋代文集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书灿  
自1935年5月冯友兰陆续阐发的"信古、疑古、释古"说,曾在中国学术界引发长期的争议,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学理论的建构。从中国学术史上有关列子时代考订和《列子》八篇的真伪之辨,可以清晰地看出,除了明清民国时期,存在极端疑古的不良倾向外,总体而论,从信中有疑到考而后疑与考而后信两种倾向并存,"信"与"疑"始终没有呈现出绝对的分离状态。简单地将"信"和"疑"对立起来,注定很难准确揭示出纷繁复杂的古史、古书的历史实际,自然也很难谈到在真实可信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古典学重建问题。新时期学术界关于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朱岩  
现存韩国奎章阁的朝鲜王朝《书》学文献《书义》抄本,其本旨虽然是为了应对朝鲜科举中的“经义”考试,但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第一,体现出朝鲜《尚书》学的“性理化”特征;第二,较全面地展示出朝鲜王朝的政治伦理;第三,丰富与拓展了《书集传》的义理阐发。《书义》的作者题为朝鲜大儒丁若镛,但学界一般认为并非如此。根据《书义》一书的性质以及丁若镛本人的治《书》经历分析,目前学界判断《书义》是伪作的理据存在若干问题,《书义》的作者应该是与丁若镛一样曾经在成均馆读书以备“大科”考试的生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