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9)
- 2023(2744)
- 2022(2405)
- 2021(2173)
- 2020(1827)
- 2019(4168)
- 2018(3973)
- 2017(7477)
- 2016(4114)
- 2015(4402)
- 2014(4460)
- 2013(4314)
- 2012(3863)
- 2011(3443)
- 2010(3473)
- 2009(3171)
- 2008(3046)
- 2007(2670)
- 2006(2386)
- 2005(1956)
- 学科
- 济(16825)
- 经济(16813)
- 管理(10706)
- 业(7716)
- 方法(7685)
- 数学(7091)
- 数学方法(6968)
- 企(6219)
- 企业(6219)
- 地方(5053)
- 中国(4483)
- 财(4165)
- 农(4111)
- 学(3768)
- 业经(3140)
- 工作(3075)
- 环境(3055)
- 制(2744)
- 农业(2725)
- 和(2549)
- 资源(2384)
- 划(2354)
- 地方经济(2299)
- 财政(2291)
- 发(2267)
- 理论(2171)
- 城市(2090)
- 策(2090)
- 生态(2023)
- 技术(1973)
- 机构
- 大学(57165)
- 学院(56105)
- 管理(23249)
- 济(20229)
- 理学(19993)
- 理学院(19688)
- 经济(19505)
- 研究(19478)
- 管理学(19303)
- 管理学院(19198)
- 科学(13182)
- 中国(13112)
- 京(12535)
- 财(9453)
- 所(9443)
- 中心(9142)
- 范(9086)
- 师范(9034)
- 业大(8849)
- 农(8761)
- 研究所(8711)
- 江(8457)
- 院(7680)
- 北京(7667)
- 师范大学(7567)
- 财经(7366)
- 州(6899)
- 农业(6773)
- 经(6662)
- 省(5920)
- 基金
- 项目(42733)
- 科学(34074)
- 基金(30963)
- 研究(29920)
- 家(27439)
- 国家(27257)
- 科学基金(23591)
- 社会(19747)
- 社会科(18745)
- 社会科学(18735)
- 省(17177)
- 基金项目(17109)
- 自然(15317)
- 自然科(14982)
- 自然科学(14979)
- 自然科学基金(14648)
- 划(14638)
- 教育(13136)
- 编号(12053)
- 资助(11762)
- 重点(9547)
- 成果(9357)
- 发(9010)
- 部(8934)
- 国家社会(8411)
- 课题(8370)
- 创(8170)
- 计划(8111)
- 科研(8056)
- 创新(7719)
共检索到78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勇 邹晴晴 李广斌
城镇化浪潮吞并乡村土地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安置社区面临着社会关系网络重构的压力。公共空间活力的高低反映了空间激发社会交往、重构社会网络、增强社区归属感的能力大小。采用AHP-模糊评价法构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模型,以苏州市的四个典型安置社区为样本对城市边缘区安置社区面临的社会关系网络重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活力高于社会、文化活力;活力因子多分布在"低关注—高活力"区间;安置模式、居民特征与活力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安置社区应采取"大杂居+小聚集"模式,公共空间优化应侧重于提升其社会文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安置社区 公共空间活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勇 邹晴晴 李广斌
城镇化浪潮吞并乡村土地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安置社区面临着社会关系网络重构的压力。公共空间活力的高低反映了空间激发社会交往、重构社会网络、增强社区归属感的能力大小。采用AHP-模糊评价法构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模型,以苏州市的四个典型安置社区为样本对城市边缘区安置社区面临的社会关系网络重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活力高于社会、文化活力;活力因子多分布在"低关注—高活力"区间;安置模式、居民特征与活力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安置社区应采取"大杂居+小聚集"模式,公共空间优化应侧重于提升其社会文化活力,重点改善"高关注—低活力"因子。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安置社区 公共空间活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涛 翟玉胜
文章将利用浙江省近250名安置社区常住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环境管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要提高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治理的效果,就必须提升安置居民在"意愿"、"期望"、"社区制度"等方面主观感受的满意度,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民的城市适应能力;坚持环境自治,加强公共环境的硬件建设,加强社区人文气息建设等举措提升农民参与安置社区环境管护的积极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涛 翟玉胜
文章将利用浙江省近250名安置社区常住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环境管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要提高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治理的效果,就必须提升安置居民在"意愿"、"期望"、"社区制度"等方面主观感受的满意度,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民的城市适应能力;坚持环境自治,加强公共环境的硬件建设,加强社区人文气息建设等举措提升农民参与安置社区环境管护的积极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瓴 张真
近年来在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中强调居民的情感依恋成为重要目标。“场所依恋”强调人与场所之间的情感联系,是研究人与场所关系的重要理论。安置社区公共空间的场所依恋研究对其规划、建设与更新具有积极意义。以场所依恋理论为切入点,运用场所依恋量表和SPSS26分析软件,以重庆市大渡口区鑫瑞康居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公共空间场所依恋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多种因素会影响使用者对安置社区公共空间场所的依恋程度,其中使用者的年龄、职业、居住时间和活动方式与场所依恋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空间物质环境、社会交往环境、居民行为特征与场所依恋的形成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社会交往环境和居民行为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同时探讨了安置社区公共空间场所依恋的形成机制,并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的更新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钊
以G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S社区为个案,基于空间理论构建“空间分异-空间解构-空间区隔-空间赋权”的分析框架,探究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空间变迁导致的结构困境及治理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空间分异,使其原有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解构,并催生新的空间区隔,使空间结构从血缘熟悉体到地缘陌生体转变,制约着安置社区共同体秩序的形成;应通过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空间实践-空间发展的多重空间赋能逻辑,挖掘、整合和激活居民空间场域中的潜在动力,赋予空间流变基础上生产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内在能量,化解易地安置社区共同体障碍并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钊
以G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S社区为个案,基于空间理论构建“空间分异-空间解构-空间区隔-空间赋权”的分析框架,探究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空间变迁导致的结构困境及治理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空间分异,使其原有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解构,并催生新的空间区隔,使空间结构从血缘熟悉体到地缘陌生体转变,制约着安置社区共同体秩序的形成;应通过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空间实践-空间发展的多重空间赋能逻辑,挖掘、整合和激活居民空间场域中的潜在动力,赋予空间流变基础上生产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内在能量,化解易地安置社区共同体障碍并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恒阳 李小燕
[目的]旨在构建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安置区选址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陕南移民工程科学选址提供借鉴。[方法]以陕南汉中市勉县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移民安置区选址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将勉县全域划分为安置区选址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并对已建安置区的空间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270. 19km~2、499. 48km~2、894. 07km~2、742. 25km~2,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1. 23%、20. 76%、37. 16%、30. 85%;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青羊驿镇中西部,褒城镇、老道寺镇、勉阳镇、周家山镇等镇的南部,以及温泉镇和定军山镇的北部。一般适宜区多分布于最适宜的外围;现有的80个已建安置区中,有30个处于最适宜区,36个处于一般适宜区,11个处于较不适宜区,3个处于不适宜区。[结论]陕南移民安置区建设应在空间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做到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保障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移民搬迁后的安居乐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彬彬 忻益慧
为提升特色村寨公共空间活力度,从村民需求出发,以具有典型性的冀北地区特色村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使用者的公共空间活力需求度,确定28项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并归为文化活力因素、环境活力因素、空间活力因素、设施活力因素4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建立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研究,制定优、良、合格及不合格四级评价标准。提升28项影响因素的活力度评价等级对特色村寨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推动特色村寨的综合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炜菁 王德 张敏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镇江新区平昌新城拆迁农民集中安置社区为研究个案,揭示包括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组织和居民这些主要参与主体在安置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行动与作用,探讨安置社区空间生产的综合动力机制。实证表明,安置社区空间的生产是结合地方政府的公共权力运作、市场和原村集体组织的资本运作、以及居民对空间使用权益的博弈、平衡的复杂产物。地方政府通过权力和资本的结合加强对空间的控制,居民被规训的同时也进行抵抗,对空间进行重塑,构成了安置社区空间生产的基本运作逻辑。
关键词:
安置社区 空间生产 参与主体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新叶 牛晨光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制度设计,是一种用城市生活取代传统乡土社会生活的逻辑。落实在社区治理实践之中,则常见到形式各异的紧张,主要表现为移民的日常生活与制度之间产生的对立与冲突。以"制度与生活"分析框架解释,能够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紧张的原因、表现及正式制度推行的路径依赖。化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治理紧张,一方面正式制度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正视移民搬迁群体的正常诉求,及时进行自我变革;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群众要主动接受制度的规约,尽快实现由传统生活向现代生活的转变。
关键词:
易地扶贫 社区治理 移民安置 贫困人口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郑爽 唐云 尚伟 安琪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已无法满足现代居民生活的需求,存在空间品质差,缺乏交往活动空间等诸多问题。以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武昌车辆厂社区操场空间为例,运用PSPL调研法对其进行调研与阐释,为同类型的空间改造提出适宜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PSPL调研法 老旧社区 公共空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翀,王卫红,杨少飞
Means Process provided by SPSS can provide the mean of every group mean,the degree of the material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between dependent variable and indepencent variable etc..Now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public space is a hot social topic.Aim 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ommunity public space,by an investigation,the writer did Means analysises to 49 questions of the questionnaire,and got the topics about which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groups and an association with type,age and education,to guide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practice better.
关键词:
Means过程 社区公共空间管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雪萍 曹朝龙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在目前的城市社区发展中,社会力量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愈来愈重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促进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社区公共空间并非仅是单纯物理学意义上的地理空间,还是独立于政府部门和市场之外的公众广泛参与的公共领域。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公共空间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为未来的城市社区治理和良性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关键词:
社区 社区社会组织 公共空间 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