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030)
2022(2901)
2021(2703)
2020(2319)
2019(5381)
2018(5492)
2017(10666)
2016(6045)
2015(6942)
2014(7015)
2013(7032)
2012(6559)
2011(6259)
2010(6509)
2009(6137)
2008(6171)
2007(5874)
2006(5465)
2005(4939)
2004(4303)
作者
(17386)
(14352)
(14264)
(13818)
(9639)
(7106)
(6763)
(6102)
(5588)
(5543)
(5296)
(5140)
(4994)
(4925)
(4633)
(4626)
(4499)
(4489)
(4210)
(4016)
(3861)
(3764)
(3520)
(3504)
(3491)
(3440)
(3347)
(3147)
(3015)
(2935)
学科
(27727)
经济(27581)
管理(16641)
(15812)
(14813)
企业(14813)
方法(9693)
中国(9381)
(8783)
(8726)
地方(8626)
理论(8341)
业经(8284)
(7257)
(6119)
农业(5572)
(5319)
(5075)
数学(4918)
经济理论(4906)
数学方法(4868)
教育(4866)
企业经济(4672)
社会(4378)
发展(4244)
(4222)
(4193)
(4178)
地方经济(3844)
(3773)
机构
大学(94879)
学院(91573)
(35118)
经济(34339)
管理(33945)
研究(33175)
理学(28744)
理学院(28311)
管理学(27868)
管理学院(27671)
中国(23897)
(22117)
(21089)
科学(20206)
(18408)
(17216)
(16340)
师范(16216)
研究所(15369)
中心(14236)
财经(14210)
(14018)
师范大学(13275)
(12667)
(12300)
北京(12158)
业大(11684)
(11349)
(11248)
农业(10453)
基金
项目(55522)
科学(44647)
研究(42721)
基金(40751)
(34490)
国家(34136)
社会(29648)
科学基金(29456)
社会科(26682)
社会科学(26664)
(22450)
基金项目(21848)
教育(19821)
(18112)
自然(18048)
编号(17769)
自然科(17559)
自然科学(17556)
自然科学基金(17256)
成果(16432)
资助(15711)
(12997)
课题(12655)
重点(12634)
(12617)
(11700)
(11298)
教育部(11233)
人文(11152)
国家社会(11036)
期刊
(50124)
经济(50124)
研究(31847)
中国(21857)
学报(15047)
(14563)
科学(14230)
教育(13910)
管理(13902)
(13586)
大学(11473)
学学(10314)
农业(8437)
财经(8201)
业经(7549)
(7289)
金融(7289)
图书(7203)
(7097)
问题(6443)
技术(6364)
经济研究(6116)
书馆(5595)
图书馆(5595)
资源(5146)
(5135)
现代(5134)
社会(4960)
(4422)
(4400)
共检索到149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忠平  
市镇作为社会的、经济的及地理的实体,是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涌现于江南农村的。随着江南市镇社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其内部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市镇政权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帮行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镇社会经济的影响略加探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伯重  
十年前,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刘石吉先生的《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专业市镇》、《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与《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市镇的发展》三篇论文,却早巳不胫而走,在大陆明清史学界广泛流传。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杪将上述三文汇为《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一书,于1987年刊出,以餐读者。此书不仅是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台湾学者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专著,而且也是1980年代国际中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霓  
中国古代私学自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之后,便成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形式而存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官学私学并存发展、变化、消长不一的制度。私学在教学上有程度较低的蒙学和程度较高的专经教育两个层次。私学发展到宋,随着书院的不断完善,达到了其制度化、规范化的高级阶段。同时,私学的初级形态,亦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并且愈来愈突出其社会化、蒙学化的特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陆东辉  
在宋元明清(前清)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大师们的管理思想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管理目标是强化皇权,提高国家统治效能;管理思想的中心是"以人为本";以儒学学派为主体的治国思想;突出了"以农为本,富民兴邦"的治国理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铮强  
对于"总体社会"的历史而言,无数家族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相似性或一致的趋势,但对于不同的家族而言,却是在这个过程完成了"各自"的历史进程。宋元明时期,永嘉苍坡李氏家族经历了经济豪强、科举士绅、武装豪强、平民宗族等不同的阶段。明初苍坡李氏的生存状态,相对于元代是全新的时代,相对于南宋可谓恍若隔世,北宋的历史在家族记忆中更退化为难以捉摸的神话。无论是作为家族史本身还是作为历史叙述的族谱,苍坡李氏奇迹般地存在了上千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主体"面前,历史本身断裂为不同的片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江南是历史上最为突出的重赋区。唐中期韩愈说:“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说明随着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江南重赋在八九世纪之交就已初肇其端。到明中期,经济名臣丘濬则说:“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嘉靖时,礼部尚书顾鼎臣也说:“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财赋甲天下。”可见其时江南税额更高,地位更加重要。康熙初年的江苏巡抚韩世琦也说:“然财赋之重,首称江南,而江南之中,惟苏松为最”,江南赋税独重的局面,清代依旧。正因为如此,明廷将江南倚为“外府”,清代视江南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廷元  
明清时期江南棉织业颇负盛名,其产品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俱为全国之冠。江南棉织业的发展对于商业的活跃,市镇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都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历经明清两朝五百年的悠悠岁月,江南棉织业的绝大部分却一直停留在“以织助耕”的经营形态上,而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更没有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当时棉织业的劳动收益过低。本文拟就此略作论述,以就正于学界同仁。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冯念华  
自唐代之后,我国封建政府一直实行历法官府专有出版的政策。元明清时期的书籍版权保护继承宋代,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没有超越宋代。元明清时期盗版活动猖獗,在明代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书坊主和盗版者之间自发的矛盾斗争中,作者的版权权益几乎被忽视。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大都是对出版权(属于版权邻接权范畴)的保护。无论是从政治环境,还是从人文传统上来说,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都缺乏全国性版权成文法产生的条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树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潇  
江南市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明清及当代时序上的两次兴盛期。但是这两次兴盛表征背后所展现的社区发育逻辑有很大的不同。以上海市郊七宝古镇为例,其第一次兴盛的机理是在国家悬置的背景下,依靠其内部产业发展及市场交易带动而实现的近代市镇繁华;而第二次兴盛则是在国家介入以后,通过政府规划设计社会工程,以旅游业为突破口,而带来的当代市镇的再度发展。两次繁盛背后的一个重要转变在于市镇已从一个商品交易的中介转变为消费的终端市场。在国家介入市镇发展以后,市镇原有的传统发生了变迁,社会资本网络的拓展,经济与生活的分离,宗教影响的式微,昭示着市镇社区内部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以七宝为代表的江南市镇社区两次发育的不同机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江西的商业城镇许檀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北部为鄱阳湖平原,中部南部为丘陵山地。赣江发源于省境南端的南岭山脉,自南而北流经南安、赣州、吉安、临江、南昌、建昌等府,汇抚、袁、信、修诸水入鄱阳湖,北接长江。赣江全长700余公里,纵贯全省,流域面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舰戈  
书船是活跃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图书贸易的一种主要载体,它促进了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和文化传播。通过明清时期有关江南书船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对书船的活动范围、图书的营销方式、读者购书、藏书等方面进行考究分析,阐明江南书船对明清时期图书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包伟民  黄海燕  
作者以浙江乌青镇为个案 ,对“专业市镇”与江南市镇研究范式作了角度独特地评论 ,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认为 :蚕桑业固然是乌青镇农村经济中粮食作物之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若说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进而规定了市镇经济的“专业性” ,则有夸大之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游欢孙  曹树基  
市镇周边乡村农民以兼业的方式部分或暂时实现由农民向手工业工人的转化,其实质是江南的“乡村工业化”而非“人口城市化”。没有现代工业支持的江南市镇,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因而对整个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