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1)
- 2023(4828)
- 2022(4282)
- 2021(4160)
- 2020(3445)
- 2019(7864)
- 2018(8040)
- 2017(14843)
- 2016(8221)
- 2015(9465)
- 2014(9551)
- 2013(9231)
- 2012(8547)
- 2011(7643)
- 2010(7491)
- 2009(6734)
- 2008(6680)
- 2007(6207)
- 2006(5461)
- 2005(4585)
- 学科
- 济(26970)
- 经济(26827)
- 管理(19923)
- 业(17757)
- 企(14972)
- 企业(14972)
- 农(11131)
- 方法(9274)
- 地方(8883)
- 中国(8803)
- 业经(8540)
- 理论(8454)
- 财(7434)
- 和(7206)
- 农业(7037)
- 学(6916)
- 制(6211)
- 教育(5584)
- 数学(5533)
- 数学方法(5424)
- 教学(4953)
- 务(4427)
- 财务(4414)
- 财务管理(4395)
- 社会(4375)
- 环境(4311)
- 贸(4052)
- 工作(4051)
- 贸易(4048)
- 企业财务(3987)
- 机构
- 学院(107399)
- 大学(105230)
- 管理(36645)
- 研究(35132)
- 济(34849)
- 经济(33677)
- 理学(30474)
- 理学院(29977)
- 管理学(29308)
- 管理学院(29071)
- 中国(27284)
- 京(23419)
- 科学(23108)
- 江(19168)
- 财(18593)
- 农(17908)
- 所(17715)
- 范(17634)
- 师范(17493)
- 中心(17176)
- 研究所(15689)
- 业大(15447)
- 州(15320)
- 北京(14620)
- 财经(13955)
- 师范大学(13842)
- 农业(13641)
- 技术(13404)
- 省(13009)
- 院(12990)
- 基金
- 项目(68072)
- 研究(53575)
- 科学(51817)
- 基金(45578)
- 家(38938)
- 国家(38435)
- 科学基金(32537)
- 社会(32276)
- 社会科(28975)
- 社会科学(28962)
- 省(28649)
- 教育(25212)
- 基金项目(24905)
- 编号(24652)
- 划(23229)
- 成果(21072)
- 自然(20419)
- 自然科(19849)
- 自然科学(19846)
- 自然科学基金(19469)
- 资助(17635)
- 课题(17197)
- 重点(15360)
- 发(14892)
- 年(14872)
- 项目编号(14183)
- 部(13974)
- 性(13962)
- 创(13784)
- 大学(13304)
共检索到172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段雪玉
南宋时期,香山因盐立县,由此奠定了宋元以降香山社会的经济、文化格局。宋末元初盐场的动乱表明只有那些归附新朝廷的盐民才可以继续在盐场生存,而"抵禁"者很可能就此被排挤出盐场社会。明初灶户立籍,香山盐场的盐民获得了合法的社会身份。明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沙田的成长,适宜食盐生产的海水逐渐淡化,导致盐产下降,灶丁逃亡,黄萧养之乱加快了这一过程。香山社会经济格局重新整合。清代以后,香山盐场的盐业生产已经衰落,生产中心转移至三灶。原香山场的族群对市场、宗族、民间信仰、科举等文化和权力资源的操控,揭示出市场与社会文化、地方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宋元明清 香山盐场,盐,地域社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晓龙
盐场灶户赖以生计的食盐,是一种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明中叶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沙田开发等因素导致近海咸淡水交界线的向外推移,沿海盐场社会经济变动较大。海水变淡严重影响了盐场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和生产规模,也造成了沿海盐场的不均衡发展格局。嘉万年间两广运销制度的改变,加速了盐业市场向惠、潮地区转移。环境变迁导致珠江口盐场经济衰退和灶户赋役沉重化,使得灶户不再以盐为生,而寻求其他生计出路,传统盐场社区逐渐失去盐业经济的基本职能。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盐业技术 盐场 灶户 广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岚 李新建
江苏沿海分布着一系列由古代两淮盐场治所发展而来的"淮盐场治聚落",其演变经历了起源、草创、定型、鼎盛和分化五个阶段,自然地理、制盐技术、盐业制度和基础设施对其聚落建制、空间格局、商业化和市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应对淮盐场治聚落遗产进行研究与保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鲍俊林
因海势东迁,明清两淮盐场不断有"移亭就卤",成为淮盐发展变迁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别于其他海盐产区的典型特征。表面上看,海岸东迁不利于淮盐生产,但淮盐正是通过"移亭就卤"的方式很好地适应了苏北海岸带环境变化,迎来长期繁盛发展。这种独特的盐作生态,存在了数百年。海涂淤进,草卤分离,煎盐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的特点决定了筅置亭场的方式与过程。"移亭就卤"是盐作生产对荡草、土卤、咸潮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另一方面又受制于社会经济状况。清末社会经济状况恶化,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移亭就卤"的积极性,亭场移筅为难,以至走向衰亡,淮南盐业遂衰。
关键词:
淮盐 海岸带 草卤分离 移亭就卤 明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锋
盐场大使是清代盐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层级,主要掌管各产区中食盐的生产与场灶缉私,虽系微员,责任甚重。本文分4个方面,对盐场大使的设置、治所、职掌,盐场大使的拣选与保题,盐场大使的品级、俸禄、养廉及员役待遇,盐场大使的陋规与公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清代 盐场大使 盐业管理 俸禄 陋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晓龙
盐课是明朝重要的财政收入,朝廷为此而实行食盐专卖制度。为了保障专卖,明初即对盐的生产者和生产机构颁定了看似严密的规章。不过实际的实施过程却因地方盐场政治与社会环境的错综复杂,终难符王朝制度设定的初衷。以广东盐课提举司为例,洪武年间盐场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从继承元代旧制到逐渐发展出新体制的过程。在承旧启新中,许多旧有制度和地方社会因素逐渐渗透,加之地方权势的因势利导,最终导致盐场地方运作的变形,也为明初制度的逐渐瓦解埋下了隐患。
关键词:
盐政 盐场制度 灶户 洪武年间 广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天颖
清代富荣盐场的"年限井"是收益有时间限定的合资经营体制,"子孙井"则是无时间限定的长期合资经营体制,二者体现了投资者和土地所有者权利、义务的极大差别。道光以前,年限井占居绝对优势;咸、同以降,子孙井逐步上升为主导地位后,年限井仅残存于盐岩井和个别特殊合资经营实体中。这一漫长的嬗替过程,最终导致子孙井"地脉日份"与土地所有权的彻底分离,完成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此外,还附带论及分等、火井王、张乐三等问题。
关键词:
富荣盐场 地脉日份 广义土地资本 张乐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天颖
清代富荣盐场的"年限井"是收益有时间限定的合资经营体制,"子孙井"则是无时间限定的长期合资经营体制,二者体现了投资者和土地所有者权利、义务的极大差别。道光以前,年限井占居绝对优势;咸、同以降,子孙井逐步上升为主导地位后,年限井仅残存于盐岩井和个别特殊合资经营实体中。这一漫长的嬗替过程,最终导致子孙井"地脉日份"与土地所有权的彻底分离,完成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此外,还附带论及分等、火井王、张乐三等问题。
关键词:
富荣盐场 地脉日份 广义土地资本 张乐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楠
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问题上,宋元两代有同有异。"直求资财"是其共同之处;至于"资财"性质,则又有很大差别。其具体表现是宋代重奁产,元代重聘财。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关键词:
宋元婚姻 聘财 奁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蕾
唐代是中国古代盐政制度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本文立足于食盐专卖制度的变迁,研究了从"直接专卖"制度向"就场专卖"制度的变迁过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制度变迁的背景来看,唐代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致使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支出骤然增加,并且供需变化、漕运完善等为食盐专卖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从制度安排的内容和特点来看,第五琦实施的"直接专卖"制度具有政府全程控制食盐流通、低买高卖和寓价于税等特点,但是,制度覆盖地区不全面致使边区盐价不稳定;刘晏实施的"就场专卖"制度在"直接专卖"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食盐生产、运销、盐务监管机构等方面的改革。与"直接专卖"制度相比,"就场专卖"制度节约了管理成本、理顺了产销关系、促进了食盐商品市场发展、平衡了各方利益。从制度变迁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来看,从"直接专卖"制度到"就场专卖"制度的变迁不仅使财政收入倍增、商品经济发展,而且培植和扶持了盐商这一新型商业阶层。因此,"就场专卖"制度是唐代食盐专卖制度成功的典范,为后来食盐商卖制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直接专卖 就场专卖 财政收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洋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长河里,历朝历代权利更迭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动乱,古代的普通民众生活质量不高,大多数人的毕生所求不过是一生温饱。在战争年代,被战火波及较为严重的地区,很多普通百姓会跟随整个家族一起迁徙到其他地方,为了求得一个能让他们平静生活的地方,在新的地方谋求生路解决温饱。这种迁徙的出发点是群众自发性组织,并非为官府强制要求,还有一种迁徙方式是政策要求,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国家刚刚建立或国家刚刚经历一场浩大的叛乱后,某个地区的人口总数量因为战火而急剧下降,国家为了平衡全国各地的发展,会通过政策要求其他省份的部分群众迁徙到此处生活,通过人们在此处世代繁衍生息,逐渐让这片土壤恢复生机。无论是哪种迁徙方式,都是由战乱引起的社会变迁,都造成了群族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果
宋元是江汉—洞庭平原聚落发展的重要时期,聚落点增多,规模扩大,空间分布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聚合与转移。影响聚落变迁的环境因素很多,着重分析了地貌、水文和自然资源因素:四面高、中间低的地势,使规模较大的聚落集中在平原的周缘地带,中部低地聚落分布较稀、规模较小、变动较强;水系发达、河湖交错,使大多数聚落分布在江河沿岸,往往也是水运交通线旁;丰富的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使专业性聚落应运而生。聚落的发展变迁反映出宋元时期江汉—洞庭平原的人地关系基本和谐,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利扰动的问题也开始出现。
关键词:
聚落 环境 江汉—洞庭平原 宋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卢彤彤 欧石燕 李昕尉 沈雪莹
文章旨在利用知识图谱的理念和技术对战争史文献资源进行语义化组织和描述,将非结构化战争文本转变为以事件、人物、时间和地点等多维度对战争知识进行数字化呈现的知识图谱,方便研究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以Event Ontology为基础构建战争本体语义模型,基于模式匹配和预训练模型抽取战争事件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命名实体,利用Neo4j和Gephi存储、呈现和挖掘战争知识图谱。最终以战争事件为核心将分散的战争史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互联的、立体的、多维的知识图谱,使这些资源更容易被访问和利用。该本体没有关联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内容,语义模型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事件本体 宋元时期战争 知识图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露 汪兰溪
实地调研发现,草场流转受当地的区位条件、政策背景、草场质量、围栏精细程度的影响,并面临着诸多困难。应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实行有条件的开牧政策,规范草场经营权流转管理,从而促进草场流转,推动草场资源利用的规模化、市场化与科学化,实现草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牧区草场 草场流转 产权制度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曲则生 肖友瑟
日本教育与社会变迁曲则生,肖友瑟教育史学者一般把日本教育的发展分为以下3个阶段:近代前教育(即江户时期的教育),近代教育制度的创立时期,二战后新教育制度的创立时期。笔者试从这3个时期来阐述日本教育与社会变动的关系。一、江户时期的教育制度日本的现代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