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1)
2023(2157)
2022(1861)
2021(1799)
2020(1457)
2019(3428)
2018(3581)
2017(6533)
2016(3861)
2015(4513)
2014(4873)
2013(4538)
2012(4146)
2011(3704)
2010(3847)
2009(3590)
2008(3552)
2007(3409)
2006(2996)
2005(2865)
作者
(10533)
(8516)
(8486)
(8138)
(5487)
(4178)
(4110)
(3449)
(3326)
(3264)
(3010)
(2931)
(2874)
(2773)
(2711)
(2674)
(2636)
(2531)
(2528)
(2415)
(2243)
(2231)
(2129)
(2055)
(2053)
(2001)
(1918)
(1889)
(1779)
(1778)
学科
(10274)
经济(10259)
管理(9839)
(9105)
(7522)
企业(7522)
(4034)
(3960)
中国(3704)
理论(3612)
方法(3403)
教学(3350)
(3254)
教育(3170)
业经(2885)
(2821)
财务(2812)
财务管理(2794)
(2788)
银行(2785)
农业(2778)
企业财务(2600)
(2576)
贸易(2573)
(2550)
(2538)
(2510)
(2452)
金融(2451)
数学(2446)
机构
学院(50096)
大学(47744)
(16042)
管理(16002)
经济(15408)
中国(15051)
研究(14342)
理学(12513)
理学院(12355)
管理学(12076)
管理学院(11981)
(10511)
(10370)
(9972)
(8630)
科学(8530)
(8469)
中心(8443)
(8315)
银行(8014)
(7645)
(7580)
(7430)
师范(7336)
技术(7306)
财经(7296)
职业(7266)
北京(6779)
(6538)
(6434)
基金
项目(25872)
研究(22065)
科学(18922)
基金(16044)
(13160)
国家(12962)
社会(11661)
(11436)
教育(11332)
编号(11174)
社会科(10846)
社会科学(10843)
科学基金(10747)
成果(9857)
(8968)
基金项目(8125)
课题(8067)
资助(7162)
(7155)
(6484)
项目编号(6443)
自然(6244)
自然科(6061)
自然科学(6061)
自然科学基金(5938)
重点(5843)
规划(5544)
大学(5528)
(5493)
(5480)
期刊
(23558)
经济(23558)
研究(18232)
中国(14037)
(11761)
金融(11761)
教育(11274)
(9506)
(8069)
学报(6552)
管理(6225)
技术(5756)
科学(5325)
大学(5030)
业经(4528)
学学(4382)
图书(4338)
农业(4293)
职业(3900)
财会(3754)
财经(3467)
书馆(3367)
图书馆(3367)
(3199)
论坛(3199)
理论(3081)
农村(3045)
(3045)
实践(2936)
(2936)
共检索到89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晓巍  
赈贷是中国传统救荒政策的一项具体内容。宋代赈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以提供赈贷资金的主要仓储不同为主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北宋前中期:以省仓、军储、内库、三司资金等为主的赈贷;(2)北宋中后期:青苗法影响下以常平仓等为主的赈贷;(3)南宋前期:战乱破坏后政府多方位的赈贷;(4)南宋中后期:士绅主导下的社仓赈贷。这四个阶段赈贷的实施、发展,在宋代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赈贷的专题性深入研究,因此,对赈贷的分类比较粗略,且作用也被低估。本文从赈贷较赈粜赈给之利、赈贷资金来源的丰富、赈贷实施及效用的多样化三个方面,论述宋代赈贷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讨论宋代赈贷的弊病、利息、蠲贷和倚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善军  
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随着经济关系的变革,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这便是由魏晋隋唐时期的门阀宗族制转变成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以“敬宗收族”为特点的宗族制。宋代族产的广泛兴置是新式宗族制确立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宋代族产虽有所涉及,但论述得很不全面、很不系统。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宋代族产做一全面,系统的探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福运  
为提高救灾成效,宋代有识之士提出及时与就地赈济的减灾思想,其中苏轼"救灾恤患,尤当在早"的观点和曾巩以借贷方式原地安置灾民的思路较有代表性。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范仲淹等积极探索运用价格杠杆调剂丰歉与平抑粮价的新方法,南宋时期形成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商人参与赈灾的新理念;在传统劝分思想的根基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董煟提出"以不劝劝之"的新理论;为保障救灾物资的顺利募集与调运,李觏、汪刚中以制度化力量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思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然而,宋代资源的匮乏与政府支付能力的局限,制约了荒政思想的发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营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时期,宋代行会是官府与客商博弈中延续发展起来的。宋代坐贾势力壮大,代替了汉唐以来客商独霸市场的局面,使中国古代的城市行会在宋代形成一种本地同业商人的市场垄断组织。宋代,同业商人组织的行接受官府的要求,筹办所需的用品,属于行的商人顺次担当供应需用品的任务。商业行会的重要职能表现为统一商品价格;限制竞争;应付官府科索。行会组织又有自身互助合作的性质,并成为了联系政府与商人之间的纽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荣  郭理蓉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时期,与此相对应,其商业立法也较为完善。为了建立相对比较平等的商品交易秩序,在宋代有"均输法"和"市易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打击大商人,限制大商人与官僚操纵垄断市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正秋  
一、米铺与米市两宋都城的人口,均在一百万上下,是宋代人口最多的两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一百万人口,每人一天二升计算,每天耗粮即达数万石,每年的耗粮更为巨大。每年从各地经河渠运入东京(今河南开封)的上供官米达八百余万石。东京居民所耗仓米,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文书  
目前,学术界对金融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清代、民国时期,对于清代以前金融史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例如,叶世昌先生主编的《中国金融通史(第一卷)》时间跨度很大,从先秦一直到清朝鸦片战争前,与后几卷相比稍嫌简略。要写一部比较完备的古代金融史,如果没有清朝以前各断代的较为深入的研究作为基础,其难度会更大。因此,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为古代金融史的研究增砖添瓦。关于宋代借贷业所涉及到的诸多方面,前人多有论述,《宋代借贷业研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杨军  
宋代榜文经由皇帝、朝廷各部及地方官府发出,传递至官方场所、地方城乡、商贸地区等地区,成为朝廷及各级官府日常行政运作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榜文的下行及公示于民众虽有其正常的程序和规章,但在榜文发布过程中也不时存在着出榜稽缓、"擅收敕榜"、出榜泄密及违规用纸和隐匿遽收等违规现象。对此,朝廷及地方官府均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惩戒,以保证榜文文书发布规章得以顺利实施,政令下行有序畅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应征  王瑞馨  
借贷是宋代重要的金融活动。为了最大化借贷的优点,减少不良借贷给借贷中的个体带来的利益损失和给社会造成的不稳定影响,宋代政府从借贷发生过程中的诸多环节进行风险调控,制订了严格的法规、法令,对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如此,宋代借贷政策落实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官员的违法乱纪,由此提出了道德的软约束和法令、法规的硬约束之间应该相互配合,但需要支持条件(主要指科学技术的进步)的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应征  王瑞馨  
借贷是宋代重要的金融活动。为了最大化借贷的优点,减少不良借贷给借贷中的个体带来的利益损失和给社会造成的不稳定影响,宋代政府从借贷发生过程中的诸多环节进行风险调控,制订了严格的法规、法令,对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如此,宋代借贷政策落实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官员的违法乱纪,由此提出了道德的软约束和法令、法规的硬约束之间应该相互配合,但需要支持条件(主要指科学技术的进步)的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华仙  
宋代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成熟、丰满时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受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场交易活跃的影响,节日期间士庶更多地采取取自市场的消费方式,使得节日消费市场更加繁盛,节日经济功能更加突出。政府在节日习俗、节日消费风气等方面起了有益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而对节日市场则既有顺应、利用的一面,也有控制、决策的一面,扮演了消费者、经营者、决策者、组织者等多重角色,促进了节日消费市场的繁荣,丰富了士庶节日生活内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晓  
一、宋代茶叶市场概说 茶叶生产是从唐代开始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的商品生产领域,到宋代已越来越多地向专业化生产迈进。随着生产的发展,茶叶消费愈益普及。时人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大量材料表明,茶叶产地在宋代基本全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而消费市场则主要是汴京等大中城镇,特别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介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换必然也相应发展,出现了“商于海者,不宝珠玉,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的说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审计在中国古代审计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审计院的前身是三司之下一个分掌军队给受之数的机构——三司马步军专勾司。据《长编》卷33记载:淳化三年,“置勾当马、步军专勾司官各一人,从户部使樊知古请也。”淳化五年,合马、步军专勾司为一司。此司设立之初,是为防止发放俸禄时伪冒欺弊等,其审计范围很小,“特掌骑兵、徒兵给受之数,犹未及诸司也。(《通考》卷60)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原是采取事前审计的形式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民生  
宋代商品经济和文化大发展,商人增多。职业要求商人必须具备至少初步的文化水平,官方亦明确要求为朝廷服役的商人或者担任采买者必须识字。宋代识字的小商人或商铺的从业人员比较普遍,大中商人的文化水平多高于小商贩。从事远洋海外贸易的商人不但识字,更精通外语,并服务于朝廷外交。商人重视子孙的文化教育,其女眷至少要学会算账。宋代书商多属儒商,他们发出并传播民间声音,打破了官方一元化的言论,文化水平和贡献超过多数士大夫。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宋代商人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文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古代审计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的专职化程度很高,且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审计方法有较大发展,查账法中充分注意到账证、账账、账实的相符,比较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简式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已大致具备;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能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审核监督,事前审计范围扩大;审计专业技术官吏初步出现。宋代审计也难免存在账籍大量积压、没有勾考,审计官吏受贿枉法徇情,审计机构设置复杂多变、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