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2)
- 2023(10149)
- 2022(8898)
- 2021(8830)
- 2020(7157)
- 2019(17009)
- 2018(17295)
- 2017(31958)
- 2016(18407)
- 2015(20926)
- 2014(21273)
- 2013(20267)
- 2012(18550)
- 2011(16697)
- 2010(16660)
- 2009(14682)
- 2008(14110)
- 2007(12176)
- 2006(10631)
- 2005(9182)
- 学科
- 济(62475)
- 经济(62399)
- 管理(46341)
- 业(43070)
- 企(36209)
- 企业(36209)
- 方法(31024)
- 数学(26685)
- 数学方法(26343)
- 教育(22620)
- 中国(21191)
- 学(17012)
- 农(16342)
- 财(15323)
- 理论(14999)
- 业经(13686)
- 地方(12945)
- 技术(11521)
- 和(11079)
- 贸(10991)
- 贸易(10986)
- 农业(10873)
- 易(10657)
- 环境(9960)
- 制(9771)
- 务(9617)
- 财务(9559)
- 财务管理(9544)
- 教学(9445)
- 发(9188)
- 机构
- 大学(252162)
- 学院(246030)
- 管理(96318)
- 济(86832)
- 经济(84600)
- 理学(84320)
- 理学院(83302)
- 研究(82407)
- 管理学(81766)
- 管理学院(81303)
- 京(55200)
- 中国(53932)
- 科学(52335)
- 范(42398)
- 师范(42117)
- 所(40904)
- 财(38853)
- 研究所(37709)
- 业大(36309)
- 中心(36179)
- 教育(36083)
- 北京(35677)
- 农(35525)
- 江(35394)
- 师范大学(34659)
- 财经(31951)
- 院(29994)
- 技术(29611)
- 经(29097)
- 州(29002)
- 基金
- 项目(171943)
- 科学(135591)
- 研究(132231)
- 基金(121009)
- 家(104212)
- 国家(103209)
- 科学基金(88133)
- 社会(79070)
- 社会科(74511)
- 社会科学(74491)
- 省(68162)
- 教育(67227)
- 基金项目(64663)
- 划(59308)
- 自然(57066)
- 编号(56849)
- 自然科(55694)
- 自然科学(55683)
- 自然科学基金(54644)
- 资助(49687)
- 成果(48277)
- 课题(41196)
- 部(39258)
- 重点(39160)
- 发(37021)
- 创(35869)
- 项目编号(35211)
- 教育部(34151)
- 年(33706)
- 大学(33074)
共检索到353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艾文迪 钟周
安萨里和朱熹分别是11~12世纪伊斯兰和儒家文化的"复兴者"和"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遗产从根本上影响了各自文明的发展进程。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两位先哲的核心理念和使命是什么?将他们联系起来的线索是什么?他们教育思想所反映的共同价值观是什么?本研究是受到中国明清时代形成的"回儒"传统启示的一项研究,力图为促进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对话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安萨里 朱熹 教育思想 伊斯兰 中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祝怀新
试论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祝怀新十九世纪初,法国的马克·安托万·朱利安(Marc─AntoineJullien)在他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以下简称《计划》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比较教育这一术语,并就比较教育理论阐述了鲜明的观点。二次大战以来,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屈书杰
自迈克尔·萨德勒为20世纪上半叶的比较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仍可以从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中获得启发。他对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的重视提醒我们要注重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对"民族性"的强调以及对本国教育研究的重视都启发我们,在一个日益多元的世界,比较教育研究者更要有本土意识、国际视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长春
宋代以来,学者普遍认为朱熹的教育思想重在"道问学"而陆九渊的教育思想重在"尊德性"。这是混淆朱熹的哲学建构与教育实践而导致的误解。朱熹哲学固然以强调客观知识的探索为理论特征,但其教育思想却始终坚持知识和德性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
朱熹 尊德性 道问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天平 杨伊
在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学发展史上,格里菲思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学者之一。他不仅领导了著名的"理论运动",而且主导了影响深远的与格林菲尔德的"两格之争"。从忠实而坚定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到不再坚持传统实证主义的唯一性;从倡导以新的观点和角度看待教育管理问题,到主张以兼容并包的视界来研究教育管理,再到倡导教育管理理论的多样性与多元化,这段丰富的发展轨迹既是格里菲思个人的思想旅程,更是美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映射,它反映了20世纪中后叶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道路与走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悦 魏忠
韩非和马尔萨斯是中西方倡导人口过剩论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二者思想的异同,展示了不同民族所面临的相同或相近的经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口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
韩非 马尔萨斯 人口 思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舒新越
教育神经科学是将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整合起来,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横跨文理的新兴交叉学科。割裂这三者的关系,将无法把握教育神经科学的内涵,正如英国的保尔斯教授一样。本文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对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教育神经科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与总体研究框架、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在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以及教育神经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教育神经科学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人脑的可塑性,文化和教育会塑造人脑的神经功能,例如,阅读与数学的习得会产生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作为一门新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圆 王瑶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承担国家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生而言,延安精神可以继续发挥其思想的价值。文章旨在通过思考延安精神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延安精神在当代对于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探索出延安精神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
延安精神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翰 黄祖蔚 陈持平 胡苇
长征三号(CZ-3)与阿里安(Ariane)是两种性能相当,总体技术方案相似的运载火箭系列,又是当前国际发射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因此,为了进行自我总结,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对这两种运载火箭系列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是很有必要的。 长征三号系列与阿里安系列运载火箭具有相同的设计目的,即向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卫星,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分别为1500-4800kg(CZ-3系列)及1800-4460kg(AR系列)。两种火箭采取相同的技术方案,即芯级加捆绑助推火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璞 石佳丽
威廉·哈里斯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公共学校教育家和黑格尔主义哲学家。沿着哈里斯的人生轨迹和教育职业活动,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以黑格尔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哈里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积极回应了美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南北战争、科学与宗教冲突等的时代挑战,为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精神工具和实践路径。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教育活动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思想界和教育界面对社会剧烈变革的求索之路的缩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肖建新 谭书龙
朱熹从审计司切入,阐释审计机构的职能,说明审计的方法、程序、态度及文化意蕴,关注赋税征收和财政支出的审计,也重视检放赋税、赈济救灾、经界均税时灾情程度、钱物使用、土地占有等。朱熹对于赋税收支审计的思索和实践最为丰富,并抓住传统审计的命门——勾考簿籍账历,体现传统审计方法上的特色。朱熹审计监察的思想和实践,突出官吏治绩和赋税征收,重视朝廷或国家的经济控制和廉政治理,具有政府或国家审计的特质,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有较大差异,这也是由宋代审计发展程度和水平决定的。朱熹关怀现实,关心政治,在地方官任上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审计事项,并希望通过审计,勾考绩效,监察行政,制约权力,保障统治的秩序和社会的稳定,体现出其对于德治仁政的追求。
关键词:
朱熹 审计 契勘 检放 赈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倩
朱熹的“《诗》教”思想,经历了从广泛学习前人成说,到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不断加以琢磨、深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朱熹“《诗》教”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博采众说、删繁从简、以诗说《诗》、不断深化这样四个阶段,从而从一个学者、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的角度,来把握朱熹“《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文化根脉。以韩愈在《原道》一文中阐述“唐代的中国文化宣言”为始端,儒家学者开启了构建以“中国”为本位的教育话语体系的文化之路。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以“天理”与“道统”说为核心,最终完成了对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不仅实现了源起于唐代韩愈的儒学复兴梦想,而且重新确立了儒家教育学说在古代文化生活中的话语权。朱熹构建理学教育话语体系的过程,将“孔孟—程朱”道统学说融入以《近思录》、《四书集注》为中心的经典文本建设与以修齐治平为目标的个体修身实践,形成了根基于个体生命自觉的为学次第与修身工夫。以朱熹理学思想为中心考察中国古代教育话语体系中的历史智慧,旨在通过对道统、文本、实践等三个彼此相联要素的诠释和分析,以阐明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的、可以作为认识对象的一种积极、可借鉴的教育文化遗产,并以此来领悟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及中国教育学的中国魂之真义。
关键词:
朱熹 中国文化 理学 儒学 教育话语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