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5)
- 2023(2394)
- 2022(1921)
- 2021(1578)
- 2020(1302)
- 2019(2870)
- 2018(2815)
- 2017(5591)
- 2016(2817)
- 2015(3187)
- 2014(3032)
- 2013(3028)
- 2012(2751)
- 2011(2404)
- 2010(2487)
- 2009(2268)
- 2008(2337)
- 2007(2044)
- 2006(1680)
- 2005(1530)
- 学科
- 管理(9644)
- 济(9483)
- 经济(9470)
- 业(9226)
- 企(8201)
- 企业(8201)
- 制(4697)
- 银(4453)
- 银行(4450)
- 行(4275)
- 融(3953)
- 金融(3953)
- 方法(3851)
- 财(3834)
- 体(3425)
- 业经(3303)
- 体制(3143)
- 中国(3093)
- 务(2924)
- 财务(2924)
- 财务管理(2912)
- 数学(2910)
- 数学方法(2876)
- 企业财务(2795)
- 农(2737)
- 学(2724)
- 理论(2238)
- 贸(1974)
- 贸易(1972)
- 农业(1951)
- 机构
- 大学(40658)
- 学院(40032)
- 管理(15593)
- 济(15131)
- 经济(14788)
- 理学(13339)
- 理学院(13186)
- 管理学(13045)
- 管理学院(12950)
- 研究(12894)
- 中国(11158)
- 京(8309)
- 财(8297)
- 科学(7340)
- 财经(6606)
- 所(6396)
- 中心(6265)
- 江(6129)
- 经(6024)
- 研究所(5762)
- 范(5753)
- 师范(5689)
- 农(5413)
- 北京(5204)
- 业大(5165)
- 财经大学(5022)
- 州(4856)
- 院(4814)
- 经济学(4775)
- 师范大学(4705)
共检索到60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本顺
宋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中央台谏、外台监司、州级通判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垂直领导监察体制。宋代监察权在运作中呈现出能够有效制衡行政、司法权的权威性特质。宋代监察权威首先源自监察官自身所具备的优秀监察品质;其次,其内生于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官”所担负的维护封建“纲纪”的庄严使命;再次,宋代监察官铨选、回避制,从制度上保障了监察权威;最后,宋代监察官是“天下公议”化身的政治话语,从舆论上强化了监察权威的合理性、正当性。宋代监察权威在彰善瘅恶、澄清吏治、整肃“纲纪”、关注民瘼、保持政治清明等方面均起着扛鼎作用,其不仅能够为当代监察权威的构建提供丰富的镜鉴和启迪,甚或可以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希鹏
监察权的属性是国家监察制度的本源性、核心性问题。监察权不是行政权,也不是司法权,更不是两种权力的简单混合。按照国家权力的划分原则,监察权的本质属性就是独立的监察权;按照政治权力的划分原则,监察权具有直接的政治属性,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监察委员会行使的是调查权,而不是侦查权。当前要实现监察权与司法权的有机衔接,并强化对监察权的监督制约。
关键词:
国家监察委员会 《监察法》 监察权 属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袁咏心
宋代文化的全面繁荣,与宋代士人主体意识的高扬息息相关。在理学风行,禅学大盛,赵宋皇室重文轻武的时代背景下,宋代士人在从"外王"转向"内圣",从"平天下"的追求转向"修身"趋向的同时,重新开启了返身向内,审视自我价值的门径。在内省意识的自觉张扬中,宋代士人不断提升其反思能力,走上了一条既超越前人,又超越自我的自觉之路:在承传传统中不断开拓以超越前人,在内心营构的理想境地中放飞心灵以超越自我。宋代士人这一自觉的价值取向,不仅深深地影响到了后世士人的审美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个封建社会末期的文化走向。
关键词:
宋代士人 内省 超越 价值取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平波 李锐
国家审计权与监察权尽管隶属于权力架构的不同阶层,但都是国家腐败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审计权与监察权的协同腐败治理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单一监管治理对腐败难以起到遏制作用,协同关系的重塑是必然趋势。基于此,通过比较审计权与监察权在国家监督系统改革前后的变化,在"监审分离"的背景下分析两者优劣势,从主体耦合、过程协同、结果共用三方面助力审计权与监察权协同关系的重塑,为关系重塑提供保障性应对策略,推进国家腐败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平波 李锐
国家审计权与监察权尽管隶属于权力架构的不同阶层,但都是国家腐败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审计权与监察权的协同腐败治理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单一监管治理对腐败难以起到遏制作用,协同关系的重塑是必然趋势。基于此,通过比较审计权与监察权在国家监督系统改革前后的变化,在"监审分离"的背景下分析两者优劣势,从主体耦合、过程协同、结果共用三方面助力审计权与监察权协同关系的重塑,为关系重塑提供保障性应对策略,推进国家腐败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平波 李锐
国家审计权与监察权尽管隶属于权力架构的不同阶层,但都是国家腐败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审计权与监察权的协同腐败治理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单一监管治理对腐败难以起到遏制作用,协同关系的重塑是必然趋势。基于此,通过比较审计权与监察权在国家监督系统改革前后的变化,在“监审分离”的背景下分析两者优劣势,从主体耦合、过程协同、结果共用三方面助力审计权与监察权协同关系的重塑,为关系重塑提供保障性应对策略,推进国家腐败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志 万利民
公司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专门行使监察权的必要并常设监督机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事会监察权的合理及有效行使,是制衡董事权力,确保公司合法经营,保护股东投资权益和公司债权人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一些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经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以致于被绳之以法或者使公司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却很少见到监事在事发前发现并加以制止。监事会制度徒有虚名,监察权不能有效行使已成公认的事实。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法中监事会制度的规定,使监事会监察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莹
泰山由于众多神灵的存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在此处有着不同形式的朝山进香活动。民间的进香行为,更多地是借助于香社这类进香团体。现存的宋代香社碑铭表明,宋代是泰山香社的发展阶段,此阶段除了继承后晋香社的基本社内建置外,还出现了船户(贾)作为施捐主体的香社,并且逐渐形成了明清时期香客来源的核心区域。碑文中留有捐款数额的信众,可以称之为相对富裕的人群,而并非普通百姓。
关键词:
宋代 泰山香社 船户 富裕人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景玉
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打上深刻的时代印记,并深刻影响着时代的文化风貌。因此从"士风"的角度研究这一群体,无疑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问题的认识。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士人,居于社会政治主导力量的宋代文人士大夫无疑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学术界有关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还缺乏对宋代士风全面系统的论述,对宋代士风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特点的研究更是有待加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关于宋代转运使,史学界已有一些专文论及,但其中对转运使本身在财经上受到的监督,却语焉不详。笔者就所知史料,试对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这对当前搞好财经监督工作,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晓巍
赈贷是中国传统救荒政策的一项具体内容。宋代赈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以提供赈贷资金的主要仓储不同为主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北宋前中期:以省仓、军储、内库、三司资金等为主的赈贷;(2)北宋中后期:青苗法影响下以常平仓等为主的赈贷;(3)南宋前期:战乱破坏后政府多方位的赈贷;(4)南宋中后期:士绅主导下的社仓赈贷。这四个阶段赈贷的实施、发展,在宋代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赈贷的专题性深入研究,因此,对赈贷的分类比较粗略,且作用也被低估。本文从赈贷较赈粜赈给之利、赈贷资金来源的丰富、赈贷实施及效用的多样化三个方面,论述宋代赈贷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讨论宋代赈贷的弊病、利息、蠲贷和倚阁...
关键词:
赈贷 救荒 省仓 常平仓 社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华仙
宋代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成熟、丰满时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受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场交易活跃的影响,节日期间士庶更多地采取取自市场的消费方式,使得节日消费市场更加繁盛,节日经济功能更加突出。政府在节日习俗、节日消费风气等方面起了有益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而对节日市场则既有顺应、利用的一面,也有控制、决策的一面,扮演了消费者、经营者、决策者、组织者等多重角色,促进了节日消费市场的繁荣,丰富了士庶节日生活内容。
关键词:
宋代 政府 节日消费 举措 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审计在中国古代审计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审计院的前身是三司之下一个分掌军队给受之数的机构——三司马步军专勾司。据《长编》卷33记载:淳化三年,“置勾当马、步军专勾司官各一人,从户部使樊知古请也。”淳化五年,合马、步军专勾司为一司。此司设立之初,是为防止发放俸禄时伪冒欺弊等,其审计范围很小,“特掌骑兵、徒兵给受之数,犹未及诸司也。(《通考》卷60)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原是采取事前审计的形式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晓
一、宋代茶叶市场概说 茶叶生产是从唐代开始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的商品生产领域,到宋代已越来越多地向专业化生产迈进。随着生产的发展,茶叶消费愈益普及。时人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大量材料表明,茶叶产地在宋代基本全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而消费市场则主要是汴京等大中城镇,特别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介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换必然也相应发展,出现了“商于海者,不宝珠玉,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的说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善军
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随着经济关系的变革,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这便是由魏晋隋唐时期的门阀宗族制转变成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以“敬宗收族”为特点的宗族制。宋代族产的广泛兴置是新式宗族制确立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宋代族产虽有所涉及,但论述得很不全面、很不系统。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宋代族产做一全面,系统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