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58)
- 2023(2803)
- 2022(2506)
- 2021(2287)
- 2020(1871)
- 2019(4675)
- 2018(4687)
- 2017(8677)
- 2016(4789)
- 2015(5354)
- 2014(5430)
- 2013(5403)
- 2012(5286)
- 2011(4843)
- 2010(5014)
- 2009(4504)
- 2008(4607)
- 2007(4161)
- 2006(3692)
- 2005(3478)
- 学科
- 济(19970)
- 经济(19952)
- 业(15594)
- 管理(14194)
- 企(13637)
- 企业(13637)
- 地方(7810)
- 中国(6397)
- 农(6067)
- 方法(5511)
- 业经(5244)
- 学(4855)
- 农业(4353)
- 策(4083)
- 地方经济(4069)
- 划(3988)
- 理论(3831)
- 数学(3811)
- 财(3787)
- 数学方法(3737)
- 和(3633)
- 制(3630)
- 贸(3535)
- 贸易(3532)
- 技术(3424)
- 易(3372)
- 经营(3305)
- 环境(2941)
- 决策(2872)
- 计划(2868)
- 机构
- 学院(67876)
- 大学(67751)
- 管理(26967)
- 济(26361)
- 经济(25780)
- 研究(25346)
- 理学(23128)
- 理学院(22782)
- 管理学(22476)
- 管理学院(22315)
- 江(18321)
- 中国(18312)
- 京(15550)
- 科学(15012)
- 所(12764)
- 研究所(11603)
- 财(11547)
- 范(10941)
- 中心(10877)
- 师范(10827)
- 农(9859)
- 州(9416)
- 院(9307)
- 财经(9029)
- 师范大学(8710)
- 业大(8698)
- 北京(8634)
- 省(8421)
- 经(8010)
- 农业(7585)
- 基金
- 项目(42913)
- 科学(34273)
- 研究(32775)
- 基金(30492)
- 家(25991)
- 国家(25758)
- 科学基金(22319)
- 社会(20395)
- 社会科(19217)
- 社会科学(19210)
- 省(18137)
- 基金项目(16123)
- 教育(15212)
- 自然(14666)
- 划(14422)
- 编号(14280)
- 自然科(14262)
- 自然科学(14261)
- 自然科学基金(14021)
- 资助(12291)
- 成果(11972)
- 江(11105)
- 课题(10290)
- 重点(10005)
- 发(9891)
- 部(9584)
- 创(8957)
- 性(8380)
- 项目编号(8374)
- 年(8337)
共检索到110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伟
较之前代和同时代其他地区方志,宋代浙江方志的编纂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多样的编纂方式,创新体裁和体例,数量众多的修志者和鲜明的纪事特色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宋代 浙江方志 编纂特点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文娟
以宋代以前的方志舆图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该历史时期地志图经的撰修情况及方志舆图的存在情况,并对《九鼎图》、《禹贡地域图》、《区宇图志》、《海内华夷图》、《元和郡县图志》等进行重点介绍。宋代以前方志舆图具有数量多惜皆亡佚、起于地图后不断增以文字说明、制图技术尚不发达多有讹误之处、赖政府之力成藏之秘府以资政化民等特征。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朱敏彦
本文仅就民国时期上海地区方志编纂情况,包括时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的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主编的民国《上海市通志》、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主纂的民国《川沙县志》和目前隶属于上海地区的民国时期各县县志编纂情况作初步考察,勾勒出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地方志编纂的概貌,为研究民国时期地方志编纂和近代方志转型提供新的视角。1上海市通志馆和柳亚子主编的民国《上海市通志》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卢厚杰
宋代书商在发行图书过程中已有现代市场意识,尤以读者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营销意识和定价意识最突出。宋代书商市场意识的形成得益于刻书技艺进步和出版政策变迁所引致的外在环境空间。它的形成对宋代图书产业、文化传播和社会风气影响至深,并奠定了中国古代后期图书生产和书籍传播的基本轨道,后世明清书商的市场意识亦大多肇始于宋代。了解我国传统时代的书业市场意识,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为当代图书产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
宋代 书商 市场意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缪明杨
宋代四川的交子,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宋代纸币的发行流通,若以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为界,天圣元年前即属私交子发行流通时期(由民间自由发行到商人联合发行),交子行用地尚囿于四川;天圣元年后则为官交子发行流通时期,四川而外,交子渐次在陕西等地时行时止。本文拟就宋代官营纸币的发行准备金问题,略陈浅见。 宋代,纸币的发行准备金一般被称为“本钱”、“交子本钱”或“见(现)钱”,其构成则为铁钱。还在宋政府设立益州交子务,官营交子之前,民间就已经常有行交子而伤本钱,“侵欺贫民”、“争讼数起”的事情发生。这样的事实,自然会启发宋政府,使其从中悟出欲稳行交子,须善储本钱以为支撑的道...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华小琴 郎杰斌
文章梳理了政治意识、经济发展、文化制度、社会风气等因素对宋代浙江阅读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探讨了宋代浙江地区学院(派)林立、雕印精湛、出版发达、藏书昌盛、书斋化阅读等鲜明的阅读文化地域特点,是对当前阅读文化研究的一个补充。
关键词:
宋代 浙江 阅读 雕版印刷 藏书文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建华
明代浙江祠祭祖先的形式可以分为庵观附祭与墓祠、家祠、宗祠三种形式。明前期墓祭有墓庵、墓亭、墓祠,士大夫予以肯定。家祠通常祭祀近祖,或有祭祀始迁祖,有违儒家礼制,士大夫也给予认可。家祠事例见于温州府、处州府、金华府、湖州府。明中叶绍兴山阴陈氏创祠堂,置祭田,祭祀父祖。金华府义乌陈氏设立祠堂牌位引起关注。明后期浙江温州祠堂仍在继续设置。温州府乐清县李氏、高氏设置大宗祠。金华府东阳许氏祠堂由地方名人专祠转化为族人宗祠,绍兴府余姚吕氏也有始祖祠,由家祠演变为宗祠。吕氏设置祭田,由族众捐置,三房轮流办理祭祖。
关键词:
《家礼》 祠堂 方孝孺 苏伯衡 吕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品优
康王为江西较为普遍的神明之一,江西境内有多个康王,如周康王,楚康王,宋将康保裔,宋康王(宋高宗赵构)等等,康王的身份也一直存在争议。通过考证江西主要的几个康王原型故事及其衍变,分析了其流变的原因。江西康王的例子表明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复杂面相。
关键词:
康王 原型故事 民间信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市易法的初衷是平物价、抑兼并,并通过赢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在具体推行中封建政府垄断使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丧失,权力寻租应运而生,高成本运作使市易务亏本经营,最终将成本积累转嫁到普通消费者头上,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关键词:
宋代市易法 王安石变法 权力寻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宝璋
在中国货币史上,宋代的钱荒是一个非常突出且错综复杂的问题。当时许多人对钱荒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总体上看,这些认识大多数是比较客观和有针对性的,一些对策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少数认识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揆请史籍,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宋代经济 钱荒 货币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方宝璋
一、宋代商税基本情况有关宋代商税的基本情况,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卷14《征榷·征商》有一较全面概括的记载,如再结合其他一些史料,我们大致可以廓清宋代商税制度的基本情况:其一,宋代的商税主要分为过税和住税两种。所谓过税,就是商人贩运货物沿途所缴之税,税率为货价的2%;所谓住税,就是坐贾在店铺出售货物缴纳之税,也包括生产经营者(农民、手工业者、地主等)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晓鹏
尽管宋代道学曾经构成南宋浙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南宋浙学与道学并不属于同一个思想派别,更不能说它是道学的一个分支学派。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差别,甚至构成了相互批判的思想对立和竞争。而南宋浙学恰恰正是在对宋代道学展开直接或间接的批判中实现了自己的发展演变和超越。它们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反映了转型期的唐宋社会变革的许多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南宋浙学作为没有严格意义上传承师从的学脉关系和门户形式的独特学派所始终追求的"自为门庭"的学术独立性和思想转型的范式创新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超
清康熙时期掀起第一次修志热潮,其中《铁岭县志》是清代东北地区第一部县志,《盛京通志》是清代第一部官修东北通志;中期在全国修志热的推动下,东北地区修志活动掀起高潮,《黑龙江外记》是黑龙江地区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地方志,《吉林外纪》是吉林地区最早的地方志。清后期的《吉林通志》是吉林地区第一部大型官修地方通志,《黑龙江述略》具有强烈爱国精神,《新民府志》采用统计表格的形式,颇具特色。清代东北地区由于其地处边疆,又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因此相比其他边疆地区,统治者更为重视该地区的修志;清后期民族危机的出现,引起东北知识分子群体通过修志对边疆危机进行思考;清代东北修志活动规模小于内地各省份,且呈现由南向北发展的趋势,主要集中于光绪及宣统时期。东北地区的修志活动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成为整个清代修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