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7)
2023(6824)
2022(5848)
2021(5337)
2020(4621)
2019(10213)
2018(10207)
2017(19273)
2016(10872)
2015(12259)
2014(12281)
2013(11973)
2012(11285)
2011(10245)
2010(10498)
2009(9791)
2008(10120)
2007(9098)
2006(8021)
2005(7492)
作者
(33377)
(27957)
(27945)
(26691)
(18052)
(13454)
(12602)
(10695)
(10660)
(10158)
(9920)
(9691)
(9341)
(9306)
(9131)
(8624)
(8319)
(8309)
(8231)
(8227)
(7353)
(7068)
(6907)
(6483)
(6380)
(6338)
(6271)
(6155)
(5687)
(5594)
学科
(38804)
经济(38724)
管理(36837)
(31456)
(27221)
企业(27221)
方法(15912)
(15136)
数学(13483)
(13374)
数学方法(13235)
(11679)
(10459)
中国(10211)
(9659)
业经(9641)
财务(9638)
财务管理(9612)
(9282)
企业财务(9125)
(7889)
银行(7856)
体制(7808)
环境(7562)
(7519)
金融(7516)
(7418)
(6811)
(6728)
贸易(6726)
机构
大学(162853)
学院(160031)
(62040)
经济(60675)
研究(58805)
管理(56720)
理学(48186)
理学院(47490)
管理学(46509)
管理学院(46189)
中国(45132)
科学(37751)
(35278)
(34100)
(31663)
(29979)
研究所(28624)
财经(25877)
中心(25648)
(25607)
业大(25164)
农业(23526)
(23391)
北京(22286)
(21522)
(20926)
师范(20643)
(19427)
经济学(19358)
财经大学(19227)
基金
项目(106990)
科学(83784)
基金(78997)
研究(74064)
(70843)
国家(70326)
科学基金(58989)
社会(47209)
社会科(44635)
社会科学(44623)
基金项目(41536)
(40411)
自然(39562)
自然科(38556)
自然科学(38539)
自然科学基金(37866)
(35321)
教育(34003)
资助(32404)
编号(28244)
重点(25143)
(24334)
成果(24213)
(24103)
(21860)
(21724)
科研(20886)
课题(20621)
创新(20602)
计划(20461)
期刊
(71421)
经济(71421)
研究(47996)
中国(34779)
学报(31074)
(28699)
科学(27477)
(27290)
大学(23268)
学学(22203)
管理(21914)
农业(17764)
(16701)
金融(16701)
教育(14959)
财经(13725)
技术(11970)
(11672)
经济研究(10641)
业经(10164)
(9502)
(9141)
问题(9123)
业大(8330)
资源(7966)
科技(7702)
(7694)
财会(7304)
世界(7035)
国际(6995)
共检索到246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显文  
宋代是中国古代民事经济法律制度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两宋政府为了支付庞大的财政开支,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财政管理体制。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所推行的青苗法、市易法等,把官府的钱物赊贷给百姓,从中收取高额利息,造成民众普遍欠负官府债务的现象。为了使地方政府追缴官物合法化,宋朝政府制定了十分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在宋令中新增加了《理欠令》的篇目,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完善了官府债务追偿制度。宋代地方官府把钱物赊贷给百姓,使政府和民间百姓的关系演化为民事法律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这种由身份变化引发的债权制度变化,直接促进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袁一堂  
市籴,是涉及宋代财政,国防与货币流通的重要经济制度。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原因,北宋每年以大量的货币收入和其他轻货向民间收籴巨额粮草以充军需,因此,市籴不但深刻地影响到国家财政,还广泛地影响到城乡市场的货币流通。但是,在宋代财政史的研究中,近年来,并未给予市籴问题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侧重于北宋时期,仅就市籴制度本身的问题作些简略的探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龙  郑志强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的茶叶专卖制度的厘定最为系统而细致。各级统治者根据国家财政的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被统治阶级的反应,对茶叶等专卖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并针对不同部门,采取不同政策,茶叶专卖制度也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演变的关键是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对比,总的演变态势就是由直接专卖制到间接专卖制,从传统的官产、官运、官卖,由官府独利到官督、商运、商销,官商共利的方向转变,政府的作用日益减小,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爱和  郑志强  
宋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税收监督制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民赋簿籍的记录;完税凭证、税收账簿的记录以及官员对税收的报告和对官员税赋征收的考核。这些税收监督制度对我们健全账簿管理方法,完善凭证防伪措施、防范小金库及严格官吏考核制度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尹向阳  
市场管制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政府经济管制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具有"中国属性"管制的分析,是我国当前转轨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学的视角对宋代市场管制机构、准入管制、价格管制等进行具体的考察,探讨宋代市场管制的演进及其新的特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涛  
行政追偿是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惩戒的制度。行政追偿与行政赔偿相比较,两者的责任性质、承担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承担责任的限额不尽相同。文章介绍了美国、法国的行政追偿制度,分析了我国行政追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行政追偿制度的追偿程序、追偿时效、追偿限额与异议处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春庚  龙凤兰  许利娟  
我国行政追偿制度建立已有时日,但基本停留在法律层面,现实中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其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对中法两国的行政追偿制度的比较,总结出法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程序设计、明确抗辩权和提供救济路径等方面提出我国当前应当变革之举,以期促进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洋  
肉刑作为野蛮刑罚方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古代中国刑罚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虽在震慑暴力犯罪、降低犯罪频率上产生过一定的正向作用,却对受刑者的身心造成巨大摧残。不仅如此,过度依赖肉刑行使国家刑罚权力易于激化阶级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自汉代刑制改革之后,肉刑作为"旧五刑"的主体逐渐被封建"新五刑"所取代,这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有力地推动了刑罚执行文明化的历史进程。但在封建社会发展后期,肉刑又出现在国家刑罚体系中,并在某些层面被进一步强化,这是古代中国社会特殊的肉刑复活现象。其中,宋代刺配刑罚被运用于司法实践,是该司法现象的典型例证。刺配制度是理解肉刑复活问题的合理切入点,也是透过肉刑复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锦鹏  
宋代富民是以土地为主要财富积累而成长起来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是由于当时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交易法律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一是明确了土地占有者的排他性产权,使土地收益权内部化和土地流转合法化;二是通过"印契投税"和"官印契书"促进了交易契约化,推广了契约专用性知识;三是对"亲邻优先权"在权利伸张者和诉讼时效方面作出限定,将人格化交易对公平交易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制度变革降低了普通民众买卖土地的交易费用,使土地交易便利化,权益受到保护,从而刺激富民通过购买并经营土地积累财富,为富民阶层成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云  
宋代朝廷比较重视保护民众的财产安全,设有相应的机构和制度来管理民间孤幼或户绝财产,称之为检校。宋代财产检校包括孤幼资产检校、户绝资产检校与复合资产检校。根据检校法令,孤幼或户绝财产要进行申报、审核、监管,等孤幼成年或出幼后,官府把检校财产归还给所有人,从而结束检校。但在实际检校中,被检校者的亲属或宗族、牙人与讼师、形势户等群体会觊觎这些财产,或用各种手段强取豪夺,或强立自己后代为继绝者,影响官府执行财产检校。官府不得不考虑利益均沾与利益均衡,在法律可以操作的情况下让亲属、宗族参与分割财产,有条件承认上述行为,同时也依法打击不法行为,以保护孤幼的利益,维护国家法令和地方秩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市易法的初衷是平物价、抑兼并,并通过赢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在具体推行中封建政府垄断使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丧失,权力寻租应运而生,高成本运作使市易务亏本经营,最终将成本积累转嫁到普通消费者头上,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华  樊志民  
宋代义庄保障制度在我国民间保障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对该制度进行文化探源,剖析了儒家“仁爱”思想、宗族观念、推恩精神等构成制度的文化基因;解析该制度的文化形态,揭示了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等三个层面构筑的协同的文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因素是宋代义庄保障制度发生、发展的深层根源,其文化建构过程可以为当下民间保障制度发展提供历史参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积极推进乡村民间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唤醒国人基因中的“道义关系”,重构“道义秩序”,从而达到“文化自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健  
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宋代封赠制度往往被视为孝道原则的一种实践,但在那个时代所承载的意义,实际上已远远超出"光宗耀祖"的范畴,体现着宋代立法者从理顺个体家庭内部关系入手,重建社会基本道德伦理秩序的制度性思考和尝试。宋代封赠制度诸多原则的变化与确定,都源于宋儒对制度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家庭伦理规范的认识的深化,源于"新儒学"对于家庭伦理的更深层次的思辨。借助制度的运行,这种理论上的思考被推广到社会实践中,用于构建宋儒理想化的家庭秩序。因此,通过对宋代封赠制度中体现的家庭伦理的考察,庶几得以从制度史研究的角度,展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云鹏  
宋代实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对佛道二教都予以保护和鼓励。因而有宋一代,佛道二教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寺院、宫观的经济力量有了较迅速的增长。本文拟对宫观的经济状况如田产的来源、土地占有、与政府的租役关系及其田产的经营,作一简单的论述,仅以此就教于方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建新  
宋代在某些审计机构命名时,确实使用了审计一词,但在审计实践中,几乎不用"审计",而用审校、磨勘、勘会、勾稽等词。现代意义的审计,是到近代审计法出现后才被普遍使用的。宋朝审计及相关概念,从法律法规上看,主要是财政、财务、财物的审计,考核、鉴证、评价官吏的效率、责任、效益等,并且显现出利益与权力交集时的经济监督和权力制约,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审计,反映我国审计史具有国家审计的法制传统。在研究审计史、审计法制史时,应当长时段地审视我国审计的传统文化,把握审计的内涵和文脉,以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审计法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