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1)
2023(9862)
2022(8432)
2021(7763)
2020(6553)
2019(15177)
2018(15284)
2017(29034)
2016(16120)
2015(17933)
2014(17822)
2013(17382)
2012(15953)
2011(14283)
2010(14608)
2009(14036)
2008(14027)
2007(12412)
2006(11493)
2005(10733)
作者
(42806)
(35835)
(35546)
(34178)
(22848)
(17364)
(16310)
(13622)
(13594)
(13021)
(12261)
(12236)
(11808)
(11733)
(11389)
(10873)
(10544)
(10372)
(10348)
(10203)
(9330)
(8664)
(8634)
(8382)
(8112)
(8101)
(8070)
(7989)
(7196)
(7015)
学科
(58796)
经济(58683)
管理(48886)
(46678)
(38795)
企业(38795)
(22507)
(21813)
(20546)
税收(20364)
(20188)
方法(19906)
(19748)
中国(17729)
数学(16520)
数学方法(16312)
业经(15277)
(14535)
农业(13379)
地方(13003)
(11814)
银行(11798)
(11772)
财务(11749)
财务管理(11720)
体制(11507)
(11260)
(11244)
(11180)
金融(11175)
机构
大学(216963)
学院(214853)
(87343)
经济(85308)
管理(79335)
研究(74458)
理学(66668)
理学院(65849)
管理学(64887)
管理学院(64447)
中国(58819)
(51840)
(46461)
科学(41914)
财经(37851)
(36827)
(36808)
中心(34497)
(34019)
(32657)
研究所(32240)
(29981)
师范(29748)
北京(29637)
(28334)
业大(27879)
财经大学(27650)
(26899)
经济学(26866)
(25727)
基金
项目(134600)
科学(106505)
研究(104180)
基金(97273)
(83838)
国家(82652)
科学基金(70905)
社会(67199)
社会科(63341)
社会科学(63326)
(51960)
基金项目(51019)
教育(48382)
(43601)
编号(43215)
自然(42970)
自然科(41915)
自然科学(41903)
自然科学基金(41160)
资助(38982)
成果(38148)
(31363)
(30561)
课题(30391)
重点(29926)
(28434)
(28415)
(28206)
国家社会(27834)
教育部(26912)
期刊
(107777)
经济(107777)
研究(76569)
中国(51913)
(43119)
(31224)
管理(31138)
学报(30427)
教育(30226)
科学(28275)
大学(24048)
(23704)
金融(23704)
学学(21913)
农业(19915)
财经(18820)
技术(17675)
(17174)
业经(16720)
(16170)
经济研究(15945)
(15860)
问题(14161)
税务(14097)
(11061)
图书(10954)
财会(10854)
(10733)
会计(10500)
国际(10393)
共检索到356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晓忠  
作为沟通帝制国家与"富民"阶层的税收制度,唐中期发生了从以人丁税为主的租庸调向以资产税为主的两税法转变。两税税制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通过改革明确了在国家主导下的"富民—国家"权责利益关系。进入宋代以后,两税税制得以延续,"富民"成为向国家纳赋的主要对象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群体。但占有大量田土的"富民"阶层不断从国家税制漏洞中以各种方式逃避赋税,官府在进行必要弹压的同时,进一步全面推进和深化了唐代以来的税制改革。方田均税和经界法就是宋廷推动的税制改革和厘正与富民关系的重要举措。此番改革结果表明,围绕财赋收益,"富民"与国家进行了反复的博弈,但"富民"阶层并未由此发展成为与帝国对立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晓亮  
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自唐代中后期至宋代以来,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由以往那种以市制为代表的"直接管理"模式,向以税务设置为代表的"以税代管"模式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国家市场观念以及市场管理实践渐变的表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锦鹏  
宋代富民是以土地为主要财富积累而成长起来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是由于当时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交易法律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一是明确了土地占有者的排他性产权,使土地收益权内部化和土地流转合法化;二是通过"印契投税"和"官印契书"促进了交易契约化,推广了契约专用性知识;三是对"亲邻优先权"在权利伸张者和诉讼时效方面作出限定,将人格化交易对公平交易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制度变革降低了普通民众买卖土地的交易费用,使土地交易便利化,权益受到保护,从而刺激富民通过购买并经营土地积累财富,为富民阶层成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俊珂  
唐宋以降,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两税法的实施,国有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土地制度的变革促生了一支新兴社会力量——富民阶层的出现。历宋、元直至明代,由于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该阶层已逐渐成为基层社会的主导力量。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达,商品经济也呈现出勃兴的势头。因此,构成的多元化成为明季江南富民阶层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一阶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地方社会政治力量的代言人。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富民阶层的崛起和发展改变着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基层控制格局。他们的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进程。富民阶层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不是历史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莹  
泰山由于众多神灵的存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在此处有着不同形式的朝山进香活动。民间的进香行为,更多地是借助于香社这类进香团体。现存的宋代香社碑铭表明,宋代是泰山香社的发展阶段,此阶段除了继承后晋香社的基本社内建置外,还出现了船户(贾)作为施捐主体的香社,并且逐渐形成了明清时期香客来源的核心区域。碑文中留有捐款数额的信众,可以称之为相对富裕的人群,而并非普通百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景玉  
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打上深刻的时代印记,并深刻影响着时代的文化风貌。因此从"士风"的角度研究这一群体,无疑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问题的认识。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士人,居于社会政治主导力量的宋代文人士大夫无疑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学术界有关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还缺乏对宋代士风全面系统的论述,对宋代士风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特点的研究更是有待加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志华  
个人所得税是俄罗斯第三大税种(在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之后)。近年来,俄罗斯对转轨以后建立的税收制度再度进行改革,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一整套新的税收法典。与以前的税制相比,现在各主要税种的税制要素大都有所改进,其中变化最大的当属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单一税制,即取消传统的超额累进税率,改按13%的单一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改革举措不仅对俄罗斯国内纳税人影响很大,在国际税收界也引起一定反晌。本文试图对俄罗斯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某些思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是结构要素,也是"具有真正人性轮廓"的伦理载体,通过人物塑形切入叙事伦理可以纲举目张。从共时性层面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形、叙事伦理在文言与白话文本中有不同呈现,就宋代而言,传奇与话本中士人塑形的悲喜格调之别,折射出叙事主体关于"乐""教"孰先的伦理考量,女性形象塑造的情理意蕴之别,凸显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同为男性性别叙事对女性的伦理诉求之异。从历时性层面看,与唐代相较,宋代小说的叙事主体有更精准的伦理介入,使文本有更显明的意图伦理。综合来看,宋代传奇与话本互动而使叙事技巧更为丰富、士人伦理与市民伦理互渗而使文本伦理更趋世俗,从叙事和伦理两个维度推动着叙事伦理的变迁,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昌  
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原为后周之殿前都点检(相当于警备区司令),公元960年在开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建立宋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后来击败十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鉴于晚唐和五代的分裂和混乱,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以文官代替武官、中央直接管辖地方政权、一切军权均由皇帝掌握等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经济发展。宋代开国之初,在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睿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大量宋人投身到海外贸易中。然而,海上贸易既有风波浩荡之险,又有海盗剽略之虞,不少宋人或遭遇海盗、海难而人财俱失,或遭不法商人贩卖出境,更多的是以“住蕃”的方式定居海外,导致不少宋人在海外贸易中流失。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不仅暴露出宋朝在海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导致了大量财富的流失。有鉴于此,宋朝中央、地方官府和民间力量通过另立户籍、加强巡检、提升航海技术等方式积极应对,不断加强海外贸易管理,力求在不断扩大海外贸易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吕冰洋  
未来我国税制要围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国家治理的核心是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要通过社会保护和社会控制进行。为推动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要实现嵌入家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等四个目标。为此,下一步税制改革的方向是:税制结构要向国民收入再分配、使用和积累环节调整;税种建设要坚持统一简明、嵌入家庭的原则;税收分配要坚持分税为主的方向,要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成贵  孙大光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之前,国家统得太多,管得太死,农民失去了一组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的权利、进入市场的权利、流动与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自治的权利以及获得财政资源的权利。其结果是,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无法摆脱贫穷。改革以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赋予了农民上述关键性的权利。目前"三农"问题依然严重,也是因为国家对农民的赋权还不充分;"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必然要求进一步给农民赋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云  
宋代朝廷比较重视保护民众的财产安全,设有相应的机构和制度来管理民间孤幼或户绝财产,称之为检校。宋代财产检校包括孤幼资产检校、户绝资产检校与复合资产检校。根据检校法令,孤幼或户绝财产要进行申报、审核、监管,等孤幼成年或出幼后,官府把检校财产归还给所有人,从而结束检校。但在实际检校中,被检校者的亲属或宗族、牙人与讼师、形势户等群体会觊觎这些财产,或用各种手段强取豪夺,或强立自己后代为继绝者,影响官府执行财产检校。官府不得不考虑利益均沾与利益均衡,在法律可以操作的情况下让亲属、宗族参与分割财产,有条件承认上述行为,同时也依法打击不法行为,以保护孤幼的利益,维护国家法令和地方秩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天保  于辉  
自唐代以来,女性已明文享有财产继承权。迄于宋代,立法更显深入。但是,具体的司法实践并没有促成财产继承权的真正实现。就宋代出嫁女继承"本家"财产讼案来看,第一,财产数额一旦巨大,皇权就必然干预其中,继承权遂趋于"有限";第二,新出台的遗嘱制度,只能为女性提供不堪打击的"弱保护";第三,即便是出嫁女的母氏嫁资,也常常"被脱出"继承权限;第四,"出嫁女"身份的法律认判,更是改变继承权限的重大因素。所有这些历史变象皆显示,宋代立法与司法实践之间差距明显,国家法制的不健全、社会认同感的缺失和女性自身的不自觉等,都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审计在中国古代审计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审计院的前身是三司之下一个分掌军队给受之数的机构——三司马步军专勾司。据《长编》卷33记载:淳化三年,“置勾当马、步军专勾司官各一人,从户部使樊知古请也。”淳化五年,合马、步军专勾司为一司。此司设立之初,是为防止发放俸禄时伪冒欺弊等,其审计范围很小,“特掌骑兵、徒兵给受之数,犹未及诸司也。(《通考》卷60)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原是采取事前审计的形式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