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3)
2023(1808)
2022(1553)
2021(1360)
2020(1184)
2019(2615)
2018(2600)
2017(4774)
2016(2816)
2015(3256)
2014(3187)
2013(3081)
2012(2943)
2011(2450)
2010(3056)
2009(3056)
2008(2715)
2007(2677)
2006(2399)
2005(2375)
作者
(7998)
(6453)
(6280)
(6204)
(4399)
(3128)
(2921)
(2487)
(2487)
(2371)
(2312)
(2267)
(2229)
(2134)
(2099)
(1955)
(1887)
(1855)
(1784)
(1760)
(1698)
(1668)
(1624)
(1598)
(1471)
(1463)
(1462)
(1372)
(1350)
(1341)
学科
审计(12074)
(9385)
经济(9375)
管理(7851)
(6107)
各类(5867)
(5624)
企业(5624)
(5161)
中国(4385)
方法(3583)
(3448)
(3447)
国家(3344)
(3038)
财政(2977)
理论(2873)
地方(2785)
(2540)
教育(2458)
业经(2307)
(2154)
金融(2153)
(2151)
(2098)
财务(2087)
财务管理(2020)
企业财务(1962)
工作(1942)
(1929)
机构
大学(42704)
学院(41232)
(14230)
经济(13854)
研究(12735)
管理(12452)
(11704)
中国(10680)
理学(10039)
(10010)
理学院(9908)
管理学(9768)
管理学院(9675)
财经(8683)
(7776)
(7738)
科学(7195)
(7153)
(6868)
师范(6834)
(6468)
财经大学(6255)
北京(5811)
审计(5773)
中心(5739)
研究所(5666)
师范大学(5348)
(5265)
会计(5167)
(5022)
基金
项目(21011)
研究(17362)
科学(16047)
基金(14630)
(12159)
国家(12015)
社会(11062)
社会科(10476)
社会科学(10470)
科学基金(10031)
教育(8449)
(8332)
成果(8004)
基金项目(7336)
编号(7331)
(6809)
资助(6111)
课题(5780)
(5690)
自然(5320)
自然科(5114)
自然科学(5113)
自然科学基金(5012)
项目编号(5002)
重点(4984)
(4977)
(4967)
(4963)
阶段(4957)
(4663)
期刊
(19876)
经济(19876)
研究(18600)
中国(14580)
(12473)
审计(9108)
学报(7122)
教育(7025)
财经(5741)
大学(5451)
科学(5108)
学学(4930)
(4880)
管理(4286)
会计(3988)
财会(3814)
(3789)
(3655)
金融(3655)
经济研究(3459)
图书(3270)
内部(2935)
国内(2935)
书馆(2757)
图书馆(2757)
问题(2733)
(2585)
通讯(2456)
会通(2440)
技术(2435)
共检索到74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汪圣铎  
关于宋朝中央审计机构 ,正史有明确记载 ,而正史中却没有关于地方 (路、州、县 )审计机构及其活动的记载 ,这曾是研究宋代审计的一个疑难问题。以前 ,笔者和其他一些学者发现了一些重要史料并作了研究 ,但论据似仍感薄弱 ,论证也不够深入。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再探讨 ,发掘了新史料 ,并对已有史料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从而再次论证了宋代地方审计机构的存在 ,并对宋代地方各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审计活动作了考察论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建新  
宋代在某些审计机构命名时,确实使用了审计一词,但在审计实践中,几乎不用"审计",而用审校、磨勘、勘会、勾稽等词。现代意义的审计,是到近代审计法出现后才被普遍使用的。宋朝审计及相关概念,从法律法规上看,主要是财政、财务、财物的审计,考核、鉴证、评价官吏的效率、责任、效益等,并且显现出利益与权力交集时的经济监督和权力制约,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审计,反映我国审计史具有国家审计的法制传统。在研究审计史、审计法制史时,应当长时段地审视我国审计的传统文化,把握审计的内涵和文脉,以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审计法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审计在中国古代审计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审计院的前身是三司之下一个分掌军队给受之数的机构——三司马步军专勾司。据《长编》卷33记载:淳化三年,“置勾当马、步军专勾司官各一人,从户部使樊知古请也。”淳化五年,合马、步军专勾司为一司。此司设立之初,是为防止发放俸禄时伪冒欺弊等,其审计范围很小,“特掌骑兵、徒兵给受之数,犹未及诸司也。(《通考》卷60)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原是采取事前审计的形式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古代审计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的专职化程度很高,且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审计方法有较大发展,查账法中充分注意到账证、账账、账实的相符,比较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简式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已大致具备;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能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审核监督,事前审计范围扩大;审计专业技术官吏初步出现。宋代审计也难免存在账籍大量积压、没有勾考,审计官吏受贿枉法徇情,审计机构设置复杂多变、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古代审计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的专职化程度很高,且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审计方法有较大发展,查账法中充分注意到账证、账账、账实的相符,比较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简式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已大致具备;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能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审核监督,事前审计范围扩大;审计专业技术官吏初步出现。宋代审计也难免存在账籍大量积压、没有勾考,审计官吏受贿枉法徇情,审计机构设置复杂多变、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晓龙  
"行政成本"是现代行政学、管理学中涉及到的一个概念。狭义的政府行政成本是指政府机构用于自身建立和运转的费用。广义的政府行政成本包括政府机构用于自身组织及运转的费用,以及在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中所支出的费用与因行政行为失当给社会、环境等造成的隐性成本和无效成本之和。宋代地方政府机构数量之多、官员之众、耗费钱物之广,"三冗"问题之突出,为历代之最,其行政成本问题呈现出五方面的特点:一是存在"精简—膨胀"反复循环的怪圈;二是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三是地方政府用于自身运转需求的成本越来越高,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的费用占比日益降低;四是地方政府显性的成本规模有限,而隐性成本消耗日益增高;五是地方政府非合理性解决行政成本的手段日益增多。这些特点对当今地方行政成本调控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晓龙  
宋代提点刑狱司是统辖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的重要地方政府机构。在宋代历史发展中,它逐渐兼领劝农司、河渠修造、保甲司等机构,因而在地方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控制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劝课农桑到兴修水利、赈救灾民、减免赋税、移风易俗等,无不体现着统治者利用提刑司来促进地方"三农"建设,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统治的意图。提刑司对保甲的校阅、管理和对盗贼的残酷镇压,也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对乡村基层统治的严密化。提刑司等地方机构"一专多能"的职能设置和"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在宋代"三农"乃至其它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也为明清后世所继承和沿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霞  贾兵强  
宋代的义庄,作为一种新的家族经济组织,不但在宋代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宋以后家族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分析义庄的创建、发展及其特点,可以发现宋代义庄的社会救济作用,以及宋代社会条件下的经济手段对世家大族维持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市易法的初衷是平物价、抑兼并,并通过赢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在具体推行中封建政府垄断使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丧失,权力寻租应运而生,高成本运作使市易务亏本经营,最终将成本积累转嫁到普通消费者头上,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品优  
康王为江西较为普遍的神明之一,江西境内有多个康王,如周康王,楚康王,宋将康保裔,宋康王(宋高宗赵构)等等,康王的身份也一直存在争议。通过考证江西主要的几个康王原型故事及其衍变,分析了其流变的原因。江西康王的例子表明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复杂面相。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纯艳  
宋代已经形成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特点、贸易规模颇大的近海区域市场,其商品包括粮食、进出口商品和各地区特产等,具有明确的区域互补性,为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参与近海贸易的既有国内职业商人和来华外商,也有大量的滨海船户。对于滨海之民而言,近海贸易是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谋生方式之一,其重要性超过远洋贸易。宋代允许中外商人进行近海贸易,但实行严格的管理政策。南宋征调民船用于海防和纲运,更多地是牺牲远洋贸易,而对近海贸易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近海贸易可更好地认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滨海之民的生存方式,以及近海市场、海外市场和内地市场间的关系。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瑞璟  仇志云  
宋代农民起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小规模的抗租抗粮运动或抢米运动,规模稍大的农村中小工商业者起义,以及由富民阶层领导的起义。其中,宋代局部地区所发生的抗租、抗粮及抢米等斗争虽然频繁,但在契约租佃制的约束下,其规模和影响均不是太大;而广大中小工商业者的起义,则是宋代社会经济关系新变化的反映,体现出在商品经济领域内反抗的典型特征;至于宋代乡村富民阶层与官府之间的关系,本就非常复杂,二者既有对抗的一面,亦有妥协的一面,而富民阶层自身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又使其更多地承担着调节缓和乡村各种矛盾的义务,进而使其成为乡村中的中间层、稳定层,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富民阶层与官府之间的冲突,不至于被扩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幼梅  
宋代物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两宋三百年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错发展,跨度既大,事又繁复,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这个问题说得明白,怕是不容易的。可喜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问题早已为学术界所注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对于宋代物价与铜钱、铁钱和纸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宋代城镇商业发展所引起的供求关系变化与物价变动的关系等问题,则有的尚未涉及,有的虽有涉及但意犹未尽,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会计帐籍种类丰富 ,水平明显提高 ,其编制、申报、保管等均有一套严密、系统的规定。这表明中国古代会计在宋代已达到较为完善的阶段 ,是宋代经济活动复杂化和经济管理监督强化的产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集中财权的思想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在财经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二是宰相必须总管全国财政,内库必须纳入理财机构的统一管理与监督;三是改制后的户部必须同改制前的三司一样,具有较大的理财权力范围。而且这三个方面的着眼点是相同的,即从机构运行机制层面入手,通过集中财权达到有效地统筹调配全国钱物,控制财政收支平衡,防范财政财务收支上的不法行为,开源节流,从而解决财政困难。这种集中财权的思想在当时因三冗和战争支出巨大、国力匮乏的情况下,是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前二者的实践极其有限,只有第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实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