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6)
- 2023(9293)
- 2022(7897)
- 2021(7398)
- 2020(6118)
- 2019(14514)
- 2018(14128)
- 2017(27551)
- 2016(15365)
- 2015(17205)
- 2014(17365)
- 2013(17711)
- 2012(16910)
- 2011(15321)
- 2010(15657)
- 2009(14795)
- 2008(14759)
- 2007(13889)
- 2006(12203)
- 2005(10885)
- 学科
- 济(73440)
- 经济(73382)
- 农(50585)
- 业(45136)
- 农业(33610)
- 管理(32924)
- 方法(28264)
- 数学(25727)
- 数学方法(25539)
- 企(22816)
- 企业(22816)
- 地方(20609)
- 业经(19436)
- 中国(18590)
- 学(14152)
- 财(13998)
- 制(13093)
- 发(12577)
- 农业经济(12575)
- 贸(12543)
- 贸易(12540)
- 易(12132)
- 发展(9909)
- 展(9897)
- 环境(9807)
- 劳(9626)
- 村(9619)
- 劳动(9609)
- 农村(9596)
- 土地(9578)
- 机构
- 学院(228736)
- 大学(223526)
- 济(96198)
- 经济(94216)
- 管理(84193)
- 研究(81680)
- 理学(72458)
- 理学院(71556)
- 管理学(70334)
- 管理学院(69916)
- 农(64310)
- 中国(62463)
- 科学(52561)
- 农业(49702)
- 京(47470)
- 所(43712)
- 业大(43309)
- 江(40504)
- 财(40056)
- 研究所(39893)
- 中心(39151)
- 财经(31707)
- 范(31345)
- 师范(31022)
- 农业大学(30678)
- 省(30302)
- 经济学(28914)
- 州(28858)
- 北京(28665)
- 经(28653)
- 基金
- 项目(152157)
- 科学(118108)
- 研究(110993)
- 基金(108407)
- 家(95272)
- 国家(94381)
- 科学基金(78858)
- 社会(70232)
- 社会科(65967)
- 社会科学(65941)
- 省(62598)
- 基金项目(58533)
- 划(50803)
- 自然(49806)
- 教育(48682)
- 自然科(48497)
- 自然科学(48481)
- 自然科学基金(47578)
- 编号(46695)
- 资助(43212)
- 成果(37303)
- 农(35884)
- 发(35432)
- 重点(34515)
- 部(33749)
- 课题(31721)
- 创(30670)
- 科研(29075)
- 创新(28760)
- 国家社会(28687)
- 期刊
- 济(114874)
- 经济(114874)
- 农(68394)
- 研究(62236)
- 中国(48374)
- 农业(46581)
- 学报(40769)
- 科学(37110)
- 大学(30262)
- 财(29436)
- 学学(29006)
- 业经(25551)
- 管理(23541)
- 融(23192)
- 金融(23192)
- 业(22048)
- 教育(18612)
- 技术(17955)
- 问题(17154)
- 财经(15202)
- 农业经济(15075)
- 版(14876)
- 经济研究(14857)
- 农村(14829)
- 村(14829)
- 资源(14708)
- 经(12985)
- 世界(12943)
- 经济问题(12437)
- 业大(11904)
共检索到343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建国 张锦鹏
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和利用,表明宋代劳动力的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趋向于优化发展。通过宋代农村劳动力利用中所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唐宋大变革时代农村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和发展,但也不能因宋代农村劳动力有向其它产业流动的趋势而过高估计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俊亚
中国现代工业发轫后 ,江南成为国内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上海、无锡、常州等地发展成繁荣的工业中心 ,这些中心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劳动力市场 ,吸引江南本地农村人口急剧向这些城市移动。江南本地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城市 ,很容易寻找到具有一定技术成份的工作、管理工作和其它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江南地区城市中的体力工作及农村中的许多农业工作 ,则吸引了大批苏北等地的劳动力。随着苏北及内地其它地区的开发 ,以上海为中心的智力劳动者和技术工人又大量向外围层层扩散 ,成为苏北及内地的技术骨干 ,对内地经济的发展 ,贡献尤大。
关键词:
江南地区 劳动力市场 体力劳动 智力劳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从市场规模、劳动力配置、劳动力流动、交易形式和工资及其整合等方面探讨了清代前期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局限。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流动 工资整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辅臣,郭卫国
农业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场深刻的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在江浙一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一些调查,深感这一变革的迅猛。 一、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基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现代化,而劳动力结构的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本文利用 1 996年山西省 1 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资率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 ,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 ,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 ,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 ,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 ,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
女性劳动力 流动 收入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洪远 黄华波 刘光明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by the study on the alteration of policies, discuss the policy problem of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s. The studies already made (by Du Ying, Bai Nansheng and others in 1997, and by Song Hongyuan and Bai Nansheng and others in 2001) indicates that the policy and setup are...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柳彦
流动人口管理是政府的社会职能之一,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从政策产生的各个环节去寻找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公共政策 公共利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Binary Logistic回归主要是研究0/1二值品质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之间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芸 张丞
本文利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7年组织的针对全国100多个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数据,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Optimal Scaling)实证考察了具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劳动力再次做出流动决策时的行为决定因素,探寻了以往流动经历对下一次流动决策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村流动劳动力在外打工积累的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在农村从事非农行业、自我经营或创业的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社会网络 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晖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全新视角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了先赋性社会资本的双重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社会资本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流动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郇红艳 孙道德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区、务工时间、务工种类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进一步建立收入决定模型,探究造成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男女劳动力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歧视造成的;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加收入,但人力资本对性别之间收入差异作用较小;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劳动力流动 性别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新生 高更和 罗庆
基于河南省25个村庄的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首先,把劳动力流动空间分为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四个尺度,分析流动劳动力在各尺度空间的分布状况,然后以劳动力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着重分析了个体、家庭、区域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县内、省外两个空间尺度,而县外市内、市外省内两个尺度上获得的流动劳动力相对较少。个体、家庭、区域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但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并不是简单地呈现正向或负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样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讨论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公共政策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认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是增加大中城市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政策。同时,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劳动力的个体、家庭与区域因素,使政策细化,政策目标更明确和准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流动空间 影响因素 河南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浩坤 徐朝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这是不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多数学者将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相悖归咎为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制度性障碍。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并依此约束建立了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流动方式不尽相同,转型期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制度约束 地区差距 城乡差距 劳动力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