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42)
- 2023(3283)
- 2022(2882)
- 2021(2840)
- 2020(2326)
- 2019(5505)
- 2018(5460)
- 2017(10954)
- 2016(5879)
- 2015(6644)
- 2014(6678)
- 2013(6483)
- 2012(6099)
- 2011(5264)
- 2010(5144)
- 2009(4612)
- 2008(4434)
- 2007(3866)
- 2006(3640)
- 2005(3230)
- 学科
- 济(20196)
- 经济(20174)
- 管理(10724)
- 银(10366)
- 银行(10366)
- 业(9555)
- 行(9554)
- 制(8824)
- 方法(7874)
- 地方(7473)
- 业务(6811)
- 农(6803)
- 企(6540)
- 企业(6540)
- 度(6451)
- 制度(6450)
- 银行制(5857)
- 数学(5812)
- 数学方法(5752)
- 融(5604)
- 金融(5601)
- 农业(5251)
- 中国(4877)
- 业经(4876)
- 理论(4340)
- 财(3163)
- 环境(3161)
- 贸(3086)
- 贸易(3082)
- 体(2947)
- 机构
- 学院(72581)
- 大学(71442)
- 管理(26777)
- 济(24735)
- 经济(23938)
- 中国(23846)
- 研究(23692)
- 理学(21969)
- 理学院(21608)
- 管理学(21269)
- 管理学院(21101)
- 京(16070)
- 科学(14556)
- 银(14090)
- 银行(13609)
- 财(12982)
- 行(12880)
- 范(12821)
- 师范(12729)
- 中心(12648)
- 江(12116)
- 农(12030)
- 所(11077)
- 州(10745)
- 师范大学(10391)
- 北京(10253)
- 旅(10032)
- 财经(10004)
- 游(9997)
- 研究所(9970)
- 基金
- 项目(46695)
- 科学(36115)
- 研究(35676)
- 基金(32712)
- 家(27513)
- 国家(27234)
- 科学基金(23630)
- 社会(21937)
- 社会科(20719)
- 社会科学(20714)
- 省(19330)
- 基金项目(18621)
- 教育(15873)
- 划(15603)
- 编号(15136)
- 自然(14997)
- 自然科(14580)
- 自然科学(14578)
- 自然科学基金(14308)
- 资助(13631)
- 成果(11805)
- 发(10874)
- 课题(10464)
- 重点(9869)
- 部(9454)
- 创(9318)
- 年(9074)
- 大学(8850)
- 发展(8780)
- 科研(8742)
共检索到120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纯艳
宋代官员的公务旅行主要有公差、出使、赴任或离职三类。欧阳修《于役志》是宋代第一部记录赴任旅程的日记体游记,受到后继官员的仿行。通过《于役志》及现存宋人赴任或离职旅行日记可见宋代官员此类公务旅行多携带家小,以水路交通为主,亦有水陆相接的行程。船舶是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轻便的小舟常用于途中的游览,轿子也常在旅行或游览中运用。官员们旅途中的主要活动有交游、观览、祭祀等。公务旅行是宋代官员交游酬答,积累阅历,验证知识的重要机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正是宋代士大夫知行风范养成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
宋代 官员 公务旅行 《于役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棚鸽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雅致、含蓄的诗的国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诗经》是源于民间对劳动生产、男女爱情、战争徭役等社会面貌的歌颂汇编而成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在朝廷更新迭代中变化发展,东汉班固提出“《诗》本义”的概念并进行文学阐释,千年后的北宋欧阳修又提出“诗本义”之说。这些理论影响深远,对近现代学者研究诗歌文本、以情解诗等内容带来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结合《欧阳修〈诗本义〉研究新探》一书,分析讨论“诗”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战峰所著的《欧阳修〈诗本义〉研究新探》一书,针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阐述,它们分别是汉宋《诗经》学中评判《诗本义》的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欧阳修对《诗经》学研究过程形成的《诗本义》考察以及对《诗本义》版本衍变进程的调查、整合。笔者结合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唐代注疏中的〈诗经〉学研究》(17BZW090),对“诗”本义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探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炜
欧阳修的正统观在早年表现出淡薄华夷之别的超越性,在评判古代政权正统性时重一统而轻种族,晚年却流露出明显的"尊王攘夷"倾向,越来越重视古代政权的民族性问题。欧阳修正统观的发展变化,既与隋唐时期重文化、轻种族的民族思想、正统观的发展有关,又受到了北宋中期日益加剧的民族矛盾的影响。欧阳修晚年的正统观是宋代正统思想发展由"宽"转"严"的重要节点,其思想为南宋思想家所继承,发展为民族情绪强烈的民族正统观,在元明乃至清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化对欧阳修正统观中民族因素的研究,对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仍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欧阳修 正统观 民族思想 北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坦
本文首次提出实学伴随新儒学 (即宋学 )而生 ,不仅有“经世致用”之实学 ,而且有“躬行践履”之实学。经济思想是实学的重要内容与学理体现 ,宋代浙东学派讲求实利功效 ,开明清事功实学之先河。文章考辨宋代浙东实学赖以产生的地域经济文化背景与学术思想传承 ,通过个案考察具有代表意义的叶适的经济思想诸要论 ,阐释浙东实学经济思想的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及其在社会形态演进中的历史作用 ,试图对实学的深入研究进行新的尝试。本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 ,提出诸多不同于以往学术界成论的认识 ,希望对经济思想史、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经济史、宋史、东南区域史等领域的研究有所促进。
关键词:
宋代浙东实学 经济思想 叶适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廖寅
博易场贸易与榷场贸易、市舶司贸易同为宋代官方互市贸易形式,然尚未引起学术界关注。该文在理清博易场内涵的基础上,以广西博易场为中心,深入分析了宋代博易场的运营与管理,进而揭示了宋代博易场在促进汉蛮之间经济互补、信息文化交流以及和平稳定等方面独特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
宋代 博易场 运营与管理 历史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永华
两宋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 ,包括各国使者、地方官员、商人及游客等在内的人员 ,在都城及州县之中的往来异常频繁 ,由此 ,促使宋代的旅馆业走向繁荣。上至城市的馆驿 ,下至民间的客栈 ,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并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规章。宋代旅馆业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观察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尤其是商业经济繁荣的广角镜。
关键词:
宋代旅馆业 驿馆 旅舍 食宿管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伟
较之前代和同时代其他地区方志,宋代浙江方志的编纂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多样的编纂方式,创新体裁和体例,数量众多的修志者和鲜明的纪事特色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宋代 浙江方志 编纂特点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文娟
以宋代以前的方志舆图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该历史时期地志图经的撰修情况及方志舆图的存在情况,并对《九鼎图》、《禹贡地域图》、《区宇图志》、《海内华夷图》、《元和郡县图志》等进行重点介绍。宋代以前方志舆图具有数量多惜皆亡佚、起于地图后不断增以文字说明、制图技术尚不发达多有讹误之处、赖政府之力成藏之秘府以资政化民等特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是结构要素,也是"具有真正人性轮廓"的伦理载体,通过人物塑形切入叙事伦理可以纲举目张。从共时性层面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形、叙事伦理在文言与白话文本中有不同呈现,就宋代而言,传奇与话本中士人塑形的悲喜格调之别,折射出叙事主体关于"乐""教"孰先的伦理考量,女性形象塑造的情理意蕴之别,凸显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同为男性性别叙事对女性的伦理诉求之异。从历时性层面看,与唐代相较,宋代小说的叙事主体有更精准的伦理介入,使文本有更显明的意图伦理。综合来看,宋代传奇与话本互动而使叙事技巧更为丰富、士人伦理与市民伦理互渗而使文本伦理更趋世俗,从叙事和伦理两个维度推动着叙事伦理的变迁,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人物塑形 叙事伦理 士人叙事 市民叙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碧茹
宋代私人土地买卖发展以及对契约的重视,给当时女性的地产买卖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墓志铭中的中上层女性往往利用个人的地产资助丈夫事业或照顾夫家,这与当时士人的理想有关。其他史料中的下层女性亦积极参与地产买卖活动,契约对其具有相当的保护作用。除阶层外,不同身份的女性,其经济活动亦有不同。本文以寡妻和寡母为例,分析了宋代官方和社会对这两种不同身份女性在家庭财政处分权方面的不同要求,以及这种差别背后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
宋代女性 地产买卖 契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华仙
宋代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成熟、丰满时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受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场交易活跃的影响,节日期间士庶更多地采取取自市场的消费方式,使得节日消费市场更加繁盛,节日经济功能更加突出。政府在节日习俗、节日消费风气等方面起了有益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而对节日市场则既有顺应、利用的一面,也有控制、决策的一面,扮演了消费者、经营者、决策者、组织者等多重角色,促进了节日消费市场的繁荣,丰富了士庶节日生活内容。
关键词:
宋代 政府 节日消费 举措 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晓巍
赈贷是中国传统救荒政策的一项具体内容。宋代赈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以提供赈贷资金的主要仓储不同为主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北宋前中期:以省仓、军储、内库、三司资金等为主的赈贷;(2)北宋中后期:青苗法影响下以常平仓等为主的赈贷;(3)南宋前期:战乱破坏后政府多方位的赈贷;(4)南宋中后期:士绅主导下的社仓赈贷。这四个阶段赈贷的实施、发展,在宋代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赈贷的专题性深入研究,因此,对赈贷的分类比较粗略,且作用也被低估。本文从赈贷较赈粜赈给之利、赈贷资金来源的丰富、赈贷实施及效用的多样化三个方面,论述宋代赈贷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讨论宋代赈贷的弊病、利息、蠲贷和倚阁...
关键词:
赈贷 救荒 省仓 常平仓 社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晓
一、宋代茶叶市场概说 茶叶生产是从唐代开始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的商品生产领域,到宋代已越来越多地向专业化生产迈进。随着生产的发展,茶叶消费愈益普及。时人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大量材料表明,茶叶产地在宋代基本全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而消费市场则主要是汴京等大中城镇,特别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介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换必然也相应发展,出现了“商于海者,不宝珠玉,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的说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审计在中国古代审计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审计院的前身是三司之下一个分掌军队给受之数的机构——三司马步军专勾司。据《长编》卷33记载:淳化三年,“置勾当马、步军专勾司官各一人,从户部使樊知古请也。”淳化五年,合马、步军专勾司为一司。此司设立之初,是为防止发放俸禄时伪冒欺弊等,其审计范围很小,“特掌骑兵、徒兵给受之数,犹未及诸司也。(《通考》卷60)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原是采取事前审计的形式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