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7)
- 2023(13221)
- 2022(11501)
- 2021(11054)
- 2020(9020)
- 2019(21095)
- 2018(20825)
- 2017(40347)
- 2016(21734)
- 2015(24654)
- 2014(24475)
- 2013(24464)
- 2012(22536)
- 2011(20603)
- 2010(20229)
- 2009(18410)
- 2008(17815)
- 2007(15102)
- 2006(13042)
- 2005(11619)
- 学科
- 济(91580)
- 经济(91479)
- 管理(57046)
- 业(52640)
- 企(42404)
- 企业(42404)
- 方法(41648)
- 数学(36823)
- 数学方法(36496)
- 中国(25735)
- 农(22705)
- 地方(19263)
- 财(19214)
- 贸(18762)
- 贸易(18751)
- 业经(18738)
- 学(18245)
- 易(18170)
- 制(15145)
- 农业(14928)
- 和(14306)
- 环境(14050)
- 融(13847)
- 金融(13845)
- 银(13680)
- 银行(13644)
- 理论(13625)
- 行(13132)
- 技术(12393)
- 划(11676)
- 机构
- 大学(309760)
- 学院(305629)
- 济(129322)
- 经济(126786)
- 管理(120741)
- 研究(108117)
- 理学(104880)
- 理学院(103675)
- 管理学(102103)
- 管理学院(101552)
- 中国(82512)
- 京(66669)
- 科学(65183)
- 财(55760)
- 所(54005)
- 研究所(49587)
- 中心(47667)
- 财经(45700)
- 农(44616)
- 北京(42938)
- 业大(42612)
- 经(41828)
- 范(41728)
- 师范(41428)
- 江(41027)
- 经济学(40058)
- 院(39175)
- 经济学院(36196)
- 农业(35033)
- 财经大学(34264)
- 基金
- 项目(211753)
- 科学(167066)
- 研究(156981)
- 基金(155102)
- 家(134978)
- 国家(133925)
- 科学基金(114360)
- 社会(99917)
- 社会科(94708)
- 社会科学(94684)
- 基金项目(82201)
- 省(78925)
- 自然(72902)
- 自然科(71197)
- 自然科学(71182)
- 教育(71159)
- 自然科学基金(69908)
- 划(67874)
- 资助(64334)
- 编号(63477)
- 成果(52068)
- 部(48101)
- 重点(47259)
- 发(45570)
- 创(43512)
- 课题(43410)
- 国家社会(41573)
- 教育部(41420)
- 创新(40658)
- 科研(40106)
- 期刊
- 济(137204)
- 经济(137204)
- 研究(95289)
- 中国(55338)
- 学报(45988)
- 科学(43954)
- 管理(43141)
- 农(40360)
- 财(38742)
- 大学(34906)
- 教育(33619)
- 学学(32518)
- 农业(28981)
- 融(28919)
- 金融(28919)
- 技术(24539)
- 经济研究(24301)
- 财经(21838)
- 业经(21372)
- 经(18672)
- 问题(17672)
- 图书(17045)
- 贸(15862)
- 业(15555)
- 理论(15233)
- 世界(14934)
- 国际(14296)
- 科技(14271)
- 技术经济(14172)
- 资源(13928)
共检索到444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星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宋元时期中国货币高度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发达,对外贸易繁荣,货币流通市场广阔;宋朝、元朝币制先进,信誉较好,货币体系完善;铜钱具有货币和商品双重属性,销熔可作为铜原料加剧铜币外流。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广泛流通对当时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增加中国国内社会财富,提高宋元时期货币的流动性;二是承担国际货币职能,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展;三是推动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制度演进,促进域外国家和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四是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传播中华货币文化和中华文明。宋元时期货币域外流通经验对当今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制度变革带来如下启示:一是贸易竞争力是货币国际化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夯实实体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基础;二是货币国际化具有市场自发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遵循市场规律、顺势而为;三是货币制度的先进性是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要与时俱进、加快完善和革新人民币制度;四是货币制度创新应当从实际出发,人民币制度创新要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廖薇 Sampawende J.-A.Tapsoba 李丽丽
中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市场化,这对货币政策的环境产生了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份报告研究了金融业改革渐进过程中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通常会导致货币需求函数的结构性转变,如金融创新和自由化改变了货币供给对实际收入和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报告对中国的研究发现,2002-2008年期间货币需求、收入和利率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在2008年之后消失了,这期间也是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发展时期。报告认为,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M2的有效性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背景下下降了,凸显了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价格型调控)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华妤 马跃
应用增加时滞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滚动估计(surplus lag VAR rolling estimation)检验方法对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期中国各层次货币数量对价格水平的因果关系做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自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时期后货币政策的作用有减弱趋势;而在早期通货膨胀期间,货币供给有显著的内生迹象。除了M_0在1990年4月到1995年3月以外,没有迹象表明M_0、M_1、M_2是价格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货币供给量不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货币 物价 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晓兵
一、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未来趋向——综合目标框架。中国没有选择单纯的复制是基于客观条件约束和主观判断甄别的,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应将中介目标拓宽至更为广义的范围,实施综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框架。这个综合框架中至少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变量,但是两者要有主辅之分,即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董凯 王国林 吕礼涵 杜修立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实践、金融市场形态及银行业结构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围绕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特征、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愈发普遍。目前,探讨新时期中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特征的相关成果仍需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这对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TVP—SV—VAR模型,并结合2002年至2019年相关数据探究了新时期间接调控机制下中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冲击能够显著影响银行的存款量、贷款量以及最终产出和通货膨胀,间接调控机制下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有效,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是有效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工具,现阶段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依旧畅通。本文提出适时转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重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加强金融监管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文丽
虽然货币政策效力时空非对称性研究并非是一个新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一则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二则就货币政策效力空间差异性的研究而言,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欧元区内统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国别差异而展开。单一主权国家内部是否会存在大国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空间效力差异?发展中的大国货币政策是否存在效力非对称性?现有的研究文献对此鲜有涉及。本文基于转轨时期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性,对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效力存在区域(空间)非对称性”这一命题进行了经验证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源
文章基于货币需求函数构建新的货币流通速度方程式和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并通过两种货币流通速度的比较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货币化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为我国货币当局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供了调控对象和理论依据,进而最终达到"盘活存量"的目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国庆 林梦瑶
本文利用Fisher-Seater的货币长期中性检验模型对中国1997年第1季度—2009年第4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货币长期导数是发散的,表明货币在长期内是非中性的。基于这一结果我们认为,近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影响实际经济上是有效的。
关键词:
货币长期中性 F-S方法 单位根检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卞志村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通常有"相机抉择"和"规则"两种方式,但究竟哪种方式更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相机抉择性货币政策和规则性货币政策成分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是:中国目前是以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操作为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采用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中国经济的波动。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应由目前的相机抉择型操作向规则型操作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巍贤
货币供给的外生(或内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函义的一个问题。如果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等于说,货币供给总是被动地取决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确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当局则能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元
本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基本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借鉴经典理论方法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以1992~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方法得到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货币需求除受收入影响外,还受通货膨胀率、风险资产价格影响。因此,要关注货币需求变化的长期趋势,提高货币政策预见性;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决策应关注资产价格及新的制度因素等。
关键词:
货币需求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雅炯
本文从特里芬悖论的原意出发提出新特里芬悖论概念,通过协整检验和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建立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与货币供应量、国际资本收支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原理分析变量短期波动给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冲击。新特里芬悖论产生的问题对实际经济活动影响有限,当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增长可持续时,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存在根本性矛盾,新特里芬悖论并不能作为美元贬值政策的理论依据,这也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政策有长期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家新
通过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及脉冲响应的实证分析,比较流通中现金、广义货币和金融机构贷款对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预测能力和变动解释能力,发现1953-1984年"大一统"银行体制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备选指标中与产出和通货膨胀目标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变量均为流通中现金,因此在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为流通中现金。论文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明 白雅娟
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变量——货币乘数着眼,研究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乘数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动情况,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反映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效果。根据从2006年3月到2009年10月的数据,发现中国货币乘数总水平有所缩小,但相对美国货币乘数的巨幅收缩则仍然显得比较平稳,使我国得以运用相对较少的基础货币增幅换取了较大的货币供给增幅。同时,尽管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较大,但预测公式仍然保持了基本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