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
2023(548)
2022(431)
2021(460)
2020(415)
2019(883)
2018(902)
2017(1732)
2016(1062)
2015(1249)
2014(1146)
2013(1140)
2012(1144)
2011(971)
2010(977)
2009(876)
2008(815)
2007(709)
2006(687)
2005(617)
作者
(2689)
(2332)
(2251)
(2117)
(1553)
(1200)
(1154)
(906)
(856)
(851)
(814)
(807)
(799)
(775)
(725)
(707)
(688)
(683)
(635)
(606)
(581)
(566)
(562)
(553)
(531)
(530)
(509)
(507)
(506)
(501)
学科
(3275)
经济(3270)
(2197)
管理(1748)
(1663)
中国(1418)
(1341)
企业(1341)
农业(1271)
地方(1185)
(1150)
方法(1008)
业经(824)
数学(803)
数学方法(781)
(750)
教育(749)
(677)
理论(594)
(588)
劳动(587)
人口(560)
(510)
地方经济(506)
(501)
贸易(499)
(490)
金融(490)
(487)
银行(487)
机构
大学(13136)
学院(12299)
研究(5242)
(4350)
经济(4247)
管理(3843)
中国(3465)
理学(3208)
科学(3190)
理学院(3139)
(3089)
管理学(3072)
管理学院(3035)
(2889)
研究所(2706)
(2666)
(2391)
(2380)
(2357)
四川(2345)
(2329)
农业(2297)
师范(2294)
(2292)
中心(2155)
(2054)
业大(2007)
师范大学(1889)
北京(1710)
(1691)
基金
项目(7897)
研究(5947)
科学(5741)
基金(5323)
(4684)
国家(4636)
科学基金(3569)
社会(3527)
社会科(3308)
社会科学(3308)
(3307)
教育(2776)
基金项目(2671)
(2642)
编号(2572)
成果(2484)
资助(2199)
自然(2093)
自然科(2039)
自然科学(2039)
自然科学基金(1993)
重点(1946)
课题(1875)
(1748)
(1731)
(1709)
(1685)
(1555)
(1529)
科研(1517)
期刊
(6049)
经济(6049)
研究(4287)
中国(4058)
(3149)
学报(3082)
教育(2450)
科学(2341)
大学(2054)
(2018)
学学(1828)
农业(1823)
管理(1659)
图书(1423)
(1305)
金融(1305)
(1265)
书馆(1203)
图书馆(1203)
技术(1036)
财经(1018)
农村(964)
(964)
(943)
(914)
社会(822)
农村经济(775)
业经(710)
业大(701)
经济研究(676)
共检索到22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邓洪波  刘艳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成宪  
"四书"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学校课程发展到宋代的重大变革。理学家设计出"四书"是为了给学习"六经"课程配置"阶梯",同时又设计出"四书"课程内部的"阶梯"和"四书"的"阶梯"课程,由此形成《近思录》-"四书"-"六经"的新经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新意是使学习者能够与前代圣贤直接对话,循序渐进地把握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以体现宋代新的政治和思想形态的合理性、合法性,也是为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服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袁咏心  
宋代文化的全面繁荣,与宋代士人主体意识的高扬息息相关。在理学风行,禅学大盛,赵宋皇室重文轻武的时代背景下,宋代士人在从"外王"转向"内圣",从"平天下"的追求转向"修身"趋向的同时,重新开启了返身向内,审视自我价值的门径。在内省意识的自觉张扬中,宋代士人不断提升其反思能力,走上了一条既超越前人,又超越自我的自觉之路:在承传传统中不断开拓以超越前人,在内心营构的理想境地中放飞心灵以超越自我。宋代士人这一自觉的价值取向,不仅深深地影响到了后世士人的审美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个封建社会末期的文化走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光生  
书院制度确立于宋代。就宋人自身对书院的理解而言,书院具有接纳与纪念等功能,两者俱反映出南宋书院复兴运动背景下书院有别于官学的补充性、灵活性等特点,体现私学精神,也反映了宋代书院发展的轨迹和宋人对书院接受的过程。两者本身密切的内在联系,诠释了宋人对书院概念的定位与理解。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曹之  
宋代是古代图书编撰的重要时期。本文从官修、私撰、图书内容、编撰形式、编撰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宋代图书编撰的成就 ,还分析了宋代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郑韵扬  
宋代咏物诗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即对"缺席之物"的赋咏。其所咏之物于当下并不存在,或者未正常、直接地显现。这在诗中具体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物尚未出现或出现后消失,体现了宋代咏物诗择物眼光的深细化。二是在某种特定时节,通常会存在的事物意外地并未出现,与诗歌日常化密切相关。三是诗人在与物的互动中发现其缺席,表现出对诗境的主动构建。对"缺席之物"的赋咏,反映了宋人对自然、物与我的认识的转变,展现了宋代咏物诗独特的价值。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昊  
宋代四川地区形成了成都平原与四川盆地中北部两大蚕桑丝织业产区并驾齐驱的局面。蚕桑丝织业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民户生计,不仅耕织结合的生计方式更加普遍,而且随着人地关系的变化,一些农民开始脱离粮食生产,转而以经营蚕桑丝织为生,民户的生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蚕桑丝织业在民户生计中的地位凸显,与当地民户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蚕市可以了解成都地区民户的生产节律、与市场关系,以及信仰习俗等日常生计安排。不过由于宋朝在四川地区征收大量的丝织品供应西北军需和奢侈消费,当地民户负担沉重,生计状况并不乐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晓巍  
赈贷是中国传统救荒政策的一项具体内容。宋代赈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以提供赈贷资金的主要仓储不同为主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北宋前中期:以省仓、军储、内库、三司资金等为主的赈贷;(2)北宋中后期:青苗法影响下以常平仓等为主的赈贷;(3)南宋前期:战乱破坏后政府多方位的赈贷;(4)南宋中后期:士绅主导下的社仓赈贷。这四个阶段赈贷的实施、发展,在宋代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赈贷的专题性深入研究,因此,对赈贷的分类比较粗略,且作用也被低估。本文从赈贷较赈粜赈给之利、赈贷资金来源的丰富、赈贷实施及效用的多样化三个方面,论述宋代赈贷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讨论宋代赈贷的弊病、利息、蠲贷和倚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华仙  
宋代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成熟、丰满时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受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场交易活跃的影响,节日期间士庶更多地采取取自市场的消费方式,使得节日消费市场更加繁盛,节日经济功能更加突出。政府在节日习俗、节日消费风气等方面起了有益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而对节日市场则既有顺应、利用的一面,也有控制、决策的一面,扮演了消费者、经营者、决策者、组织者等多重角色,促进了节日消费市场的繁荣,丰富了士庶节日生活内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审计在中国古代审计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审计院的前身是三司之下一个分掌军队给受之数的机构——三司马步军专勾司。据《长编》卷33记载:淳化三年,“置勾当马、步军专勾司官各一人,从户部使樊知古请也。”淳化五年,合马、步军专勾司为一司。此司设立之初,是为防止发放俸禄时伪冒欺弊等,其审计范围很小,“特掌骑兵、徒兵给受之数,犹未及诸司也。(《通考》卷60)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原是采取事前审计的形式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晓  
一、宋代茶叶市场概说 茶叶生产是从唐代开始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的商品生产领域,到宋代已越来越多地向专业化生产迈进。随着生产的发展,茶叶消费愈益普及。时人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大量材料表明,茶叶产地在宋代基本全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而消费市场则主要是汴京等大中城镇,特别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介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换必然也相应发展,出现了“商于海者,不宝珠玉,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的说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善军  
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随着经济关系的变革,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这便是由魏晋隋唐时期的门阀宗族制转变成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以“敬宗收族”为特点的宗族制。宋代族产的广泛兴置是新式宗族制确立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宋代族产虽有所涉及,但论述得很不全面、很不系统。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宋代族产做一全面,系统的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森  
宋代冶铁手工业在矿冶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铁产量大大超过前代,成为冶铁业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关于宋代铁产量的研究,中外学者已发表不少研究成果,本文拟通过对宋代铸铁钱用铁量的考察进一步探讨宋代的铁产量,并对史文所载宋代岁收入铁数究竟是产额还是课额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古代审计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的专职化程度很高,且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审计方法有较大发展,查账法中充分注意到账证、账账、账实的相符,比较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简式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已大致具备;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能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审核监督,事前审计范围扩大;审计专业技术官吏初步出现。宋代审计也难免存在账籍大量积压、没有勾考,审计官吏受贿枉法徇情,审计机构设置复杂多变、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民生  
宋代商品经济和文化大发展,商人增多。职业要求商人必须具备至少初步的文化水平,官方亦明确要求为朝廷服役的商人或者担任采买者必须识字。宋代识字的小商人或商铺的从业人员比较普遍,大中商人的文化水平多高于小商贩。从事远洋海外贸易的商人不但识字,更精通外语,并服务于朝廷外交。商人重视子孙的文化教育,其女眷至少要学会算账。宋代书商多属儒商,他们发出并传播民间声音,打破了官方一元化的言论,文化水平和贡献超过多数士大夫。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宋代商人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