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3)
- 2023(3457)
- 2022(2967)
- 2021(2693)
- 2020(2380)
- 2019(5305)
- 2018(5352)
- 2017(8565)
- 2016(5064)
- 2015(5622)
- 2014(5562)
- 2013(5499)
- 2012(5286)
- 2011(4959)
- 2010(5305)
- 2009(4773)
- 2008(4861)
- 2007(4494)
- 2006(4140)
- 2005(4035)
- 学科
- 济(15966)
- 经济(15938)
- 管理(12530)
- 业(11447)
- 企(9754)
- 企业(9754)
- 学(7984)
- 中国(6130)
- 农(5248)
- 财(4978)
- 制(4919)
- 方法(4604)
- 业经(4284)
- 理论(4257)
- 教育(4110)
- 税(4084)
- 银(4020)
- 银行(4013)
- 行(3894)
- 税收(3816)
- 收(3767)
- 地方(3765)
- 融(3416)
- 金融(3416)
- 农业(3412)
- 和(3388)
- 数学(3117)
- 数学方法(2996)
- 体(2940)
- 森(2824)
- 机构
- 大学(72170)
- 学院(69035)
- 研究(28238)
- 济(24322)
- 管理(24039)
- 经济(23589)
- 中国(22748)
- 理学(19584)
- 理学院(19284)
- 管理学(18841)
- 管理学院(18707)
- 科学(18326)
- 京(17120)
- 所(14961)
- 财(13807)
- 中心(13568)
- 研究所(13552)
- 江(13163)
- 农(12770)
- 范(11711)
- 北京(11681)
- 师范(11617)
- 院(11156)
- 业大(11048)
- 省(10792)
- 财经(9979)
- 州(9862)
- 师范大学(9641)
- 农业(9270)
- 经(9005)
- 基金
- 项目(43617)
- 科学(33741)
- 研究(31310)
- 基金(30972)
- 家(28360)
- 国家(28120)
- 科学基金(22834)
- 社会(18206)
- 社会科(17071)
- 社会科学(17065)
- 基金项目(16183)
- 省(16167)
- 自然(15674)
- 自然科(15246)
- 自然科学(15244)
- 自然科学基金(14975)
- 划(14704)
- 教育(14628)
- 编号(12996)
- 资助(12503)
- 成果(11837)
- 重点(10695)
- 课题(9431)
- 部(9248)
- 发(9102)
- 科研(8955)
- 性(8323)
- 创(8321)
- 计划(8219)
- 大学(8014)
共检索到120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牛轶达 郭建慧 刘晓喻 晁琦 李岩 田国行
从布局形式与营造方式对安阳袁林进行考述。研究发现:袁林形制布局"前中后洋",中西杂糅,布局形式在传统装饰纹样中杂以西方样式与形象,但囿于时代的局限,中西方元素未能很好融合;袁林创造性地引入了招标施工与募捐筹款等现代运营方式以及水泥、钢砼等新的建筑材料与结构于陵园营建中,营造方式古今并用,开民国陵墓园林营造风气之先。袁林的布局形式与营造方式体现了在西方现代文明强烈冲击下的清末民初社会的时代特征,对其考述补缀了我国陵墓园林从传统向现代转折的重要节点。自此,传统封建专制的帝王陵寝开始转向现代感怀凭吊的陵墓园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勇
大学精神是精神文化现象,大学精神依托现实的物质文化载体,蕴含于办学的实体和实践过程中。要使大学的精神财富造福于国家和社会,就必须赋予大学精神以时代特征,把大学精神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下来思考和审视。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有责任和义务,也有条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财富,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正能量。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大学的功能和使命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凝聚和提炼大学精神,用大学精神引领时代发展走向,拓展时代发展空间,营造科学理性的时代氛围,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和静 陈羽逸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实际问题的客观体现。认识并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对中国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客观总结与科学探索,同时有助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海霞 张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显著时代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历史智慧,具有鲜明的传承性;超越传统观念,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坚守人民至上,具有坚定的人民性;强调全局思维,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立足中国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眷注人类命运,具有高远的战略性。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显著时代特征,对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文玲
社会化大流通是涵盖进入流通的一切用于交换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载体及交换关系的总和,是流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商品经济处于高度发达时期。社会化大流通具有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混沌化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社会化大流通 国际化 信息化 混沌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钟瑛
明清官修书目的时代特征是 :维护皇权的极端专利心态和对异己思想的禁止 ;讲究实际 ,强调务实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学术大总结和大发展。参考文献 15。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书目 官修书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威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不同经济时代的时代特征及其社会管理形式的分析,揭示出人类的管理活动和与之相应的时代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时代特征是内容,社会管理是形式。由于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时代特征决定社会管理形式,即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应的社会管理形式。这就为人们提高管理活动的自觉性提供了一个规律性的认识。
关键词:
时代特征 社会管理形式 以人为中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海霞 张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显著时代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历史智慧,具有鲜明的传承性;超越传统观念,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坚守人民至上,具有坚定的人民性;强调全局思维,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立足中国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眷注人类命运,具有高远的战略性。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显著时代特征,对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游明伦 李德建
游明伦、李德建在《职教论坛》2017年第28期中撰文,从"质量强国"思想、"质量品质"提升、"质量技术"变革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教育质量变革的时代特征及其相应的策略思考。"质量强国"思想,让"双一流"高职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质量强、则国强;质量兴、则国兴"。回顾高职教育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基础办学质量为关注点的质量发展阶段(1999-2005);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子强
江泽民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指出了金融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应当放在金融工作的首要位置考虑;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应当重视提高金融效率;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现代金融业运行的根基,应当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经济全球化有负面效应,我们应当加强金融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克服负面效应。
关键词:
金融安全 金融效率 金融监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慧
本文通过对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研究和分析,从四个方面揭示出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时代特征,亦即从四个角度来解读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夕 邱道持 蒋敏
土地是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资源和资产,正确认识农村土地资产的时代特征,是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持续利用农村土地资产的前提条件。本文以实际调查数据为支撑,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揭示了我国农村土地资产的时代特征:主体化、市场化、一体化。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农村土地资产管理必须强化农村土地资产管理主体、开展农村土地资产清产核资、培育发展农村土地资产市场。
关键词:
土地资产 时代特征 政策检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爽 景维民
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题中之义,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新中国大学治理模式阶段性演进始终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历史变迁相伴相随。考察国家治理变革背景下中国大学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路径演进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能型大学治理"模式"、教育大革命"后的"政治导向型大学治理"模式、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服务型大学治理"模式和新时期"科学发展型大学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和归纳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具有更加注重治理依据战略性、治理目标全局性、治理结构系统性、治理改进创新性、治理评价科学性等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刘晓莉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充分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模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